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平台建设是政府发挥公共科技职能,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方法,总结其以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以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重要手段的突出经验,提出应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产学研合作相对接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一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引导和整合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美国政府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根据创新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从合著论文、科技奖励、企业委托研究和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等角度对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产学研究作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同时对产学研合作和与区域经济发展、产学研合作发展与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是中观层次的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应当按照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体系中的分工作用和资源优势,实现创新主体的建构。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生产知识产品的过程,也是生成知识产业的过程。因此,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现状及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在全国居于前列,产学研政策体系已构建起来,但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产学研合作发展需要的问题,需从组织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财税金融支持创新和人力政策创新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本研究对经济发达省份产学研合作政策完善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应选择适合自身特质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路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规划、功能、目标和定位,通过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创新基地、成果转化、创新环境等建设途径为突破口,以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保障体系,进而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为例,采用新工艺、新产品、专利与论文为因变量构建负二项分布模型,探讨边界效应对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如下:边界效应普遍存在,本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要高于跨区域(市际和省际)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行政边界的壁垒阻碍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为了有效消除边界效应的负面影响,需要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顶层设计,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大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企业应根据创新目标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两种范式的不同点,分析大科学时代传统产学研合作面临的发展困境,从战略、机制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模型,旨在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态,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建设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各方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产学研战略联盟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它的八大特点,进而剖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为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赢机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院地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形式,正成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的分析,探讨院地合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建国70年来,我国创新文化的演进脉络始终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从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在创新文化发展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作为引导我国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可将我国创新文化战略进路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观念文化的引领战略、制度文化的保障战略、环境文化建设与不同子文化的织就战略及评价文化的导向战略等。  相似文献   

12.
面向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构建测度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效率的分阶段测度指标体系,并引入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构建适应网络状技术创新投资转化过程、不受专家偏好影响且可充分考虑参评城市间测度指标重要性差异的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效率的非参数测度模型。构建的测度框架能区分并系统性地考虑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的两阶段——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全面地考虑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间生产技术的差异性、生产关系的关联性以及中间要素参与等特点,提供更加准确的测度。测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有助于发现创新型城市投资建设过程中生产无效的来源,使得面向创新型城市投资建设过程的系统性与差异性创新政策的制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科技创新现状的科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并深刻蕴含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主动把握全球化创新国际化规律和机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自觉战略选择。在全面审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策略,以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引入计算实验方法,构建建设工程创新行为激发的计算实验模型,在计算机平台运用Net Logo工具进行转化与构建创新资源竞争与合作模型从而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发现,结合工程需求,给予适当的创新支持,设置一定的创新收益,告知合理的提升机会,如此能够有效激发个体创新行为,促进工程组织中更多的个体成员加入创新,个人发展方面的精神激励与奖金收入方面的物质激励同等重要,均能够激发个体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我国创新能力的建设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以金融的视角,参考高端制造业的行业特点,选取集群创新能力的标记指标,进而提出了影响技术创新集群的资本分布、支出结构、金融支撑力度等五大关键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论证这些影响因素与集群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从而从金融支撑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创新能力落后的主要原因。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根据对比分析,提出了高端制造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技信息化战略的高校科技管理能力创新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技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科技信息化战略符合国家科技发展需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求,不但能有力推动高校科技管理战略思想、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等创新,更重要的是推动高校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战略联盟建设,促进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开东  詹国彬 《科研管理》2020,41(4):123-130
高校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立足于共生理论,旨在建构一个新的高校协同创新分析框架,通过考察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的结构关系,分析共生理论模型嵌入高校协同创新的实践模式,进而厘清“单利共生-差异互利共生-均衡互利共生”的实践演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建构协同创新共生化良序系统、重塑共生化协同创新组织形态、搭建区域互利共生文化平台等维度出发提出了优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路径选择,以期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的能力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从项目增值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中获取的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发掘出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设计中的29项影响因素,分为外在社会经济环境、项目参与方特征和工程自身特征等三大类别,构建工程项目交易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在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业主是进行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主体,在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起核心作用,项目自身特征是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外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引导业主方进行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主要驱动力,而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增值。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推动我国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国外先进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韩国大田通过支持各研发主体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在体系内外的网络联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创新型城市应从园区建设、高端研发资源聚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建立实验室企业等方面开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价值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动力决定企业的创新行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动力.基于民营企业的创新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和健全创新需求激励机制,是民营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