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贵玉 《科学课》2010,(1):22-22
1.教材简介制作“红绿灯”是《简单电路》中的第四部分,是一个拓展活动,希望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来增强对电路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简单电路》前三部分从思考“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这一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认识一些简单的电器元件,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  相似文献   

2.
蔡洁 《甘肃教育》2009,(23):57-57
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得物理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的形成。笔者在以往的学生实验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只是很兴奋地在实验室热闹一节课,虽然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课上不知该干什么,课后往往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以“组装电路”为例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淑爱 《物理教师》2002,23(12):15-16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恒定电流”这一章中简单的电阻串、并联,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等内容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已学过,较简单。在高中阶段学习这章内容过程中,非纯电阻电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因为初中所涉及的是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是对初中所学知识的提高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 地位:《简单电路》是江苏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内容,是“电学”的最基本知识。学好本课知识,对于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
“作息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和“秒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设计了学生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意在通过活动让学生解决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的意义 1.家庭小实验、小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就对一些未知领域充满兴趣、求知欲强,尤其是对小实验、小制作兴趣最为浓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有关动手实验的节目,如中央一套少儿频道的《异想天开》、科技频道的《原来如此》栏目,但这些实验的参与者只能是部分犬城市的部分学生,如何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起来,只有靠家庭实验。一年级第一节自然课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自然课有个感性的认识,做了一个喷泉实验:实验很简单,老师拿了一个盛半瓶凉水的饮料瓶,瓶口上插一个吸管,用开水从上面浇饮料瓶,水就会从吸管里喷出水来,像喷泉一样。  相似文献   

7.
氢氧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制作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列为学生必做实验之一。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聚焦于实验设计的生活化、高效化,对氢氧燃料电池实验的电极、装置、电路等进行改进与优化,改进后的实验具有高效、趣味、便捷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部分,即“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人教版教材在每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个“问题研究”,成为教材的一个创新点。但据笔者的调查,在江苏省的课改实验中,“问题研究”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真正利用好“问题研究”,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是恒定电流部分的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往往感觉到无从下手,在此我介绍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吸取他人的经验,改进教具要经常翻阅科学科技类刊物,认真寻找某些教具的缺点,想一想,如果自己做,应该怎样改进?要画出示意图,多次修改后,再实际制作。例如,我在2005年《科学课》杂志中看到有位老师制作了“骨膜模拟实验装置”后,发现这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看到“骨膜”的振动,在铁筒前放了一面镜子。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做一个支架把铁筒支起来,并从支架上支出一面镜子,在“骨膜”正中安装一个小灯泡,利用铁筒安装一个简单电路,  相似文献   

11.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画图能直观地显示题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很喜欢使用这一方法。其实,画图不仅可以用于解决问题,还可以用于概念建构。通过“换图、补图、改图、画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让概念更清晰。下面就“认识比”(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介绍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2.
高景林 《科学课》2009,(6):59-59
一、吸取他人的经验,改进教具要经常翻阅科学科技类刊物,认真寻找某些教具的缺点,想一想,如果自己做,应该怎样改进?要画出示意图,多次修改后,再实际制作。例如,我在2005年《科学课》杂志中看到有位老师制作了“骨膜模拟实验装置”后,发现这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看到“骨膜”的振动,在铁筒前放了一面镜子。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做一个支架把铁筒支起来,并从支架上支出一面镜子,在“骨膜”正中安装一个小灯泡,利用铁筒安装一个简单电路,  相似文献   

13.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用了约1/4的篇幅安排了“新的生命”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与行为,认识了新生命的出现与充满生机的自然的关系。为了更深刻地让学生认识这一关系,笔者通过几年来对教材使用的反思与研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其中有关植物学方面的教学用实验材料及部分观察实验作了相应的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灯泡亮了》这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用电器、开关、导线和电池四部分组成。 当学生用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完整电路让灯泡亮起来时,我问学生“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到“我想研究不用导线灯泡能不能亮?因为手机里就没导线。”我明白了,这时学生脑子里认为的导线就是那根导电的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电类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学习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对偶原理进行辅助教学的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容易掌握,对帮助学生学习《电路分析》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漫步云端》一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本单元第一课让学生在认识气象、天气的同时,简单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天气、我国的一些天气之最,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制作科普小报的基本流程。第二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在九义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生活用电”一章中有这样一组插图 :  对漏电的用电器 ,通过接地线就能避免触电。但是许多学生不明白 ,这就涉及“短路”概念问题。   九义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电路和电路图”一节中 ,短路定义为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 ,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 ,可能把电源烧坏 ,这是不允许的 ,这种情况叫短路。教材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又告诉我们,所谓短路就是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九义教材前后两个短路定义实质是否一样 ,对于初中学生是很难弄清的 ,一些高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地位:《简单电路》是江苏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内容,是“电学”的最基本知识。学好本课知识,对于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非常关键。 重点:体会把小电珠连亮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掌握使小电珠发光的简单作法。 难点: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到这是中学物理上的内容,老师只给予肯定和认可,不作要求和讲解。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电路知识就行。  相似文献   

20.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是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考试课程,是普通高校现在设置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三门课程的综合。它理论知识点多,内容庞杂,难度较大。如何将这门课学好并顺利通过自学考试,是广大考生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内容的学习谈一些看法,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一、电路分析基础部分电路分析基础部分的内容是教材第1-3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内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电路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