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时代变革,由解释性新闻蜕变而来的深度报道,已经发展成为报道领域极为宽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样式,其写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随着报道领域和写作手法的不断丰富,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而深度报道中凸显的人文关怀也使其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是报纸的重型武器。有了良好的选题之后,深入的采访和精心的写作,便成为完成选题的关键环节。比起一般的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的采访要费事得多,也要细致得多,简单、肤浅、表象是采访之大忌。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疑问尽可能多。习惯于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搞不好深度报道。写作深度报道,必须勤于思考、勤于分析,辩证思维能力要强,平时脑子里会有意无意地装很多问题,积累许多采访的线索。而且善于发现和捕捉读者心目中的疑点,及时通过解释性报道为大众释疑。采访过程中带着疑问,顺藤摸瓜,容易把纠缠不清的枝枝蔓…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已成为纸质媒介的杀手锏,怎样做好深度报道,并加强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成为纸媒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选题、采访以及写作等方面对深度报道进行了简单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外事报道从写作角度而言,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和写作的技术处理问题。文章侧重从外事报道写作的技巧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外事报道的写作应实事求是;在导语写作上应勇于突破、创新;充分发挥背景在外事报道中的作用;注意采用白描、特写的手法,增强外事报道的现场感和可读性;写作语言应平实,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洞察力、写作功底的高度挑战和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作为省级党报记者,尤其要具备做好深度报道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才能创出"品牌",增强省级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汤晓欧 《军事记者》2006,(11):45-46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辨析电视传播中的深度报道(以下简称深度报道),不仅是衡量电视传播工作者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节目水平、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一个综合性尺度。近年来,随着电视传媒对新闻事件深刻解析的报道逐步增多及其产生的广泛社会反响,深度报道日益引起广大受众以及学术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研究深度报道内涵的角度提出,深度报道的“深度”既不表现在“级别程度”上,也不表现在“写作难度”上,而应从超越文体和写作的视角看待深度报道,即深度报道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新闻旨趣。这一看法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篇深度科技报道作品的传播过程,一般划分为写作和传播两个阶段,包含专家工作、记者参与、媒体平台和读者参与四个环节。在这两个阶段中,写作阶段是根本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深度科技报道的潜在传播力。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写作阶段的两个环节对深度科技报道潜在传播力的影响,认为在深度科技报道的采写工作中,应该把目光前移到新闻作品完成前的阶段,尤其是重视专家贡献和记者贡献两个维度各项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报道更有深度,这是新闻记者在写作之时冥思苦想: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度意味着力度,深度意味着高度,深度意味着报道的成功。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报道体现出深度呢?笔者认为,深度从深入中来。  相似文献   

10.
陈健民著《深度报道初探》,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设有深度报道的概述、素质、采访、写作4篇。概述篇论述深度报道的崛起、误区和界说;素质篇论述深度报道的主体意识、思维和知识结构;采访篇论述深度报道选题的确定和材料的深挖;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活跃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播到英、法、日等国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传入我国,对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  相似文献   

12.
赵琳 《新闻窗》2007,(2):79-80
近年来,以思想深刻、视觉独特为特点的深度报道开始受到关注。与消息等新闻文体相比,深度报道更加考验记者的写作功力。有些记者拿到一个题材,面临深度报道就觉得很棘手,为什么同样的报道题材,有的文章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南方周末》肉感写作的弹性报道理念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深度报道在新闻思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方面具体的操作技法。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平面媒体应对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竞争寻求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写作原理》一书中作者这样定义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在我国又名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航天科技成就报道,因报道内容的稀缺性和科技含量我们往往采取深度报道方式。以"神州"系列发射特别报道为例谈谈广播深度报道类精品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形式有系列报道、战役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典型报道、长消息等。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比一般报道更复杂、生动、深  相似文献   

18.
何谓"深度报道"?其概念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么?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还是一种新闻写作文体?怎样才能采写出深度报道的精品?自深度报道在我国兴盛以来,围绕它的这些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为此,笔者翻阅了十多年来出版的新闻书籍和期刊,现将有关"深度报道"的问题综述如下,供大家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的大潮中,一个新的新闻品类——深度报道,以其特有的纵深度、宽广度和震撼力脱颖而出。它涉题重大,高屋建瓴,气势飞动,跨越时空,纵横捭阖,说古论今,使人耳目一新,沉思、清醒、感奋! 深度报道的崛起,是近年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很快受到新闻理论界和编采人员的重视,不断有佳作涌上报端,有关探索深度报道的文论也见之于新闻业务刊物。应新闻界的呼吁,第8届(即1986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会,把深度报道作为独立的报道形式,单列组进行评选。这预示着新时期新闻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但同时要看到,深度报道在有些报纸、有些编采人员那里,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简单化、表面化的新闻模式,这与我国改革形式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从给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新闻评选会上推荐来的深度报道作品和在评选会上谈论的情况看,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新闻界深入研究和探讨。下面发表的是于清潍同志写的《怎样看待深度报道》。文章结合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认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度报道的定义是什么? 二、当前为什么强调深度报道? 三、深度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四、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哪些? 五、怎样采写深度报道? 这五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很重要,大有一议的必要。为了推动新闻写作的改革和新闻改革的深入,欢迎新闻界同志和广大通讯员来稿参加讨论,畅叙己见。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报纸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写作的一种形式。在当今媒体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读者对新闻宣传的需求,不单单满足于事实表象的了解,而同时对潜在的、深层次的事实内涵抱有极大的兴趣,而深度报道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搞好深度报道的因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搞好策划是决定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笔者就如何搞好深度报道的策划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