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是近几年来从海外逐步流行到国内的高等教育领域新现象。本文试图从MOOC兴起与流行的因素入手,分析MOOC对国内高校课堂授课形式的冲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的管理风险及运营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国内刚刚兴起的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经验的梳理,文章对国内各级政府机构在政务微博运营方面的现状、风险展开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政务微博运营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传播学在我国的兴起和网络传播的日益复杂化,社会网络分析在传播学中的应用也逐渐丰富。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在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复杂网络、网络舆情、社会资本等传播学维度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总体来看,社会网络分析在我国传播学的应用呈现出研究领域较为集中、研究同质化相对明显、语义研究比重增长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纽约时报网站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外报业正遭遇网络业的巨大挑战.怎样应对冲击和寻求发展之道.正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对《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网站进行个案研究,以期给平面媒体如何与网络媒体良性互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信息流广告是近年来移动广告市场崛起的新势力,国内信息流广告自微信朋友圈引入以来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用户对广告的点赞和评论也生发出一种新的社交景观。本文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近几年话题热度较高的信息流广告案例中的评论,从传情、致意、协调、连接的角度,探析其在技术支持下社交可供性实现的可能性与特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生产的内在机制和复杂过程。一般而言,常规报道(如消息)的把关可以遵循一套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而深度报道的把关则更需要从业者根据不断变化的新闻环境、缺乏明文规定的政策风险、瞬息万变的舆论动向等来“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7.
国内选秀节目五大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来看,国内目前选秀节目可称为中国电视界的一大创新,但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值得思考。 定位 从实际运作来看,目前几档主要的选秀节目在节目定位上并非无懈可击。其中,《莱卡加油!好男儿》的定位模糊问题比较明显。可能由于准备仓促等因素,《加油!好男儿》一直到各分赛区比赛开始之后,内容定位还是节目组内部争论不已的话题。由于“好男儿”选拔标准的模糊,缺乏对于观众的主题引导,形象偏中性化的向鼎能够晋级决赛圈。定位模糊成为《加油!好男儿》后期选手争议很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网站为代表的网络业务是目前报业寻求出路的焦点之一,而网络视频目前既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热点,也足报纸网站越来越普遍使用的新闻传播手段.本文以网络新闻视频作为切入点,选择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两家报纸网站:"人民网"与"纽约时报网"作为分析对象,希望通过对二者网络新闻视频使用的比较,描述当前报纸网站应用网络视频的基本态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3年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工作"。①本文在针对部分驻华外国记者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在中国采访时的直观感受展开梳理,重点围绕政府、学者和国内媒体等三个层面如何做好外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