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秦锡纯《不懂就要问》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是一篇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的好教材。全文由9个自然段组成。第一段,介绍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教背诵,从来不讲。第二至七段,叙述孙中山向先生...  相似文献   

2.
激发兴趣导读抓住对比多思──第四册《不懂就要问》教学建议广东骆旺娣小学语文第四册《不懂就要问》是一篇新选课文。全文篇幅较长,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私塾先生提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  相似文献   

3.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好问。只有当问题涌现的时候,阅读才真正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有一篇课文叫《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私塾先生质疑问难的故事。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文,记叙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上学读书的事,赞扬了他在学习中勇于提问,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精神,是一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性很强的佳作。教学这一课,我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以下三个层面设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讲演     
在教材第五册《不懂就要问》一文中,我们学习了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故事。本期刊发一篇孙中山讲演民族主义的故事。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解复杂深奥的革命道理,唤醒国人救国意识。小朋友在写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通俗有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lt;不懂就要问&;gt;一课,在学生弄清了“私塾“教学方法的弊端后,可围绕“孙中山与其他同学学习态度的对比“,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很用功?(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3)孙中山提问时,其他同学怎么样?(4)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7.
新学期的第一课《不懂就问》,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所以他掌握了许多知识,成为了一位伟人。我平时也有许多不懂的事情,有时候我也喜欢不懂就问,但也有很多时候没问,所以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对有些知识我总是一知半解,没过多久就忘了。我对《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我读了好多遍。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要不懂就问,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远大的理想打好牢固的基础,长大了,做一个博学的人。评语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写出这样的读后感,非常不错!你看,他小小年…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先生提问的事.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他的语言、动作、神态, 并用同学的表情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用先生的态度变化作烘托,使其勤奋好学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主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把握住情知结合点——“不懂就要问”,突出这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上学读书时的一件事,赞扬了他在学习中不懂就问的精神。本课教学容量大,知识密度高。教学时,可按以下三个层次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心,并结合提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主题: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好习惯”。二、单元教材分析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这个单元通过《不懂就问》、《字典大楼》两篇主体课文及“语文天地”来承载这一主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觉改正不良习惯。《不懂就问》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就问”的小故事,通过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才会有收获,并明白好习惯将让人受益匪浅。《字典大楼》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将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说:“读书求懂,先求不懂。”如果说“求懂”是读书的目的。“求不懂”则应该是读书的过程。因为只有带着一个个不懂的疑难问题“先求不懂”.即经过一个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的过程,才能达释疑解难,答疑解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读过许多名师大家关于读书与备课关系的论述,都不如北京市海淀区张干萍老师说得干脆:"读书是最好的备课。"真是一语胜千言。我在师范读书时,度过了近四十天的暑假回到学校,遇恩师冯雪泥先生,礼貌性地问了一句:"老师,一个暑假忙些什么?"老师随口答道:"备课。"当时觉得奇怪,放暑假又不上课,备什么课,便好奇地问了一句:"备课?"先生笑而未答。二十余年过去,终于明白,先生原来说的"备课"一定是读书。  相似文献   

13.
读书杂谈     
"书要读懂,先求不懂",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一句名言。所谓"先求不懂",就是读书时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难点、疑点、不懂之处,然后各个击破。这种治学理念是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难点孙中山的答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二、难点分析孙中山的答话是本课的重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学问是向人请教来的;二是要求得真正的学问,就必须有不怕挨打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对旧社会的私塾先生用体罚手段强迫学生死读书的情况知之甚少。因而理解这个重点句有一定的困难。三、难点突破1.结合课文,介绍有关知识。一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业绩,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二是让学生了解“私塾”是什么?“成尺”是什么样子,做什…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的先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其中有关中国教育的思想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作浅述。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萌发于革命之中孙中山先生幼年因贫失学,十岁才入村塾读书。在村塾中,他对于当时所学的内容及老  相似文献   

16.
一、依纲扣本 ,定准目标第四册教材从整体编排上 ,与第三册衔接 ,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向三年级过渡 ,渗透段的训练。《不懂就要问》被编排在第四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课文思想性很强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本课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 ,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课文结构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根据教学目标 ,课文的重点是第 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孙中山的话 ,而课文内容的高潮是 3~ 6自然段写孙中山提问后同学表情和先生态度这一部分。因此 ,既要突破重点句段的理解 ,又要达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便成为本…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不懂就要问,勇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值得学习。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8.
继任者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老蒋一共当了五任总统。老蒋去世后,不可避免地在天堂遇见了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孙中山非常关心国家的状况,于是问老蒋——  相似文献   

19.
革命尚未成功"是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其实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曾有三份遗嘱:家事遗嘱、政治遗嘱和致苏联遗书。"革命尚未成功"一语,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相似文献   

20.
1897年,孙中山先生侨居日本时,与日本著名政治家犬养毅相识。有一天,犬养毅问孙中山:"我真佩服您的机智——不过,我想问问您,孙先生,您最喜欢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