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歌苓作品中的底层形象可以根据其作品主题大致分为两类,移民生活中的底层人物和国内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浪潮的见证者。他们都是生活贫苦的人,作者通过对他们生活境况的描写以及人性心理的描摹,展现出这些边缘人物生活的窘迫,人性的本真或扭曲,体现出作者深受中国传统和海外移民的双重影响,力图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中对最具矛盾深刻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予以真实展现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水仙号"的黑水手》是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树立了康拉德对艺术创作的信心。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了作家对于人性的思考及其对命运的态度。人性是具有双面性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但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人具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有着"天堂上的地狱"和"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作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象,本就是"上海味"的"老上海后裔"程乃珊是上海书写中的一个小分子,她紧紧围绕着上海写出了一系列作品,而她对同一个上海的书写,却呈现出对"蓝屋"生活的批判和对"绿屋"生活的向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黄维若话剧作品兼具生动与深刻,在"历史"阐释和人性开掘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历史"阐释方面,直面"宏大叙事",以"小人物"的"发现"和"大人物"的"还原"实现对"历史"的深度爆破。在人性开掘方面,以"技术挑衅"建构人性的"实验场域",在不同的情境中试炼人性,既展示了人性的多维面向,又揭示出人性的丰富层次。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路翎从南京流浪到重庆,并且在重庆生活长达八年时间。可以说,在路翎生活周围的重庆人成了他创作小说最好的素材,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路翎小说中大量描写了重庆底层民众丰富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抗战时期重庆底层民众生活的真实面貌,从而丰富了重庆文学中的重庆人物谱系。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小说》是尤.特里丰诺夫别具特色的城市系列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选择女性知识分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通过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工作及名利的态度,全景式地表现都市人的生活情状、心态、命运,尤其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知识女性在复杂生活面前灵魂深处的善恶变迁,在昭示其心灵缺陷时却完满地表现了其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文本阅读着手,分析论证了川端康成小说作品艺术上具有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悲哀美、虚幻美、颓废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喧嚣于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的现代性批判,在九十年代以降的小说创作中,诱发出用敌对和怨恨情绪驱逐爱与同情的恶意写作,其后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写作者个体的高贵心性,同时亦难以担当起对大众善之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一种有力的反拨,以迟子建、刘庆邦、荆永鸣、白连春等作家为代表的“证美“小说创作,显然是以健康的心态和对真、善、美的不倦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精细观察与构思,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美好人性的尊重与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意境美与人情美两相交融。它通过尽显吴越风俗景观来营构小说意境,以凸显吴越人物和谐的传统人性来塑造人物,把吴越文化的内在规定性演绎得飘逸而生动。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比较浓烈的悲情性格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半生缘》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个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曲折的故事。作者以三个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于女性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展现了文中不同的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神话里的"金苹果"构成古希腊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金苹果"的诱惑展示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由;人性"狂欢"的图景也就是希腊人追求的价值取向,其具有丰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狂欢"背后融入了古希腊人悲悯深切的"人性"自审,也渗入了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
《菜园》延续了沈从文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风格,他用清新的文字构筑了充满自然风情美和人性美的理想世界。虽然他极力讴歌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形式,但看似和谐的生命背后却充斥着人生的苦难与哀愁。小说在菜园的兴衰和人事浮沉中流露出作者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尚美的文学理想是其书写苦难的重要原因,这篇小说成为湘西小说苦难书写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作品大都以湘西为背景,用诗意的笔调描写奇异风景下淳朴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到对生命的怜爱与赞叹。他的作品是一支支动听的牧歌,歌唱着人性的纯美与善良,背后却又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悲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总命题,并断言"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工农兵方向"的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上升为审美的主旋律,人性也遭到阶级划分。就当时批评界对"毒草"的种种诟病来看,显然,文学规范的确立者认为,非无产阶级的人性,绝对不属于无产阶级人物的"真实"内心,因而是必须予以清除的。于是,诚心归顺,但又尚未完全泯灭其主动性和个体性,受着复杂的现实人生"蛊惑"的作家们陷入了尴尬的难局……  相似文献   

15.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相似文献   

16.
孙犁芸斋小说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文革人物、朋友和女性三个系列。写文革人物 ,揭示其人性的邪恶和阴暗 ,也反映出引发、助长其如此的客观现实原因。写“朋友” ,通过几个既平凡又复杂如谜的难以理解的人物的故事 ,寄寓了老作家对人生特有的理解。写女性 ,则更多地写出对其命运的叹惋、隐忧和悲悯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中短篇小说中的"怪人",以其时清时浊、亦真亦幻的精神面貌和坚贞不移、勇敢执著的情感态度表达了贫困生活中底层人民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民间意义是汪曾祺小说的重要的文化内涵:一是汪曾祺在文化心理上具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与浓厚民间情结;二是在对风俗民情的描写中,呈现出民间社会的原始形态;三是在对底层各类人物的刻画中,显示出民间社会所富有的价值观念、心理性格与精神风貌;四是从性爱生活中突现出民间文化中潜在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路遥秉持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小说。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相比,路遥在新时期的小说在从个体的爱情婚姻到整体的社会转型的多个叙述维度方面都有所突破。在苦难、土地、爱情等维度的具体叙述上,以二元矛盾冲突来塑造小说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呈现出作者激烈挣扎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小说叙事伦理,即同情底层人的不幸,赞扬个人的不懈奋斗,淡化苦难背后的复杂原因,强调服从集体的个人奋斗可以创造个人和集体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0.
潜藏于历史、文化、秩序以及人性背后的权力意识是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掌权者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满足个人欲望,展现权力与欲望编织的巨网对人性的摧残与毁灭。人受权力与欲望的支配,在权力的倾轧下逐渐堕落、扭曲和异化,最终深陷权力的泥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