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译注: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1]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2],钟、张信为绝伦[3],其余不足观。"[4]可谓钟、张云没[5],而曦、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6]。然张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8]"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9],故无惭于即事[10]。  相似文献   

2.
语录     
少年作文,以英发暢滿为貴,不宜即求高簡古淡。昔欧阳公答徐秘书云:“所寄近著甚佳,議論正宜如此。然著撰苟多,他日更自精擇,少去其繁,則峻洁矣。此时且不必勉强。簡节之則不流暢,須待自然而至也。”又苏文忠答李豸书云:“惠示古賦近詩,詞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但微伤冗,后当稍收斂之,今則未可也。”又与侄簡书云:“凡文字少小时須令气象崢嶸,采  相似文献   

3.
正释文:且六文之作[91],肇自轩辕[92];八体之兴[93],始于嬴正[94]。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95],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  相似文献   

4.
六) 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王念孙以为“乃逸”二字是衍文。其说曰:“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之依。文义上下相承,中间不得有乃逸二字。且周公戒王以无逸,何得又言乃逸乎?乃逸二字盖  相似文献   

5.
正释文: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118],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119]。"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120]。  相似文献   

6.
正【史晨后碑碑文】说明:□,表示残缺字;(),表示残缺字据文意补之;[],表示异体字以现代规范写法改之。相河南史君讳晨[1],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2]。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3],乃以令日拜谒孔子[4]。望见阕观[5],式路虔跽[6]。既至升堂,屏气拜手[7]。[祗]肃屑,仿佛若在[8]。依依旧宅[9],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灵[10],而无公出享献之[荐]  相似文献   

7.
【原文回放】书鲁亮侪●袁枚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相似文献   

8.
伤逝·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相似文献   

9.
越王楼记     
古之备游观、测象纬者[2]必有台。台基高矣,而楼又矗出其上。昔谓仙人好楼居[3],岂楼在即仙在乎?绵有越王台,去城北仅里许。按史:唐太宗第十子贞封越王[4],称越王。显庆年间充左绵刺史[5],爱筑此台,以资陟眺[6]维时层甍复蹬[7],曲槛回廊。不蜃而阁,不虹而桥,越王楼之名,几与井干、丽谯争胜[8],猗与盛矣!沧桑递变[9],机衡密移[10],台废而为榛荒,楼空而为羽化。郭门失凌云之览[11],胜日乏栖霞之登[12]。讵殊景之不常,抑成数之有待[13]?嗣有宪副李公上林者[14],毓金山涪水之灵,怀驾古轶今之想[15]。既出廉  相似文献   

10.
“万”字     
汝[2]有田舍翁[3],家资殷盛,而累世[4]不识之乎[5]。一岁[6],聘楚士[7]训[8]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9],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10]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11]也。请谢去[12]。”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13],其父拟召姻友[14]“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5],久之不成。父趣[16]之,其子恚[17]曰“:天下姓字伙[18]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19]偶一解,而即讠也讠也[20]自矜有得,殆类是[21]已。【注释】[1]本篇选自《应谐录》…  相似文献   

11.
〔原文〕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1]与?何士民众庶不誉[2]之甚也?"宋玉对曰:"唯[3],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4]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5],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6],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7],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8],杂以流徵[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  相似文献   

12.
书犬马事     
欧阳公在翰林,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选自《古今潭概》)  相似文献   

13.
《国榷》,编年体的明代史书之一。作者谈迁,明末清初人。此人认为当时诸本编年明史多忌讳失实,讹陋肤冗,于是旁搜博采,拾遗弭阙,参以己论,摭拾成编。又自以为于“事辞道法”,都经过“句榷而字衡”,乃名其书曰“国榷”。今人评是书所载万历以后明朝与后金关系的史实,为他书所不及;又未遭清人窜改,故史料价值较高,只叹其文字过简。近日笔者将此书中有关广西部分的史料抄纂成册,知其中所云,亦有《明实录》及他书所未载,故此书对研究广西明代之历史,价值亦高。然该书为一人所撰,虽谈氏于失稿之后重为纂写的毅力可嘉,但个人精力终归有限,书中错误总为难免。笔者仅就广西史料中所见,条列目次,分类疏举于下:  相似文献   

14.
(一) 苏辙在北宋文坛的声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就有不同看法。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 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二公,则仆尝亲事之矣。中书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补阙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万物由之而不知之。故中书尝自谓“吾不及子由”,仆  相似文献   

15.
正释文: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107]。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108];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109]。虽其目击道存[110],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111],取会风骚之意[112];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113]。既失其情,  相似文献   

16.
<正>陈垣先生(1880-1971)致先父信尚存六封,都写于20世纪40年代,信封已佚,只剩信瓤儿,因夹置书册幸得保全。谨按时间顺序,先将六信全文迻录、简注于下。函一(1942年8月11日)[1]常工仁弟惠鉴:别后倏忽半载,忽奉手书,藉悉近况安吉,至以为慰。承询今本葛洪《神仙传》[2]、干宝《搜神记》[3],虽非后人伪撰,亦未必尽是元书。苟其中史料有见于范蔚宗书[4]者,自可以范书为主,而  相似文献   

17.
埳井之蛙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2]:吾乐与[3]!出跳梁乎井干之上[4];入休乎缺之崖[5];赴水则接腋持颐[6],蹶泥则没足灭跗[7]。还蟹与蝌蚪[8],莫吾能若也[9]!且夫擅一壑之水[10],而跨井之乐[11],此亦至矣[12]。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3]。于是逡巡而却[1  相似文献   

18.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屹,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亿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役矣。及以纸笔巡让臆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逸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选自《唐摭言》注释屹不之信:即“不信之”,不信任他。亿意属:心里打算。役宿构:早有准备。臆巡让:逐一邀请。逸伺:守候、观察、窥探。南昌…  相似文献   

19.
书韵     
失去天的映衬,海便失去原有的蔚蓝:少了草的相伴,花即少了原有的芬芳;缺乏书的浇灌.人就少了精神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虽早已是老生常谈,却也意味深长。闲了,读一本好书,既扩充视野,也陶冶情操。书如梅,淡雅而挺立,只把春来报;书如友,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人生。遨游书海,春之舞,夏之歌,秋之风,冬之雪,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20.
古文今解     
[古文] 眇者识日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②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