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考试创始于唐代。唐代的武举考试重技勇,轻兵略,于兵法不甚重视。宋代设武学,《孙子兵法》等武经七书成为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金、明、清各朝继续宋朝的武举考试制度,多有更张,《孙子兵法》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一直被延续下来,直到清朝末年废除武举制度。  相似文献   

2.
清代蒙文史籍《水晶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清道光年间乌剌特部极佑寺达喇嘛金巴道尔吉撰写的蒙文史籍《水晶鉴》的成书年代,国内外收藏的版本,国内外研究状况,思想内容,史料价值,以及引用的主要史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水晶鉴》成书年代,作者赞同留金锁的观点,当为1846-1849年。关于《水晶鉴》的思想内容,作者认为佛教思想是贯串《水晶鉴》的指导思想。关于《水晶鉴》的史料价值,作者认为《水晶鉴》是研究明末蒙古史和清代蒙古史的一部必不可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吕祖谦的《左传》学研究成果,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有《左氏博议》、《左氏传说》等著作。《左氏传说》的成书后于《左氏博议》。细读这两部书,可以看出吕氏对同一现象、同一问题的看法常有变化。《左氏传说》往往较《左氏博议》的主观色彩减少,也较少理学说教,显得比较客观平实,着重探讨其深藏的历史真实;其次,《左氏传说》较之《左氏博议》更顾及全貌,能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表象本质,让读者从评议看到一个完整、全面的历史真实;另外,《左氏传说》在分析人物、事件时,更注重其背后的历史必然。总体而言,《左氏传说》看问题更全面、深刻,眼光更阔大,反映了一个学者走向成熟的气度。  相似文献   

4.
《诗经·卫风·氓》叙述了女主人公"我"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终遭遗弃的悲剧故事。作者的主观目的在于"情鉴",客观上塑造了痴情女子"我"的动人形象,并且构建了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唐传奇名篇《莺莺传》和《霍小玉传》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悲剧模式,并加入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霍小玉两位女性形象。《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传统题材"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罗布桑却丹的《蒙古风俗鉴》是一部蒙古族学者用蒙文写的介绍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最早也最全面的著作①。这部著作除了主要介绍蒙古民俗之外,还牵涉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被有的学者称之为“小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蒙古风俗鉴》中所涉及的每一方面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文学方面的问题也不例外,这里仅就其中一篇迄今尚未引起文学研究界和文学史界注意的神话,做一肤浅的分析,并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1910年前后问世的小说《牛郎织女》,除其中有些近代名词外,口语化的句子与文言相杂,前后情节矛盾,描写也有过分夸张之处;且其中又有些音误之字,故可确定是据说书人讲述整理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作多将此书与明代朱名世《牛郎织女传》相混,或以为此书由朱名世之书加工而来,并误。戴不凡所见王萍校阅本于原文毫无改动,而只改动了回目,且俱改错。文章介绍了赵子贤先生阅定本对此书贡献及自己整理中的两处核心。  相似文献   

7.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小说《镜花缘》第三十一回“谈字母妙语指迷团”描写的故事内容、实际是同一作另一声韵学作《李氏音鉴》一书提要的形象化表述。本将对此作出解释,帮助对声韵不太熟悉的读读懂小说这一部分。这两部书的作李汝珍是北京人,他的声韵学是兼顾当时南北音的。云南汉语方音就是接受南北音影响的产物。《李氏音鉴》中记载了很多北京话里的老人声字,与云南汉语方音非常吻合。本力求弄清当时南北音情况,以此来填补《史稿》在清代中叶上的一段空白,所以把它作为附录。  相似文献   

8.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靖问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书在北宋元丰年间被朝廷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立于官学,成为武举试士、选拔将帅、教育训练军事人才的官方教科书。然此书问世之后,这部旧题为唐李靖撰之《问对》却引起了一些文人的关注,其有关早期流传之问题陷入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至今仍莫衰一是。这一问题的考辨,对于我们研究《问对》军事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蒙古风俗鉴》是清末罗布桑却丹撰写的一部关于蒙古族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社会习俗的著作。可以贯穿整个民族的历史,其中也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文选取《蒙古风俗鉴》中"全人"、"胡达"这两个词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文化和典章制度书籍,其编订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此书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  相似文献   

12.
今存正史中.梁代萧子显《南齐书》是讹脱较严重的一部。自北宋以来.不少学曾对此书进行过校勘。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名学王仲荦点校,宋云彬编辑整理的新点校本。此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广参异本及有关史籍.博采前大较勘成果.成绩颇。其后,朱季海先生在此基础上再事商补.撰成《南齐书校议》.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但尽管如此,此书存在的校勘问题依然不少。笔近年研读该书(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时有发见。今录出札记数则,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此书多处剪裁取用《战国策》文字资料,并作以精妙评述。有的直接转引原文佐证自己思想观点;有的裁剪引用策士言论为我所用;有的重组《战国策》的部分文字,以凸显《淮南子》的辩证思维;有的浓缩《战国策》故事,取其精髓化为已用。《淮南子》多次评判苏秦、智伯等人的成败,反映出其较浓的道家历史政治学与道家理论思维。刘安等人在对《战国策》史料的融裁运用中,体现出自己的政治、历史、哲学等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邶风.绿衣》的题旨几千年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卫庄姜因"妾上僭"而伤己失位的作品;郑玄则改"绿"为"褖"以附会《毛诗序》。上博楚简《诗论》的出土证明了郑玄改字之误。结合上博楚简《诗论》的评论可知,《邶风.绿衣》应是一首丈夫思念亡妻的作品,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人方昕的《集事诗鉴》是一部以宣扬封建家庭伦理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咏史之作,与另一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范》合刊而流传至今。此集不仅在古代孝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认识意义,在版本文化等文献方面也颇具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伦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时代崔溥所著《漂海录》是一部重要的燕行录著作,学术价值很高。葛振家《崔溥〈漂海录〉评注》是研究《漂海录》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在注释、句读、校勘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此书启示我们:对域外汉籍的研究、整理需要学界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张湛重编《列子》之说是可信的,论据有二:一是论证魏晋时期《列子》并非王氏仅有,还有其他流传,说明张湛重编此书的前提成立;二是分析比较《列子叙录》和今本《列子》及张湛注,可见出此书由张湛重新编辑而非伪造的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晋人傅玄所作《傅子》,价值颇高。《四库全书总目》曾赞曰"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然此书自至宋已亡佚大半。本文结合《北堂书钞》中保存的《傅子》引文,对《傅子》的作者、目录记载情况、后人辑本等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宋代武举考试分武艺和程文,程文考试是宋武举与唐武举的最大区别。宋武举程文分为《七书》大义和时务策论两种,策论要誊录、封弥;评定成绩时以策论为主,评选标准除参照文举的犯讳、错字外,更重视程文形式和是否“忠”。武举录取原则“策论定去留,弓马定高下”,体现了科举背后的中央集权思想力量在加强。  相似文献   

20.
1918年成书的《汪国钧本蒙古源流》,为蒙汉合壁手写本,蒙文原文抄自喀喇沁右旗王府藏本,汉译文的作者即汪国内。此书原写本原藏南满铁路公司大连图书馆,今已下落不明,仅有晒蓝本收藏于日本东洋文库等处。此书由《蒙古源流》和无名氏《黄金史纲》的上下两部分内容配接而成,卷尾附有《成吉思汗行军记》。此书是17世纪蒙文蒙古史书中较早的一个汉译本,可以为《蒙古源流》、《黄金史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