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大到做官治国、修身治学,小到持家交友,是一部智慧之书。更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和谐的思想内涵。家庭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一大基础。《曾国藩家书》中所蕴涵的家庭和谐的内容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的。古语有云:"家齐国治天下平。""治国"自"齐家"始,这反映了家庭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而"家风""家规"对家庭的影响又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它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安定。尤其是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社会细胞的家  相似文献   

3.
和谐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家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中学在其中责无旁贷,要进一步发挥它应有的和独特的作用。加大农村家庭教育中和谐元素渗透,加强家校联系,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和谐教育合力,努力实现和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以构筑三位一体的和谐新局面,形成和谐新家园,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他们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实现家校间的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农村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普遍远不如城里学校开展的顺利。本文就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家校关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家校沟通有效途径,走进学生家庭对教师素质提升、育人效果的提高进行粗浅探讨,以期实现融洽的家校关系、和谐的育人氛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家校合作愿景。  相似文献   

5.
打造推进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庭和学校的和谐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大命题。家校和谐教育的要点是:家庭和学校实行教育的衔接连贯、整合优化,以和谐的运作机制作用于学生发展;家校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与对象生命的个性化特征相适应,以和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家校搭建生命主体发展的平台,以和谐的服务放手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生命的开始和教育的原点,家庭关系的亲密性使家庭生命教育具有易实施性特点。根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自我保护、抵抗挫折,升华生命、实现价值"的家庭生命教育理念,应加强儿童家庭生命教育,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加强父母教育、和谐家庭的氛围、平衡家校关系、完善社会立法。  相似文献   

7.
打造推进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庭和学校的和谐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大命题.家校和谐教育的要点是:家庭和学校实行教育的衔接连贯、整合优化.以和谐的运作机制作用于学生发展;家校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与对象生命的个性化特征相适应,以和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家校搭建生命主体发展的平台,以和谐的服务放手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家和万事兴",古人历来讲求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传统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包含着丰富的家庭和谐思想。中国古代家庭伦理关系的主干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其他家庭关系是在这三者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因此,中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夫妻关系的和谐、亲子关系的和谐和兄弟关系的和谐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做到家庭和谐就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到和谐.为达到此目标最基本的在目的、内容方面就要做到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个体成长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更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根源性因素。本研究以家庭和谐为基础,探讨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最切近、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乃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逆反心理,对小学生的心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课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朱熹的家礼行为进行清理并与其<家礼>文本进行比照,发现其言行相顾,<家礼>的规定基本上在其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实现,但由于现实境遇和思想的变化,朱熹的一些行为也与<家礼>的要求明显不合.而最受后人重视的<家礼>"祠堂"部分则可能并非朱熹所定.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在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庭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直接影响教育合力的形成。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寻求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努力构建家校共同体,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提倡让孩子过和谐的生活,接受和谐的教育。要求父母应该端正教育态度,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尊重儿童的人格,建立民主合理的家庭关系;深入了解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以身示范,宽严并济,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与学校密切合作,实现家校和谐。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大学》中"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家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性。家庭暴力作为和谐家庭中不和谐的一幕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且成为了当代婚姻法研究的主要的议题,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增加了"家庭暴力",但是对于何谓"家庭暴力"的争议一直未停止过。文章从分析中外各国对家庭暴力立法语义入手,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并重构家庭暴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义务教育则更是其基石。义务教育的实质在于体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普及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冯梅 《考试周刊》2012,(29):32-33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和谐家庭思想,对于实现家庭和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时期面对家庭和谐意识的缺失,我们应继承和借鉴传统和谐家庭思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创新和谐的家庭教育,更好地推动和谐家庭的建设,从而实现家庭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8.
家庭体育是促进家庭和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心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力基础,家庭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家庭的和谐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现代人的家庭除了继续担负着人类再生产等职能外,其他职能已逐步削弱,但作为强健体魄的家庭体育功能则日趋增强。为了获得和保持充沛的精力,应对巨大的身心压力,家庭成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更为强烈,体育已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为促进家庭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在离婚家庭中,因夫妻双方无法沟通、感情冷漠导致婚姻无法维持的占了六成左右。离婚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夫妻不和谐、婚姻不稳定也是我国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的功能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夫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核心,良好的沟通是夫妻和谐的艺术。而夫妻改变说话方式和口气就能增进婚姻和谐。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而家长会则是家校沟通有效途径。做了几年班主任,对家长会有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