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12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迹,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本纪就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或系统的编年大事记,在纪传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说本纪的这种或以朝代为中心或以人物为中心的编年叙事体例,在先秦的许多史籍中都有反映,但最终这种体例能够进入司马迁的视野并被作为纪传体中最重要的体例编排史事,却是与这种体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2.
这里,选取史部部分类目,略述其学术源流。 (一)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纪、传等人物传记为主,辅以表、志,综合记载史事的史书体裁。 1.纪传体的创始与体例 纪传体的创始 纪传体创始于《史记》。早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先秦史学已在史书的编纂方法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体例。司马迁吸取前人成果,综合各体,集于一书,创造性地组织成一种新的史书体裁。《史记》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个部分。本纪,是帝王的传记,按编年体裁的形式,依年月顺序,记载帝王的政绩言行,兼及当代各方面的重大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提纲挈领地谱列史事的大事记,它使纷乱繁杂的史事眉目清晰,条贯系统,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代目录的提要体例,王重民先生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代提要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三种类型。"刘向校书的叙录能够全面的评价一书的内容(包括著者事迹),是我国编写提要、解题的正宗"。"王俭《七志》对撰人‘每立一传’以代替提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述列传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不过,目录学史上,关于传录体的界定还是有着一定的分歧,即被著录之  相似文献   

4.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5.
明代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万卷堂书目》、《世善堂藏书目录》、《玄赏斋书目》、《澹生堂书目》等明代官私目录著作中史部分类的考察,明代史学在目录学著作中的体现亦可考见。这些史部类别的设置,对传统目录著作史部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一些新类的出现,不仅反映着史学发展过程中史书部类的变化,从中亦可窥见明代史学发展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目录三要素分析李贽撰的《藏书》目录体例不同于传承近二千年的经传体史书目录之处。肯定了李贽通过《藏书》目录体例反映出来的目录学思想对我国目录学发展的贡献。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7.
《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本纪以《五帝本纪》为首、世家以《吴太伯世家》为首、列传以《伯夷列传》为首。《春秋》篇首和《史记》的三种体例,都以让国之事发端,表达了一种以礼让精神为内涵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8.
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别录》、《七略》代表了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程序和方法,二者从分类方法、编目体例、校勘程序等方面对我国古典文献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开创了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10.
张春菊 《图书馆杂志》2004,23(6):77-79,59
姚名达关于目录的思想和成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突出,他对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功用、目录与图书馆的关系、目录的种类和派别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遵循文献学的方法。以我们对《史》《汉》进行了详细比勘之后得到的材料为根据,对于《史》《汉》在体例、史料、文字、叙事、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从史学著作内部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环境对史家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对于产生《史》《汉》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析。第一章:由于《史》《汉》比较在历史上是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课题。自二史产生以来至今,关于它们的比较研究的成果很多。本章对这些成果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以明确本文的研究起点以及研究任务。第二章:本章是关于《史》《汉》编纂体例的比较研究。《史》是纪传体的开创之作,《汉》继承了这一体例,在细节上做了不少变更,如删去了“世家”一体,开拓了“书志”的  相似文献   

12.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萍 《兰台世界》2007,(5X):52-53
本文基于《汉书·艺文志》结构体系的分析,探讨了其对目录学的类型、体例、目录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期对现代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宋书》是明人钱士升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宋史著作。编写体例上,无志、表,奸臣、叛臣未单独列传;遵循“以类合传”特点,相关的人物合为一卷,并且几乎每一卷人物都相当多。内容上,全书基本沿用《宋史》南宋部分相关记载,并有所改动。与《宋史》相比,《宋史》传记篇幅较短、内容也较简单。但也增加了《宋史》所无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增补了新的史料等。本书的缺点主要是:记载比较简略,所补充的史料未注明出处,沿袭《宋史》原有的一些记载错误等。  相似文献   

15.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录学源远流长,自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创目录编制先河之后,从官家到私撰,从正史艺文经籍志到方志文翰志,大至一国,小至一郡一家,历代相从,经久不衰,尉为大观。有目录编制工作就必然有对此工作的总结和方法的研究,由一般技术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宋郑樵《通志·校仇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纠缪》、清章学诚《校仇通义》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发展目录学理论,并达到了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高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研究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版有姚名达《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年表》、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刘咸  相似文献   

18.
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所讲:“目录之学,学中第一桩要紧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必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中国目录学的起源很早,有人认为起源于《尚书》、《诗经》的序;有人认为最早的目录应是《易经·十翼》中的“叙卦法”;也有人认为《周官》的六典,孔子的六艺就是目录的萌芽,不过目录学成为一门学问,应为刘向、刘歆父子所创始,故我国古典目录学又有“向歆之学”之称。  相似文献   

19.
刘蔷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4):90-95,64
《天禄琳琅书目》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在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对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的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世版本目录学的兴盛。从编纂体例、目录体裁、"重在鉴藏"的编目思想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版本目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汉书·艺文志》结构体系的分析,探讨了其对目录学的类型、体例、目录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期对现代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