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圣波 《图书馆论坛》1995,(4):13-15,72
提要又称解题、叙录等,是对文献内容特点所作的说明,是揭示文献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解题在我国渊源较早,它伴随着目录的产生而产生。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目录学家刘向等在整理图书和编制书目工作中,就开创了我国目录学上叙录体的提要先例,给所校每部书都写有叙录,“叙录之体,源于书叙,刘向所作书录,体制略如列传,与司马迁、杨雄自叙大抵相同。”[1]我国古代将目录是否具有解题及解题水平高低作为衡量一部目录质量的标志之一,正如余嘉锡所言:“凡目录不著解题但记书名者,固薄其浑漫,视为无足重轻。”[2]书目提要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姚名达关于编目的思想,主要论述了编目的八点宗旨、四种提要(叙录体、注释体、传录体和辑录体提要),主题标引的五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小知识     
匠体 :专业书工所写的印刷字体。特点是字形方板 ,笔画横轻竖重。按其风格又分两种 :一是宋版中有些整齐方正的字形 ,虽然不同于楷体 ,但仍带有楷书风范 ,版本学家称之为宋匠体。其字形略似现代的仿宋体 ;另一种是明代中叶以后 ,专业书工别创的一种简易的匡廓字样 ,横细直粗 ,整齐划一。因刻写省工省力 ,一时颇为流行 ,称为宋体。其实并非真正的宋体 ,版本学家称之为明匠体 ,俗称明体或明朝字。其字形近似现代的老宋体解题目录 :目录的一种。对所收书籍每书下均撰有提要或解题的目录。古代解题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 3种。叙录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杜集收录》和《杜集书目提要》是20世纪收集、整理杜集书目方面较为权威的两部著作。针对同一客体,两书的编撰特色却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它们的成书过程、体例、叙录内容和撰写风格等,笔者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并代表了目录书撰写的两种类型:书录体与提要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录之书的提要传统,创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其时称之为“叙录”。“叙录”的内容,除著录书名、篇目及雠校原委外,还记述著者生平,说明书名含义及书之性质,考辨书之真伪,论述其价值与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6.
传录体辩     
我国古代目录学者经过对前人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学术思想的不断总结和继承,加之自己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发展,使中国古典目录学日臻完善,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目录学知识体系。在文献内容的揭示方面,古代目录学者创造了解题之法。我国古代目录学传统思想历来对书目之解题极为重视,将其作为评判书目编撰质量优劣、学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对于古代解题,近现代的目录学专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公认其共有三种体例,即: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对这三种体例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对叙录体和辑录体已有了较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典目录学在明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是指篇卷的名称,"录"是关于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校勘经过、书的评价等的简要文字说明,又称叙录或书录.  相似文献   

8.
一、“目录”、“书目”二者的异同表现在哪里?首先,“目录”与“书目”有着不可分割的“近亲血缘”关系。将“目录”二字结合成一个文献的名词,至迟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的时候。《文选》任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引《七略》说:“《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可见在刘向之前已有一书的目录了。《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东汉的班固已把刘向“辄条篇目,撮其旨意”的文章叫做“目录”了。刘向首开叙录体裁记录图书(即“解题”),这是我国目录学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目录”一词往往还  相似文献   

9.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第一次对我国图书进行大规模校理,"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这就是刘向所作的叙录。这些叙录存于今者虽仅见于《战国策》、《孙卿新书》等数篇,但这是我们研究校勘史、目录史乃至书籍制度史的宝贵资料。刘氏这些叙录是按一定格式写成的,在交待  相似文献   

10.
论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王俭及其代表作《七志》在目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其开创了用传录体编写叙录的先河。通过分析《七志》的类目设置及王俭所出生的琅琊王氏家族和其本人的经历,揭示《七志》产生的时代特征,即“以孝为先”、“以孝掩忠”,用抽象的“德”取代具体的“忠”是其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元行冲生平情况,详细地探讨其领衔编撰《群书四录》蕴含的目录学思想即完全承袭西汉刘向《别录》体例、收录图书资料丰富、首创官修目录辑录体提要之法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目录学的研究中,易混淆目录和目录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导致言目录学之作用,实际却充之以目录之功能。为了弄清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四点论述,请同行专家和师友们斧正。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即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即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之简要文字说明。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里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两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4.
刘向校书“随竟奏上”的叙录是以官文书“表”的文体形式出现的。叙录首先是“群臣上书于天子”的上行文书,然后才是书目提要。从上行文书的角度审度叙录,既可以为“表”提供较为集中的史料,从而深化对汉代官文书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对叙录研究的独特视角,从而深化对叙录乃至对刘向校书工作的认识。文章认为,叙录的内容具有资于治用的外围指向以及引经据典的论述方式,这是与单纯书目提要的重要差异之处。最后,还对刘向校书同僚中的“杜参”和“富参”,以及样书分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丛书综录》等丛书目录所载词集类丛书甚为丰富,然囿于中国古代典籍浩繁等原因,失于收录者仍时或有之。兹依吉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补辑漏收词集类丛书目录4种,并作叙录。4种词集目录分别是:《花萼联咏集》、《海宁三家词》、《寿香社词钞》、《雍园词钞》。  相似文献   

16.
“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荣贤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39-145
认为“尚书有青丝编目录”中的“尚书”不是指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而是指掌管章奏诏书的官署机构。尚书的“青丝编目录”是汉代诏令目录,证以出土简帛可知,该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和英文contents相当,而与刘向典校中秘撰写的“叙录”迥别。辨明“尚书有青丝编目录”的确切含义,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目录的最初体制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今人理解的"目录",是指对图书或篇章进行著录,而后依次加以编排,便人查检的书目.这是"目录"演化到今天给人们留下的概念.初始的所谓"目录","目"与"录"则各有所指.所谓"目",系指篇目;所谓"录",系指叙录.两者相叠当合称为"篇目叙录",但古人也单称为"录",因此"录"可以涵盖"目".<汉书·艺文志·总序>谓:"刘向校书,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18.
时红明 《兰台世界》2007,10(21):62-63
"目录"二字连称,始于汉代.《汉书叙传》云:"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  相似文献   

19.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二者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一一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对后世文献"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读来新夏先生主编,齐鲁书社出版的《清代目录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领域又添力作深以为幸. 《清代目录提要》是《中国历代目录提要》的清代部分,尚有清前、清后及补遗部分末曾定稿.之所以以清代作为全书的分割点,主要是由于清代是我国目录学发展鼎盛时期,所编目录数量占古代目录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固然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及考据之风带来的学术影响有关,更与许多著名学者自觉记录、整理以前未被重视的故旧图籍,根据所见编制大量各种类型目录,用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