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转弯     
1.分苹果篮子里有5个苹果,分给5个孩子,每人分到一个,但篮子里仍有一个,他们是怎么分的呢? 2.爷爷的生日小军的爷爷已经60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巧算钱数     
[题目]甲、乙、丙三人合买一台电视机,甲付电视机价钱的1/2,和乙付钱数的1/3相等,和丙付钱数的3/7相等。已知丙比甲多付了120元。求三个人各付了多少钱?  相似文献   

3.
逐个筛选     
晓雪 《红领巾》2009,(11):44-45
[题目]有一批书分给三个小组,平均每人正好分6本。如果只分给第一组,则平均每人分10本;如果只分给第三组.平均每人分得21小。已知第二组人数控近10人,每组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4.
问题: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分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分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华杯赛决赛题)这是一道求公倍数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假设练习本总数是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由题意知,练习本总数既是15的倍数又是10的倍数,那必定是15和10的公倍数30、60、90……中的一个。即是最小公倍数30的倍数之一。解题方法:15和10的公倍数=30。假设练习本总数为30×k(本),k为非0的自然数。先算,女生人数=练习本总数÷女生每人分得本…  相似文献   

5.
例2 将一筐桔子分给若干位同学,如果每人分4个桔子,则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桔子,则有一位同学分到的桔子不到3个,问桔子有多少个?同学有多少名?  相似文献   

6.
有些具有一定难度、数量关系复杂、算理不容易理解的题目,单独出示,学生解答起来困难,但把它放入一个结构与算理相同的题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出示,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例如: 1.一项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4天可以完成,由甲工程队单独做6天可以完成,如果由乙工程队单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一笔钱买套装可以买4套,单买上衣可以买6件,单买裤子可以买几件? 3.一批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大小两个班,每人可得4粒,正好分完。只分给大班儿童,每人可得6  相似文献   

7.
德国一位不满14岁的少年,经过严格的考评,被授予哲学博士的学位,此事曾经震惊四方。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聪明呢?这与他父亲教子有方密切相关。他父亲做到了: 1.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要教给他正规语言。 2.从小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吃西瓜时就问他:2人吃一个西瓜,每人多少?4个人吃,每人多少? 3.锻炼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就让孩子自己组  相似文献   

8.
一八一四年,德国的一个不满十四岁的孩子被授予哲学博士的学位。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聪明?他的父亲卡尔·威特总结了八条经验: 一、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要教他正规语言,不要把小猫说成“妙呜。”二、从小培养思维能力。吃西瓜,父亲问小威特,两个人吃每人吃多少,四个人吃每人吃多少。  相似文献   

9.
有些竞赛题,用一般方法不易求解。但如果将其转化为工程问题,则能化难为易,很快解决。例1.有一筐苹果,如果平均分给某班的全体同学,每人可得6个,如果只分给这个班里的男同学,每人可得10个,如果只给这个班里的女同学,每人可得多少个?  相似文献   

10.
有些应用题,采用一般的方法不易求解,若能将其转换成工程应用题来解答,便可巧妙获解.现略举几例如下:例1 幼儿园把一盒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单独分给大班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10块;如果单独分给小班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15块.如果将这盒糖果分给大、小两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多少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担任我校“快乐数学”的辅导老师。在一次思维训练课上有这样一道题:老师把一些糖果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4颗,多15颗糖果;如果每人分5颗,少7颗糖果,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相似文献   

12.
例1把一些图书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则余8本书,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问这些书有多少本?有学生多少人?  相似文献   

13.
交换质量     
题目两个农村姑娘到水果市场去卖草莓,她们一共带了25千克草莓,回村的路上,她们谈论集市行情,原来她们一个带的草莓多一些,一个带的少一些,但卖了相同的钱,甲姑娘说:“若是我有你那么多草莓,我能卖81元.”乙姑娘说:“若是我有你那么多草莓,我只能卖得36元钱.”问:她们两人各带了多少千克草莓?她们每人卖一千克,各得多少元?由于甲带的少,交换后卖无形中她们少卖了多少元?分析与解假设乙带的草莓质量是甲的X倍,既然两人卖得的钱一样多,一定是甲卖的价格比乙贵,应是乙的X倍,(想一想:为什么?)如果开始两人把草莓交换一下,甲的草莓质量就是乙的…  相似文献   

14.
在购物中几个人合买、垫付、还钱……是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这类题无论数量关系如何复杂,解答时都可以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逐步分析、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成为已知条件为止。例甲、乙、丙三个人去商店,合买一根13米的跳绳。丙没有带钱,由甲付了8米绳子的钱,乙付了5米绳子的钱。第二天,丙带了应付的1.3元还给甲和乙。请计算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分析与解:要求“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应要知道每人应付多少元和甲、乙各付了多少元。从“丙带了应付的1.3元”,可以知道每人应付1.3元,但不知道甲、乙分别付了8米和5米绳子的钱是多…  相似文献   

15.
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58页(五年制第九册58页)思考题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类比渗透 1.一堆桃子共72个。(1)若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分到几个?每人可分到总数的几分之几?(2)若平均分给4人,每人可分到几个?每人少分几个? 2.一堆桃子若干个,若平均分给3人,正好分完;若平均分给4人也正好分完。但每人比上次少分到2个,这堆桃子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6.
有些较复杂的非工程问题,表面看来难以解答,若按工程问题来思考,就可巧妙获解.例1.一批树苗,分给甲班栽,平均每人栽20棵,分给乙班栽,平均每人栽30棵,如果将这批树苗分给甲、乙两个班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比如,阿莱西欧博士的小儿子科迪,前年元月刚满六岁,他承担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放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钱”是一美元。他家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十几个废纸篓,要一个一个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这一美元也赚得不容易。有一次,我故意神秘兮兮地问他:“你一共有多少钱?”他很自豪又神秘地悄声告诉我:“43美元!”连藏在哪儿也告诉了我。我问阿莱西欧博士:“为什么不让他存到银行里?”她说:…  相似文献   

18.
算房价     
兄妹五人平分父亲留下的乡间三间瓦房。由于房子无法拆分,大家商议把房子分别分给老大,老二和老三,为了公平起见,三个哥哥每人付800卢布给四妹和五妹作为补偿,于是五人所得就完全相同了。同学们,你们能算出三间瓦房的房价是多少吗?  相似文献   

19.
今年暑假,我赴南方讲学,列车上遇到这样一幕: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停地向他的父亲提出问题:火车为什么叫火车?火车为什么能跑?火车为什么有轮子?火车多少岁了……他的父亲耐心地解答,可孩子仍不满足,还是一个劲地刨根问底,把这位父亲问得都有些招架不住了。但孩子的父亲依然满面春风地笑对提问,毫无倦怠之色。我大略数了数,孩子一口气竟提了49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下面这篇文内设有三个悬念:一、“问钱”设悬念。5岁的小孩居然问迟归的父亲“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问得突兀而奇怪;二、“借钱”设悬念。“平时很少要过钱”的小孩竟向父亲开口借十美金,以致“父亲发怒”,而孩子却“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读至此,读者心头疑云再起;三、“数钱”设悬念。当孩子从后悔的父亲手里接过10美金,却又“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这更给读者一头雾水。当孩子的回答为读者解开上述三重悬念时,何等可爱的童真童情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当已为人父为人母的读者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