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女儿三岁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她一本图画书《骄傲的小鸡》。这是她生下来所拥有的第一本书。这本不知道被她翻看了多少遍的图画书,伴随她读完了幼儿园。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最早对“图画书”这个概念的认识,也是得之于这本书。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找出了这本图画书,又看了一遍。书中最后一页上有一行字“:鸡妈妈朝小鸡跑来,她怜爱地抚摸着小鸡,把小鸡搂到自己怀里。就是这样。”看到这里,我仍然感到一阵激动和温暖。这使我想到,虽然并非所有的图画书都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但是,也只有图画书,才是真正属于小孩子的书。可以说,世界…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小读者》2013,(10):69-70
我很喜欢看《小读者》。这次写信是想和你们说个心事。最近我的朋友们都不理我了,有个很要好的和另一个同学玩得特别好,我并不自私,所以也没说什么,但是她越来越不愿意和我说话了,也很少理我,我要叫她两三遍她才听到,也糊弄几下就算了,我真的很难受。  相似文献   

3.
我女儿佩佩,5周岁,在幼儿园大班,平时喜欢学习,特别喜欢认字、背诗、算数。有一次我从幼儿园接她回家,一路上她都在嘟嘟囔囔地背东西:“瓷器唐瓷器,牛羊山喂羊,爸妈不生气,里外要看好。”仔细一听,这既不是诗也不是儿歌。回到家里,我按我所听到的写到纸上,问她是不是背这些字。她一看就急了说:“我是背老师教的字,不是跟你这样写的。”第二天我去送她入园,到教室里看了看,原来黑板上写着这样几  相似文献   

4.
12岁时,我喜欢上了张韶涵.我发疯似的到处寻找她的录音带、录像带、海报,每天"义无反顾"地看啊听啊,忙得不亦乐乎.她的小档案我能倒背如流,有关她的消息也成了我情绪的"晴雨表".我努力地把自己的生活与她联系起来,墙上、床上、书面上到处可见她靓丽的身影.随之而来的,便是我的各科成绩都亮起了红灯,我也自然成了老师办公室常去"喝茶"的一份子.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追星"的害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我就是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妈妈也开始不断地向我发起进攻,唯有爸爸对我依然如故.这使我对他感激不尽.  相似文献   

5.
上高二时,语文老师喜欢请同学上黑板写板书。她从容地走上讲台,选了一根细长的粉笔,手一抬,写下了一行字。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宇。有人说,粉笔宇写好看,很难;有人说,她的字像语文老师的宇;我觉得,她的字比老师的宇还要好看,带着几分青春特有的潇洒。喜欢她的宇,我想认识她。没多久,她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语文课代表。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没认可过一个除我自己之外的语文课代  相似文献   

6.
布偶妈妈     
王爽 《中学生天地》2011,(11):36-37
我读小学时,妈妈很喜欢唠叨,似乎一件事情她不重复个十遍八遍,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那时候,每天上学前,妈妈都会对我说这么一段话:  相似文献   

7.
谢谢你的爱     
读者来信编辑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中学生时代》的小读者,我十分喜欢看你们编的期刊。每当期刊拿到手里,我总是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书里有什么好吃的把我迷住了。以前我最不爱查字典,《中学生时代》里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但我很乐意去查,  相似文献   

8.
我变美了     
"昊昊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妈妈又在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一个人的字好比他的外衣,衣服穿得合体美观别人看了才舒服,字也一样,写得漂亮更能让人喜欢。你看看你的字,再不练练将来有你后悔的!"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陈奕迅,大概是很早时候的事了,无论电脑换了几个,音乐器更新多少遍,满档的歌单能存多少首——他的歌,我一首也舍不得删. 我对《富士山下》这首歌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总是觉得它的每一个字都像咬着人的心.是那种露齿一笑,狠狠地咬住,鲜血淋漓,可你亦不愿推开,因为那感觉如此美妙. 到了大学,我遇上一个知己.我们一起体训,夜里跑到筋疲力尽,躺在草坪上看满天繁星.有一回,我和她挨得特别近,忽然发现她的耳朵里塞着耳机.我夺下她的耳机塞到我的耳朵里,那悲伤到无可抑制的歌词就这样摧毁了我毫无提防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0.
缪丽霞 《师道》2006,(5):53-54
女儿五岁半,最爱听我喊她“宝贝”。而我,也喜欢一遍遍地用这个老掉牙的昵称来叫她,看她开心快乐的小模样,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她的确是我生命中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宝贝——自从有了她,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女儿仿佛是一个快乐的宝藏,从出生的那天起,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的心,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带我走进了一个单纯而洁净的世界。女儿也有她自己的宝贝。一粒石子,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一个线头,甚至别人丢弃在路边的废纸盒,饮料瓶,在她眼里都是珍贵的,都能给她带来一份单纯真实的快乐。“妈妈,你闭上眼睛,伸出手来,我…  相似文献   

11.
童年周恩来     
1924年11月,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革命的一代伟人,他童年的许多故事也是值得令人回味的。恩来两三岁时,就会背诵许多首唐诗宋词,4岁时,就开始识字。一天,恩来碰到一个识字片上的字认不出来,想了很久,他才说:“妈妈,这个字是‘犬’字。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字,因为‘犬’就是狗,狗会咬人!我倒喜欢这个‘太’字,大家都太太平平地过日子。”这句话说得多有意思啊!人小志大,语出惊人,令陈氏妈妈无比喜悦,心灵深处升起无限美好的希望。有一天,晨鸡刚叫三遍,恩来就说:“公鸡叫三遍我该起床背书了。”妈…  相似文献   

12.
时间会记得     
<正>喜欢一个古老的游戏——回声。每次去山里,我喜欢对着绵延的群山大声喊自己的名字,山会极其认真地记下。然后,山谷里一遍遍回荡着我的声音,有一种欢呼雀跃的激动。俗世里的拘谨淡了,胸中充斥的是一片自由和开阔。心亦是清明的,像山涧里一条欢快的小溪。这游戏自然令人快乐。看一个作家写琴音的散文。有一次,调音师给她的女儿保养钢琴,忽然对她说:"你女儿很用功嘛!"的确,女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老师用小黑板出示课文后面的生字——“扬、旬、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识记。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生马上嘀咕道:“这些字我早就认识了。”我听后觉得很惊讶,—个四年级的学生,这么多的生字都会了?出于好奇,我就叫她认读(不带拼音)了一遍,读得没错!再问那位学生怎么这么早就认识这些字,学生马上答道“:我的同桌姓杨,上次我写错了她的姓,后来我查了字典就认识了‘扬’和‘杨’两个字,而且知道了它们的区别;至于‘旬’字,我们在数学应用题中早就见到过了,我还知道一个月有三旬,分上、中、下旬………  相似文献   

14.
一次,孩子的家庭作文是《我喜欢的花》。孩子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她最后愁眉苦脸地跑来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的花太多了,到底写哪一种好呢?”我说:“你认为哪一种花美就写哪一种吧。”  相似文献   

15.
《新读写》2010,(12):50-52
王清怡是我的女儿,她是个对写作、阅读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与我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她这方面的爱好有关。比如幼儿园时,我每天睡前给她讲故事,记得《西游记》就讲了两遍。上学识字之后,她就像条小书虫,空闲时间就在看书。同时她也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日记,会把平常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班主任老师经常把她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回家后她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范晓萱作为特邀嘉宾为全国的电视观众作了精彩表演。在气势磅礴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的舞台上,年轻的范晓萱象大师姐王菲一样落落大方、神采飞扬,没有一丝的怯场,在台下她却如一般的女孩子一样,调皮、活泼又有些羞涩。“我和所有十几岁的女孩子一样,喜欢做梦,喜欢新奇的东西。巧克力呀、冰淇淋呀、卡通画呀,这些普通女孩子喜欢的,我也一样喜欢。得意起来,我还会做做恶作剧呢。”范晓萱灵活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少女的纯真和可爱。可范晓萱毕竟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她是大名鼎鼎的乐坛小魔女。在她出道后短短几年内,小魔女旋风便刮遍了亚洲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们不得不相信她的那句宣言:我是一个落入凡间的  相似文献   

17.
高二那年,我17岁,小诺23岁。小诺是我的英语老师,但我不喜欢叫她老师,我在心里叫她小诺。也许是看多了琼瑶小说,我总觉得小诺像极了某个人,难道她就是我冥冥中要找寻的那个女孩?小诺老师总是一袭白裙,我喜欢看她穿白裙子上课的样子。第一次和小诺老师谈话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那次英语考得一塌糊涂。小诺老师把我从头到尾数落了一遍,诸如不认真听讲、开小差、东张西望之类。末了,问我为什么上课总是用大眼睛盯她。我像被人抓住小辫子似的,语无伦次地说:“我错了,一定改,一定改……”逗得小诺老师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8.
大跌眼镜     
<正>老师发现嘟嘟又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了,她让同学把他叫醒。嘟嘟站起来后老师说:"把我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老师料定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9.
幸福狗物语     
动物都有一种天性,把睁开眼睛后看到的第一个活物当做自己的妈妈。我也不例外。肯定是她了,没错,我还没睁眼时就感受到了她温暖的手掌。我真高兴啊,我有一个如此美丽的妈妈!她抱起我,搂在怀里,用手指一遍一遍梳理我的头发——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我记忆里只定格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孩子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那年.我带的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儿叫小远,她的听力很弱,需要借助助听器。班里的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和这个怪怪的小女孩儿做朋友。午睡时.助听器是要取下来的,每当小远取下助听器的时候,孩子们就热闹开了。他们喜欢一遍一遍地叫她的名字.可小远又听不见,于是大家就跑到她跟前叫,从口型小远可以看出那是在叫她的名字,她便同样兴奋地一遍一遍大声答应,孩子们把这当成了午睡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