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的演变特征;③自然条件是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基础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地区科技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和演化特征,使用OLS和GWR模型探讨了城市人地空间失调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地空间分布失调的主要症结是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分布失衡、波动剧烈,并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特征;(2)城市人地空间格局失调的主导症结是建设用地向中心城市的聚集超前于城市人口聚集,表现为区域分异和空间极化特征,并伴随城市发展呈现"人口冒进-土地冒进-人地协调"的演化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土地城镇化水平、土地的经济效率和城市区位差异是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空间失调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关结论可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城市化进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促进城市集约与低碳建设同步推进,本文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型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在分析省际层面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碳排放效率时空变异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和空间相关性方法探索了集约利用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影响机制和外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省级层面建设用地集约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东至西逐级递减;(2)省际碳排放效率无明显时序波动性,多数省份呈一定程度上升,因技术效率差异,南方省份综合效率上升整体快于北方;(3)除固定资产和人口承载现状影响不显著外,劳动力、能源的集约效应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科技集约、绿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4)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集约程度与碳排放效率两者增加趋势呈空间负相关性,局部聚集效应明显,以HL和LH聚类为主,应优化集约内部结构以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张立新  毕旭  黄志基 《资源科学》2020,42(9):1728-1738
中国工业用地长期存在着粗放、低效、无序利用的状态,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表现出稳定上升的态势;②研究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③经济转型背景下,全球化通过外商投资的增加而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土地市场化的提高也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分权化则对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长江经济带城市应当因地制宜,提高外商投资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  相似文献   

6.
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把握其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规律,厘清其绿色技术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9—2019年中国市级数据,通过Arc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市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格局,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市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时序演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2009—2019年市级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格局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并呈现持续增强趋势;局部格局呈显著的东西分异,热点区域以从东南沿海为中心分裂成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两个中心,冷点区域从关中平原城市群向中原城市群收缩。第二,关键影响因素中经济水平、科技支出、环境压力、互联网普及和贷款余额的重要性高于外资使用、高校数量、环境规制和科研人员,其中大部分影响因素同绿色技术创新呈非线性响应关系。第三,影响因素的时序演进反映了互联网普及、外资使用和环境规制的重要性在提升,而环境问题、贷款余额和环境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在下降,这表明市级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步从环境压力和政府支持驱动转向市场竞争驱动。该研究旨在评价市级绿色技术创新时空...  相似文献   

7.
根据城市创意竞争力内涵,建立包含创意资源整合力、环境支撑力、网络运行力、绩效表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内容的创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4和2013年数据,采用熵权系数法,对中国34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运用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动态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水平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呈现出东强、中平、西弱的特征;不同时期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也呈现出变化特征的差异;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总体呈现多层次的空间演变态势,各创意竞争力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散乱。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以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度了中国省际技术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0—2015年,中国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0.771,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北京、上海、浙江、海南、内蒙古、重庆、贵州、云南、甘肃、新疆等10个省份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其余省份均处于技术无效状态;中国省际技术创新效率地区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全国技术创新效率变异系数为0.0646;技术创新效率呈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中国省际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建超  吴群 《资源科学》2008,30(1):64-71
城市地价时空演变是研究随时间的推进,反映城市土地收益能力的地价在城市内部空间如何分布的问题,实质是二维地理空间、时间维、地价水平等元素综合构成的四维空间问题。文章在分析地价时空演变内涵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国内外城市地价空间演变与时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研究的技术方法、成果予以评论,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对城市地价的时空演变分析还局限于不同时期地价的静态对比,未将地价空间变迁与时序变化紧密融合起来,没有真正体现城市地价的时空一体化演变过程。最后提出,选择合适的时空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运用TemporalGIS技术,把影响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的空间与非空间因素结合起来,探索城市地价在时空上的演变模型,进而监测城市地价时空变化动态。将是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芳芳  濮励杰 《资源科学》2014,36(4):731-740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模式属于人减地增粗放型;③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不甚协调,多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量大于城镇用地增加量,且城镇发展不能较好满足城镇人口增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质量;④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形成机理差异显著,城镇用地增长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力最高的为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则更多依赖于区位因素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其用地变化的先天依赖性与变化单一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2.
武汉都市区绿地破碎化格局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利民  肖丰涛  许刚  卢延年 《资源科学》2015,37(8):1650-1660
基于武汉都市区1989年、2001年和2013年三期Landsat影像,选取景观格局指标反映绿地破碎化程度;利用梯度分析刻画绿地破碎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景观格局指标总体特征表明:在城市扩张压力下,都市区绿地面积比例由82%减少为62%,绿地景观破碎度明显上升。梯度分析表明:1989-2013年,各缓冲带上建设用地比例逐年上升,而绿地面积比呈下降趋势;主城区建设用地破碎度下降,高破碎区向三环线外转移;耕地破碎度在各缓冲带上逐年上升,且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耕地破碎度降低;而林地破碎度略微下降,城市扩张对主城区外土地利用景观影响加剧。关联分析表明:城市扩张强度向主城区外推移加速,耕地破碎度变化强的区域向三环线外转移,而林地破碎度变化强度呈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扩张在数量、格局及强度方面与绿地破碎化格局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丹  李琳娜 《资源科学》2021,43(6):1208-122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北方边境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过程与机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样带研究方法,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揭示样带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北方边境样带以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生态保育用地为主,占比超过90%,2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较小。②研究期间,北方边境样带以城乡建设用地、粮食保障用地扩张和生态保育用地退化为主要特征,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粮食保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在2010年后显著加快,土地扩张模式逐渐由林草地开垦转向未利用地开发。③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北方边境地区粮食保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生态保育用地则受自然、气候、区位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在粮食保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主动式扩张过程中呈现被动减少趋势。同时,政策和制度的干预也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作用于粮食保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和生态保育用地的保护恢复。总体而言,北方边境样带的生态保育用地虽然在政策和制度的干预下退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草地资源持续减少、水域面积缩减和未利用地不断开发等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仍然存在,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曦  郭淑芬 《科学学研究》2020,38(3):525-535
本文从知识空间扩散视角对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发生空间关联进行理论分析,采用窗口MinDS超效率模型测度了2009-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了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并且空间关联越来越密切,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空间结构;江苏、广东、山东等东部及中部较发达省份处于网络核心地位,黑龙江、吉林、广西等西部省份处于网络边缘地位;网络中板块内部的关联多于板块间的关联;空间邻近、交通便利、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相似性、工业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对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化水平差异对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为工业技术创新效率跨区域协同提升机制的建立以及区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伟  许淑婷  郭岫垚 《资源科学》2020,42(1):150-158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问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1997—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综合效率值,选取核密度估计方法等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时序变化来看,1997—2017年,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呈“高—低—高”的U型变化特征,其中1997—2003年总体呈降低趋势,2004—2010年迅速增长后于2009年下降,2011—2017年持续下降后于2015年上升。②从空间差异来看,黄河流域西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相对较低,中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上下波动,东部的山东省能源综合效率优势显著。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地区能源综合效率由非均衡逐渐向均衡转变。③能源综合效率驱动因子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黄河流域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结构的升级、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共同驱动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应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地区比较优势,在各项政策指导下加强流域内协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理空间二三本性,构建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与创新网络空间权重矩阵,对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2006—2014年中国大陆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构建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城市空间关系下影响中国城市创新产出的主要因素及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创新空间格局呈现出相似创新水平城市空间集聚与多创新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特征,在知识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对城市创新产出与空间格局的影响。知识存量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科技资本的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大于科技劳动力的投入。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合理地进行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人力资本的投入与建设,借助空间溢出效应实现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目标与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关键之举。在考虑非期望性产出(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论文基于中国238个地级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和Metafrontier模型,考察了共同前沿、群组前沿下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共同前沿下,2000-2010年效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综合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群组前沿下,效率均值没有呈现明显的城市类型分异特征。(2)比较共同前沿与群组前沿下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其他类型城市与区域综合型城市相差较小,分别为0.082、0.106,其次工业主导型城市,为0.118,排在末位的是资源型城市,达到0.267,共同前沿下的差异与群组前沿下的无分异,恰恰印证了本文从城市类型异质性视角下考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在将环境污染作为一种非期望性产出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效率均值不超过0.6,说明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据此提出:在改善城市土地管理工作时,不能简单"一刀切",应考虑城市类型异质性,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土地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省区城市工业用地生产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熊强  郭贯成 《资源科学》2013,35(5):910-917
本文选取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城市工业资本投入、城市工业从业员工人数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评价指标,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对比分析了2003年-2009年期间,中国29个省际城市工业用地生产效率差异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①东中西部城市工业用地生产效率水平总体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历年来又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城市工业用地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③城市工业周地普遍存在规模效率递减的趋势;④城市工业用地普遍存在较高的投入冗余率的情况;⑤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速度较显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投入,贯彻集约利用土地政策,促进企业用地规模最优化是实现工业用地效率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城镇化后期和人口减少趋势下面临的重要命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能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和途径等研究成果进展,提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从数量控制逐步向提质增效和优化布局转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时空演变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与工业用地减量化潜力测算和空间分异;人口流失和产业衰退造成了城市收缩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路径。【结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理论认知—减量化时空演变—减量化调控模式—减量化效应”为研究主线,完整、准确、全面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加强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尺度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演变过程及空间差异研究,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模式总结和案例分析,深化多元效应分析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国家启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以来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DEA-Malmquist模型、Moran’Ⅰ模型,从静动态视角测度和剖析中国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化和空间相关性特点,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溢出效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2016年后越来越多地区科技人才开放效率值达到有效水平;从动态来看,Malmquist生产率总体上升1.1%,2015年后科技人才开放效率值均明显改善;总体上,科技人才开放效率表现出空间集聚性和相关性较弱的特征,在直接效应层面,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金融支持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特征。基于此,提出提升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