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光明 《江西教育》2003,(11):11-11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5月6日,省教育厅召开南昌地区高等院校、中等医校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十项“非典”防治工作措施,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副省长赵智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我省要求各大中专院校严格落实对实习、择业返校和从“非典”疫区返回学校的教职工实行逐一登记、健康排查、追踪管理等措施;严格限制校外人员随意进入学校,坚决阻止输入性病源传入学校;严格落实外出实习和已回家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返回学校的规定。对目前正在外地实习的师生,各学校要迅速与实习…  相似文献   

2.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几个月来,首都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按照教育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打响了一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我们向战斗在高校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各级党政领导、全体共产党员、全体师生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农村防治“非典”是全国疫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全国疫病防治的成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了动员农村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积极参加防治“非典”的工作,现特通知如下:一、当前各级各类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按照地方政府防治“非典”的部署和工作要求,利用农村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黑板报、明白纸、公开信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动员农村成人学校面向农民开展“非典”防治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 农村防治“非典”是全国疫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全国疫病防治的成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了动员农村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积极参加防治“非典”的工作,现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南昌十七中作为江西省唯一办有内地初中西藏班的完全中学,防治“非典”工作备受党和政府关注。学校把防“非典”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成立了以法人代表既校长为组长的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治“非典”方案和预案,严肃纪律,科学防范,认真细致,工作到位,确保331名藏族  相似文献   

6.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以对广大中小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把中小学校的非典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麻痹、懈怠和侥幸的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近期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要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学校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对容易忽视、容易放松的环节要进行认真查找,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狠抓各项非典防控…  相似文献   

7.
"非典"对教育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面对"非典"的影响,教育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行为养成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防治"非典"的良好心理品质;学校在管理上建立强有力的应对如"非典"等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并必须从法律上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防治非典工作开始以来,我校后勤干部职工对防治非典工作的认识高度一致,从上到下形成了众志成诚战胜非典的浓厚氛围。中央提出的四个“早”的方针深入人心,群防群治的局面已经形成,后勤保障工作井然有序,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率比任何时候都高。防治非典工作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后勤工作不仅需要某个方面、某个专业的技术人才,更需要一支具备团队精神能打硬仗的队伍。也可以说,培养后勤队伍的团队精神是后勤管理工  相似文献   

9.
《广东教育》2003,(6):58-58
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非典”的呢?他们几乎是和成人同步了解“非典”的。比如通过媒体的新闻(像电视)、家中成人之间的闲聊、大街上带口罩的人的增多、家中不断的消毒、学校的放假以及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孩子会聪明地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不确定感。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告诉他们有关“非典”的一些情况,对于儿童维持正常的心理是有利的。首先,掌握的信息的增多会使人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这一点对于成人和儿童都是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向儿童讲述“非典”的发生过程。比如“非典”是由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尽管侵袭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非典疫情近来出现消退、减弱的迹象,但疫情的反复值得高度警惕,防治非典可能成为全世界一个长期的任务。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人类对非典病毒的特性、传染规律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研发出可以防治非典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坦言:“非典是21世纪第一种严重而容易传染的新疾病。对这种病,我们所知相当不足,也极度迷惑。”在研制出防治药物或者疫苗之前,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轻心。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专家曾估计,引发非典的冠状病毒可能在冬春季节比较活跃。随着气候…  相似文献   

11.
5月1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以对广大中小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把中小学校的非典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麻痹、懈怠和侥幸的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近期的重要指示精神,狠抓各项非典防控措施的落实,严防死守,坚决打赢非典防控这场硬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要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学校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对…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懈怠和侥幸的思想,切实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学校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教育部要求要加大对非典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讲解预防非典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要求学生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常通风、多锻炼、劳逸结合、自觉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上下学,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玩耍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自我防范非典的能力。教育部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解决非典…  相似文献   

13.
姜冬梅 《山东教育》2003,(18):51-51
近期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我国卫生部也将其列为法定传染病。本次流行的非典为历年来传染性最强,病情较重的一种,已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止非典的蔓延,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上下全面动员,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展开了一场将非典拒之园外的战斗。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防治非典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在预防非典工作中,一方面积极贯彻国务院提出的要“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4.
南昌市按照防治“非典”的24字方针,南昌市教育局强化了预防“非典”进校园的十大措施:一是校校设置宣传专栏,做到师生人手一份宣传材料;二是对师生进行预防“非典”教育,对校医进行防治“非典”培训;三是定期消毒,要求教室、图书馆、宿舍、办公室每天消毒一次,食堂每天消毒三次;四是食堂、卫生间、宿舍备有消毒用品,要求师生饭前洗手;五是坚持教室、图书馆、办公室、食堂、宿舍等场所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六是建立晨检晚检制度,要求学生早晨上学前自测体温,由家长签字报告学校,住校生每晚测量体温,由宿舍管理员统计报告学校;七是在抗“非…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威胁,上海市教育系统积极行动起来:市教育党委、市教委立即着手制定各项规章,作好动员工作;各学校、教育单位严格按照要求,从严把关,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预防“非典”。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防治“非典”中涌现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至真至爱的人间亲情,为我们新时期的德育增添了鲜活的内容,开辟了现实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巩固非典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复,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再次进行部署和动员。●没有9亿农民的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非典之后一系列针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举措,预示着“农村医疗将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农村防疫体系软肋凸现专家坦言,非典与广阔的农村仅是“擦肩而过”,最终没有长躯直入,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线断网破”的窘状,却在非典疫情面前暴露无遗。人们还记得,四五月份,我国农村防控非典措手不及、仓促上阵的尴尬局面:上世纪50年代的危房,60年代…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查明“非典”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设计了16项自编问卷题,对646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皮尔逊卡方检验表明:隔离人群、封校学生、特殊职业人群在“非典”对人的一般影响、情绪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上均高于一般人群(p<0.051或p<0.05);“非典”对人的一般影响在不同文化的人身上有显著差异(p<0.05);“非典”对人的情绪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上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人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典”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与性别、文化、年龄关系不大;“非典”对隔离、封校和特殊职业人员心理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9.
远离"非典"     
今年春夏,我国受到了“非典”病毒的袭击,虽然现在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仍心有余悸。“非典”到底会流行多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后,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如1977年发现的军团菌、埃博拉出血热,1983年发现的艾滋病等,至今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非典”也不会例外。引起“非典”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但对任何传染病疫情,只要掌握流行规律、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即使在原因不明,不具备特殊的预防、诊断、治疗措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控制其流行,大幅度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传染病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的动物实验显示,干扰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对控制“非典”病毒感染能起到一定效果。这一结果虽然只是初步的,但它为人类能够通过医学手段战胜“非典”提供了证明。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测试中发现,贝塔干扰素可以阻止“非典”病毒感染培养液中的猴子细胞。但这种药物在相当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剂量10倍时才能在动物细胞中发挥作用。科学家们说,究竟多大剂量的贝塔干扰素可能对人类“非典”患者有效,患者能否承受,现在都不清楚。科学家们的实验还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够破坏“非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