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通过介绍纳米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历程,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焊接领域中现阶段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纳米材料在各种焊接工具的添加等,展示了纳米技术在焊接领域越来越广泛运用的前景。以此提出纳米材料应用在焊接技术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反应机理和加入方式、原材料成本压缩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浅谈纳米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平祥 《大众科技》2006,(8):26-26,37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文章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简单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的用途很广,主要用途有: 医药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并在纳米材料的尺度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将成为本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青海荷洁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青海荷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生产纳米自清洁、隔热保温材料、从事太阳能光伏板专用增透自清洁纳米液膜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近日,笔者专访了青海荷洁。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通过组建和利用纳米材料来实现特有功能和智能作用的高科技先进技术。介绍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分析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中的纳米材料安全性和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尹文沛  戴育民 《科技风》2014,(17):66-66
对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在城市大气之力、水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在其他环境治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推进纳米技术的进步、提高我国环境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辉  陈苏汉 《华夏星火》2000,(11):47-48
纳米材料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这一领域的发展。我国也将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列为国家“攀登”、“863”等计划,今年5月9日和8月29日在杭州、北京分别召开了“纳米材料应用开发研讨会”和“纳米材料与技术报告会”,云集了全国纳米材料与技术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纳米科技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未来15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将包括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自组装和功能化,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纳米尺度表征与度量学,以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论述,对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现阶段对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运用进行汇总,对现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阐述,肯定了随着纳米技术的成熟纳米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05,(9):16-21
朱经武院士: 能源与电力超导及纳米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朱经武认为:能源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中国过去20多年发展之神速是史无前例的.在全球快速发展的21世纪里,中国以后继续发展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将是如何能保持能源供求的平衡.它失衡产生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中国在能源运用上的原则应该是以最少的能耗取到对环境最友善的最高回报.电能是最好的次生能源,经过十数年全球科学家的努力,在实验室中已证明高温超导技术能以最高的效率去生产、输送及应用电力,而近年新兴的纳米材料也可能产生相关作用,最近的实验更显示纳米材料有可能大大提升超导技术.在报告中他引例简述高温超导及纳米技术对解决电力生产、输送及应用将能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后他指出:新兴科技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能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如美国.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供应链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分别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基于对日常运作风险的管理探索了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定量模型方法则通过供应链设计和量化模型探讨了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本文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当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机械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其设计涵盖结构设计、传感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及抓取规划等多方面学科知识。本文介绍一种基于锥齿轮传动的工业用三指机械手,讲述了其设计初衷、原理、设计方案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孙玉杰  龚敏飞  邱小雷  符勃  梁流涛 《资源科学》2015,37(10):2001-2009
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推进,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估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评价规划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当前的评估多数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数量上的评估,这种评估不能反映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差异。本文以江苏省泗洪县为案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了空间吻合度、重心偏移、环形系统3个模型,分别从规划执行过程空间吻合性、规划执行结果空间吻合性、建设用地重心偏移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这3种模型,实现了 “数量评估”与“空间评估”的结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方法体系是有补充。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医院科研管理模式存在临床缺乏科研动力、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科研运行机制矛盾突出等众多问题。PI制作为发达国家大多数实验室的运作方式,在提升科研实力、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省中医院以PI制为核心,立足本院实际,构建实践了一套科研团队运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医院科研团队管理优化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的水-土-作物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博  解建仓  汪妮 《资源科学》2012,34(6):1101-1107
为了进一步对陕西省蒲东灌区农业的规划发展,本文将线性规划模型和模糊优化模型应用到灌区土地-水-作物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之中。该模型用于优化经济效益、作物产量和劳动力的利用,并寻求相关作物种植模式和对土地,水,肥和劳动力利用下农业系统的优化配置。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决定采用线性规划模型的三个目标函数输出数据作为模糊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在模糊目标和模糊约束的模糊环境下,取得模糊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方案。这些非结构化的模型能够很好的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有效地联合利用。此外,对灌区农业系统优化配置后的净效益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管理模型应用到农业系统土地-水-作物的优化配置中是可行的,合理地分配土地和水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净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黄慧玲 《科研管理》2015,36(12):146-154
本文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往往缺乏能够科学、合理地量化科技计划资助额度的依据,展开了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研究。该研究运用SMART指标法、德菲尔法,采用异常值纠正、标准化、赋权统计、结果调节等数学方法,构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可量化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金额;应用调节方法,能达到财政科技创新研发资金投入预算值与立项项目资助金额的平衡,亦可使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的资助导向和制定的科技规划得以体现。研究成果获得科技管理部门的采纳,使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者摆脱了在经费配置中缺乏科学量化依据的困扰,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管理从过多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向科学规范决策转变,有效提高了科技计划管理的绩效和宏观可控性,因此亦是当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设施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复种指数高、农用投入品投入量大、产地环境封闭等特点, 易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及有效性增加, 带来生态环境风险。研究表明, 设施蔬菜土壤中农药、剩余养分、重金属、酞酸酯、抗生素等污染物积累明显高于一般大田蔬菜, 其环境与安全风险比常规农田明显要高。土壤性质改变和污染物积累, 可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 提高作物污染物含量, 影响水体质量, 给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其原因与农用投入品投入量过大、生产经营落后、法律法规和标准不适应管理需求、监管缺失等有关。未来需要加强农用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和指导, 完善适应设施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设施蔬菜产地环境监管和指导机制,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 以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Models of technology growth are often conceived in terms of long-run trends in performance and price because, in general, short-run parameter stability and even the form of the growth function have proved elusive. Yet short-run growth models are arguably more useful for managers and research scientists,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their decisions are concerned with discretionary spending and operations rather than longer run strategic plans and investments. Our research explores short-run growth in microcomputer technologies by specifying growth models and parameter estimates for six commercially important computer technologies over short time periods with weekly data. Observations were acquired in a homogeneous market, limited to a collection time frame of less than two years. Data was collected at granular, weekly intervals, with concurrent tests to determine whether parameters were stable over successively longer intervals; conversely candidate growth models from longer ‘strategic’ planning horizons were tes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scaled down to operational planning horizons. We found that an exponential model of performance-to-price growth is supported over short time horizons in all but one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nonvolatile RAM). The exponential model and technology specific parameter estimates that are valid over short horizons were found to accurately scale up to longer planning horizons. We expect our results to contribute to more accurate price-performance forecasting at the corporate and product level; better decision making concerning inventory management, capacity utilization, lead and lag times in supply-chain operations, and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相似文献   

19.
试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拓展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戈  严力蛟 《科技通报》2009,25(4):492-497,502
回顾了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发展的历史,并以现代景观规划的六步骤为主线,从五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并针对各个研究组分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上得到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张红宇  高阳 《科研管理》2011,32(5):120-128
研究再制造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调度问题,对于有效管理再制造生产活动,推动再制造业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内外再制造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研究进展,从不确定性因素及降低其对生产计划与调度影响的方法、生产计划建模和求解方法、生产调度策略和方法、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框架和工具,以及再制造生产实践案例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与再制造生产计划与调度密切相关的拆卸计划、提前期和产能计划等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