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搞好教学的必要,也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力求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或演示的实验装置略加改进,或将物质的制取和性质用组合实验来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几例。  相似文献   

2.
物理随堂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常采用的实验方式。演示实验虽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但由于仪器和空间的局限,很多实验可见度不高。学生分组实验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限于仪器装备状况,实验的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弥补演示实验和学生分...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物理定律、理论都必须由实验来验证,而物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更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发掘本质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有两类: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般说,演示实验是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通过直观趣味的实验,学生能很快建立物理概念。好的演示实验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发生探求实验奥妙的欲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当然,平淡无奇的实验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比如,用杯壁有洞的水杯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人类研究和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夸美纽斯曾说过 :“科学越是依赖于感官的知觉 ,就越可靠。”在自然课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实验的操作、模型的演示、图表的展示 ,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本质 ,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 ,在大气压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能“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学生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后再深入教导 ,效果就越佳。演示实验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注意力集中。好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长期不忘 ;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然而 ,在演示实验中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影响了实…  相似文献   

5.
溶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分散体系。学生在以前已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尚未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本章教材安排了7个课堂演示实验,3个探究实验,3个家庭小实验。1演示实验分析与实验教法建议[实验9-1]溶液教法建议溶液应包括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提供显明、全面而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三种常见液体的特征比较,来认识溶液的宏观特性——透明、均一和稳定,应补充浊液的演示实验。①乳浊液——为了获得好的乳浊液的外观效果,可先在水中加一点乳化剂,如洗涤剂等,然后再加入植物油,充分振荡。这样易…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教学和实验是引导小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基本途径,它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有力手段。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仪器、图表和幻灯片等材料进行教学和组织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和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深刻理解知识,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其学习自然的兴趣和培养严谨科学态度。为学生撰写自然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还是发现规律,都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日食和月食》的教学设计邱玉福福建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353200本课是逻辑推理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认识日、月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电教、直观演示等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如下:一、提供感性材料,激发探究兴...  相似文献   

9.
灯泡系列教具是根据农村小学教学经费短缺 ,学生分组实验教具不足而自制的 ,这套教具主要采用废旧灯泡 ,辅以医用输液管 ,青霉素瓶盖等精工制作而成 ,由于灯泡壁薄 ,便于加热 ;透明度强 ,实验时可从多角度观察 ,实验效果好。这套教具可完成小学自然课中 2 0几个分组实验 ,由于制作简单 ,学生可自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有启发与加深理解的作用。下面介绍部分灯泡系列教具。1 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器1 1 仪器装置图如图 1所示。图 1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 :直观易于理解。用途 :用于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0.
1. 边教边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中学物理实验有以下四种方式,即:演示实验边教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对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比较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较为重视这两种实验方法.一般不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事实上,有一些实验通过边教边实验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物理概念更为牢固.这种实验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直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物理现象,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和掌握.课本上的介绍的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效果更佳.如:对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就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下面做一简单介绍.在上课前先把仪器发到教室:一般是前后桌为一组(如仪器充足可以一桌一组),上课后,教师先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所需仪器和实验方法,教师可以做简单的示范动作,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认真实验(见图1)得出结论(注:由于我们地区地处高原,所测结果小于76厘米汞柱,要向学生说明)教师再通过一定的讲解,  相似文献   

11.
许多演示实验因仪器体积有限或实验现象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这里介绍三个改进方法,供参考。 一、家庭实验法。就是将要做的演示实验于几天前当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制土仪器自找材料,在家里试验。一般,学生在家里难以一次试验成功。不管学生的试验成功与否,上课时他们再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有兴趣、能更认真地观察,对实验理解更深。这个方法的更大好处在于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能极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脑动手,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都有演示实验能按此法进行教学。 二、习题法。就是教师将所要做的演示实验当习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已准备仪器和实  相似文献   

12.
本章教材是系统地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开始。卤素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学习,就可以使学生了解非金属元素的一般特征,使学生懂得怎样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认识非金属的概念。研究卤素主要是通过具体事实,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只有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才能使学生对卤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知识,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才能为掌握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章演示实验较多,做好这些演示实验,本章的教学就会感到比较充实、生动。  一、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演示实验是自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利用它,可以把科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来,对激发儿童兴趣,启迪儿童思维、培养儿童动手操作的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这一教学手段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演示实验的适用性 演示实验贵在精,不在多,凡能让儿童自己做的实验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千万不可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要适当,要对“症”,要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挚领、举一反三的作用。 用演示实验可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机械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式”这一知识时,我取出一个自制的玩具熊猫,转动摇把而使熊猫上下运动,儿童看了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快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常识第四册《机械》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机械的知识,要达到大纲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好《机械(一)》这一课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上好这一课,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了一件极简单而又可行的教具,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途径去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 教具使用的材料为硬纸板、竹条(或木条、硬纸条),图钉(或小铁钉)。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时期,教师如果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为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习的经久不衰的求知欲.1 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演示实验是属于直观教学的一种方式,能丰富学生感性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奇心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电磁感应的条件时,先给学生做了演示实验.当条形永久磁铁穿入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时,电流计指针立刻发生偏转.学生都睁大眼睛盯住电流计仔细观看,注意力一下子被实验产生的现象吸引.观察完实验后学生们到很奇怪,电路中并没有电源,电流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呢?”这时给学生们讲了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很感兴趣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学生理解的透明度,把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与理论认识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浅见。 一、实验与观察 观察是感知的过程,生动鲜明的直观实验,可以形成强化刺激,使大脑留下持久的深刻印象。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非常强,对什么问题都想弄个明白,因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光的衍射》这节课时,很多学生对泊松亮斑的现象半信半疑,更有甚者反复追问老师,是不是在屏的中央有一小孔才能出现泊松亮斑。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对泊松亮斑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然后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8.
本仪器是根据中学物理教材中声学部分的教学需要而设计的,它与示波器相连接可以演示中学声学部分的十个演示实验,演示现象直观,效果明显,形声并茂,生动有趣,经使用教学效果很好。 仪器的特点是: 1.用磁波话筒代替声波话筒,以提高灵敏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还能双端拣拾信号、便于演示振动的合成,且成本低,易自制。 2.能揭示重要现象的规律(如共鸣,基音与泛音的区别等)。 3.用音叉作声源,便于学生接受。 4.仪器的外形、尺寸、色彩均参照有关标准设计。 一、仪器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静电类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一类重要实验。静电学内容是学好高中整个电学内容的基础和条件,而这一章内容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要学好这章内容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各个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使学生形成直观清晰的物理情景,为电学概念的科学构建提供物理表象。但许多教师在实验中发现,此类实验有时实验现象极其微弱,漏电现象严重,学生无法观察到清楚明显的实验现象,给物理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突破教材难点,掌握重点,达到良好记忆的手段,是化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做好演示与分组实验是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对学生分组实验的分析 我任化学教学和实验室工作各十年了,多年来不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实验室工作中,我观察学生分组实验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 1.自强独立型。这类学生占20%左右。他们能独立或主持实验小组工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自己动手,操作较准确,并能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2.团结合作型。这类学生占45%左右。他们相互合作,有的动手做,有的记录现象,有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