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仔细一想不无道理。朱永新教授指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平等意义上的人。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主观上最好不要把他们划分成优生或差生,因为不同的孩子接受知识的角度和过程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接受的是思路,有的孩子接受的是内涵,有的孩子会联系实际,有的孩子会展开想像等等。学校应该是孕育和培植健康生命的地方。可以说,这些思想一直引导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初入学的学生,他们才六、七岁,最大的才八、九岁,这些孩子思想单纯。他们的特点之一,就是接受能力强,忘的快;机械记忆能力强,灵活记忆和运用能力较差。在学生字时,按黑板上写的生字顺序念,都可以认读下来,如果把这些字一搬家,有的孩子就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就不认识了。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这个特点,采取一些措施.增强孩子  相似文献   

3.
教小学生写作表达,是让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事情。一是接受能力有限,再是孩子本身的写作表达几乎是从零开始。有的老师总是强性要求孩子写多少字。这样逼迫下,孩子就更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研究:有的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越早具备理财的观念,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家长如何教孩子花钱、理财。您认为孩子在多大年龄可以接受理财教育?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常听初中教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一教就会,有的甚至不教也会;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无论怎么教都不会,一个班不及格的有一大半.这是真的吗?带着质疑,我对某校初二(2)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虽然有少数几个学生确实属"接受能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精神萎靡的学生,稍不留意就打起盹来,为了不致感染其他学生,我建议他们站一站,以赶跑瞌睡,学生们也能欣然接受我的建议.但是这样一来,往往前面的学生站起来会挡住了后面学生的视线.对待课堂上的瞌睡虫究竟该怎么办?我向其他老师寻求帮助,有的让我顺其自然,别自寻烦恼;有的教我罚那些孩子站到教室后面去听讲;有的教我点名让那些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可我感觉这些都不是好办法,就开始从自身反省,力争让课堂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作为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凄惨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疑虑和深思。笔者认为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完全必要的。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世界上有的国家十分注重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介绍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摸着孕妇的肚皮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接受幼儿园的正规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园教没有家教的配合是不完整的。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就减去了家教的责任 ;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的事 ,与自己无关。这些理解都是不正确的 ,其结果是把家教与园教割裂开来 ,忽视了家教对园教的配合作用。如果幼儿发展正常 ,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机灵聪明 ,园教有方 ;如果孩子发展有阻 ,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 ,一些家长就会产生许多误解 ,或埋怨幼儿园没有尽到责任 ,或埋怨孩子不听话 ,难管失教 ,更有甚者还要大发雷霆 ,动手打…  相似文献   

9.
初中组题目:点评: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亲近感,心理上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不像有的题目一本正经让人敬畏。于是有理想的孩子为自己设计未来,懂事的孩子会体恤父母,爱幻想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苏文金说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我国大中小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十分重要、万分紧迫。学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树立他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提升应急避险和逃生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可将生命教育与加强、改进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入与生命、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道德教育就会更容易为孩子们接受;在组织实施方面,由于生命教育实践性强,要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内容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生会学”的思想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革命,越来越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接受并极力倡导这一思想。有些研究者不满足于抽象的论证,已着手探讨怎样“教学生会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自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有的译作  相似文献   

13.
<正>人的生命存在两个东西,性跟情。所以你对一个孩子、一个学生的性情先要了解。我们先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做禀性。禀性这个禀字有写成"秉"的。禀是什么?孩子生来自己带来的,不是父母遗传的。不但是人,每个生物的禀性都不同的,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个性不同。禀性分两个方面,有些是生理上来的,身体有问题,譬如内在有病的,有的会非常忧郁,有的会非常狂放;有些是思想情绪来的,和我们大人一样,情绪是科学的问题,也是医学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生素质不同、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教师教的东西自然有些同学学得好,有些同学差一些。所以就有了三类学生,即基础薄弱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等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他们进行课堂分层、作业分层、课后辅导分层。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也符合"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教小学生写作表达,是让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事情。一是接受能力有限,再是孩子本身的写作表达几乎是从零开始。有的老师总是强性要求孩子写多少字。这样逼迫下,孩子就更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6.
引子人们说:现在的孩子精明得很。教师说:是这样。五十年代教学生认识钟表:短针走一格,长针走一圈是一小时,有的孩子尚不理解,现在不教自明了。看影视时不少学生能说出哪是回忆镜头……  相似文献   

17.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者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园长与教师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更求。可是作为幼教工作者又怎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忍心牺牲孩子的天性、剥夺他…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我接受了一个一年级新班,共60人。从高段教学突然降到一年级,这个落差可真不小。再加上六十个小孩年龄参差不齐(五岁到七岁),有上过学前班的,有没上过学前班的,基础知识相差很大。第一个月的拼音费劲地教完了,就到了识字部分,麻烦接踵而来。有的孩子记不住字,有的会认不会写,有的会写不会认,拼得慢,拼得太快,生字单独会认,放文中不会认……真让人头痛。有一天下课,我无意识拿起头排学生放在桌上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只看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生命体。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生命质量,有的熠熠闪光,有的平庸无光,有的黯淡失色。这并非每个生命一开始就有,而是一定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世界观形成之后,生命的落差才会显露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个别化教育指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学生的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敏捷,在课堂上教师所教的内容难以满足他的求知需要;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差,思维不够敏捷,在课堂上,教师所教的内容对这些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