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探讨,在三角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一、首先要掌握三角恒等式的一般证法 1.尽量把等式中所含的三角函数都化为同一函数。(一般情况下都化为正弦和余弦) 2.三角恒等式中,若含有不同角的三角函数,则宜先考虑角的变换,后考虑函数的变换。  相似文献   

2.
在三角函数学习中,化简三角函数式、求三角函数式的值、证明三角恒等式、证明条件等式和解三角不等式等类型习题,都需要对三角函数式进行变换,即对三角函数式进行恒等变形,它的理论依据除了运用代数恒等变形的一般方法和法则外,还具有它特殊的一面,即三角函数有两个变量一函数和角,可利用三角公式(或变形公式),变形中要注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要求,以及符号的变化和选择.怎样能提高“三角函数式恒等变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求三角函数的极值问题,历年高考题都有出现,而且有一定难度,借助辅助角来求解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三角函数经过恒等形变形后,得到形如asinx bcosx c(其中a、b、c是常数)的函数,则采用设辅助角,把函数变形为只含有正弦或余弦的三角式来解.  相似文献   

4.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理解任意角、弧度的概念 , 能正确地换算 .②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 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奇函数、偶函数的意义 .③掌握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 , 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④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 2 = sin ( k 1 h…  相似文献   

5.
三角问题是高考的一大热点,尤其是求三角函数的最值,更是高考经常出现的考点.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一般有三种方法:(1)三角方法:先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化为只含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的式子,再依|sinx|≤1或|cosx|≤1来确定函数的最值;(2)代数方法:先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代数函数,再选用配方法、不等式、判  相似文献   

6.
三角函数     
一、目标指引考试内容能力层次教学要求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会用共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n=a c 052一‘·湍一‘·na,会用创门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理解正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2k兀 。“ez,,一。·二士。,晋士。,能用诱导公式进行求值、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正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会画正弦函数,余弦函…  相似文献   

7.
1考纲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wx+φ)的简图,理解A、w、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  相似文献   

8.
【考试要求】一、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二、掌握任意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y=Asin(ωx φ)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三、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 φ)的简图、并能解决与正弦曲线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中代数上册课本第三章第一大节,主要讲26个三角恒等式,教材要求:掌握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三角恒等式。构造三角函数式主要有三个因素:角、函数种类和运算种类,结构复杂,灵活多变.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运用“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深入分析问题中涉及到的“角”之间的关系,依据角之间的关系选择三角公式,由角的转化引发整个结构形式的转变,从而顺畅、简捷的完成三角恒等变换.1 转化角,求三角函数值已知一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角的三角  相似文献   

10.
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是三角部分的一类重要问题.求三角函数的最值时,一般要进行一些代数变换和三角变换,要注意函数有意义的条件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11.
1知识点归纳 三角函数内容主要研究其图像、性质、恒等变形以及它在三角形内的应用等.由于三角函数与其他函数相比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如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等),再加上三角函数内部有众多的变形公式,因此三角函数在处理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代数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三角法就是把代数或几何问题转化为以角为变量的三角形式,从而把代数或几何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来处理的一种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对于任意实数α,恒等式sin~2α+cos~2α=1(Ⅰ)成立.等式(Ⅰ)是最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其右端是实数单位1,左端是α的正弦与余弦的平方和——sin~2α+cos~2α,通常称为三角单位.三角单位在三角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恒等变形中的三角单位在涉及正弦与余弦的方幂的三角恒等变形中,如能恰当地引用三角单位的如下特性:(sin~2α+cos~2α)~n=sin~2α+cos~2α=1,(Ⅱ)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证明来保证,即在前提正确的基础上,通过正确使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演绎推理论证能力是高中数学培养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能力.不论是老课程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论证能力.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演绎推理一般体现在代数证明一些性质(比如对数运算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公式(比如对数换底公式)和三角恒等变换(比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恒等式等)以及几何证明(比如正弦定理、余弦  相似文献   

14.
曾庆荣 《广东教育》2007,(10):21-23
在化简与计算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以及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中,常常需要进行三角恒等变形,下面通过实例介绍三角恒等变形常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76):92-93
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考查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运算求解能力,侧重考查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突出考查形如y=Asin(ωx+φ)的图象与性质,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及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重点考查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此外,学好三角函数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过程,实质是消除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的差异过程。所以,差异分析就成为三角恒等式证明的思维动因和线索;差异的类型研究以及消除不同类型的差异就形成了思维的不同线索。 线索1 由于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而三角恒等式往往是某些简单已知恒等式(或特定条件式)角变换的结果,所以分析所证恒等式左右两端角的差异或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并由此探求恒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描述客观世界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通过对三角恒等变形的学习,能体会问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通过对解三角形的学习,能深化对"普遍联系"的认识.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入门课,是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图象法作为研究函数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从  相似文献   

18.
一、三角中的关键词——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求给定的三角函数式的极值,或按实际需要列出函数式求极值,是较常见而又较难把握的一类问题。我们给出五种常见解法。解题中,一是要注意分清字母变数与字母常数,不然,鱼龙混杂,思路不清;二是要注意几种方法的交错运用。(一)将含有多个(关于变量的)三角函数的函数式,经恒等变形,化为只含一个正弦(或余弦)的函数式,利用正弦(或余弦)的极值确定所求极值。  相似文献   

20.
数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正弦型函数的简图,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2能推导并掌握同角函数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会由已知函数值求角并能用反三角表示;3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下面介绍三角函数基础试题考点及其解析.考点1 求三角函数周期、振幅例1 (2001年新课程卷高考题)函数y=3sin(x2+π3)的周期、振幅依次是(  )(A)4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