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站记者身处新闻采访的最前线,担负着将驻地新闻及时采写出来的重要任务,是传媒单位的尖兵和前哨。作为一名前沿战士,要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写出符合报社要求的新闻,这就要  相似文献   

2.
钟贤 《新闻前哨》2003,(9):70-70
经济新闻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经济新闻。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经济新闻的时代特征也越来越鲜明。同时对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在对经济新闻的界定、本质把握的同时,作为一名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新闻时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先后有两次赴安吉县当驻站记者的经历,至今当驻站记者已有6年多了。我认为驻站记者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关健是如何扬长避短。优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贴近基层;劣势是远离报社总部,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往往站得不高,视野不够开阔。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要善于跳出驻地看全局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驻站记者,必  相似文献   

4.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市县报道,一般是指反映市县工作成就、有效举措、探索实践等的报道。对省报驻站记者来说,市县报道是理所当然的"必修课"。能够运用新闻化的语言,准确及时地把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亮点"印"上省报,不仅是市县的愿望和要求,也是驻站记者的职责和任务。市县报道怎么写,才能既符合本报的要求,同时又赢得市县青睐?以笔者驻站多年、采写大量地方新闻的经验而言,报道要实现"多赢",必须立意  相似文献   

6.
孔奇志 《新闻前哨》2007,(7):112-112
驻站记者,长期远离编辑部,在没有新闻配套服务和支持的境况中,独立完成新闻采写任务。这就要求驻站记者能在各方面锻炼自己,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1):25-26
驻站记者身份特殊,岗位重要,是媒体采写新闻的中坚力量。军报驻济南记者站站长欧世金结合工作实践,对驻站记者的地位作用、发展思路、素质要求、采写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一次崭新而有价值的尝试,本刊将分上、下篇刊登他的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8.
晁明春 《青年记者》2012,(25):44-45
对大多数传统媒体来说,驻站(包括分社、办事处等形形色色的派出分支机构)记者一直被视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但随着传媒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记者站的职能及驻站记者的职业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驻站记者从原来单纯的新闻采写者和稿件提供者,迅速向新闻采写者及与报社事业发展相关的多功能、多角色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9.
不少媒体的驻站记者,都具有“守土意识”和“本站意识”,能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特别是在人手紧张的军队媒体的驻站记者,还必须具备跨区报道的本领。练就这种本领,需要驻站记者具有全局的眼光与思维、需要建立联系广泛的报道骨干网络,需要具有在陌生环境中捕捉新闻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任侃写的《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荣获中国新闻奖97年度的一等奖。他应本刊之约,挤时间撰写了介绍他采写此佳作的缘起、过程与体会。这篇讲采写体会的文章,言简意赅。他总结的三点体会,不仅对做好向国外的经济报道,而且对做好国内经济报道以至其它方面的报道都有参考价值。在任侃的采写体会中尤其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记者的全局意识。世界是全局,国内也是一个全局。全局在胸,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从现象透视本质;才能从事态的萌芽状态中预见其趋势而衡量其意义。这样,才能最早地发现重大新闻线索;最快地作出新闻报道;写出有深度的佳作、精品和准确度高的预测性新闻,从而起到更大的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驻地记者,是指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驻站记者具有"双重身份":人员由报社派出,由报社管理,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又常年派驻在基层,许多采访都要依靠当地的党委和政府支持和帮助,在工作环境、采写方式、通联协调等方面都与总部记者有较大不同。驻地记者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将新闻做"软"做"活",进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驻站记者,要具有"单兵作战"能力,能独立完成新闻采写任务,及时提供大量鲜活新闻。同时,还要快人一步、深入采访,利用平时积累的资料、掌握的情况,积极开掘、延伸新闻源,探求背后更多的新闻价值,达到报道效果的最大化。这也要求,驻站记者不仅要具备积极开拓创新型的思维方式,构建完善的信息源,还要具备较强的新闻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道一般由驻站记者完成,驻站记者在新闻战地的第一线,及时向编辑部传回各市县的报道. 驻站记者各据一方,他们对各县市有关情况了如指掌,但在长期的采访中,容易形成某种心理定势,只注意采访某一方面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县委书记刹"三风"》一稿在6月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回顾这篇报道的采写经过,一个最大的体会是,当一名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必须打好主动仗。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打好主动仗呢?①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要把握全局,要做到心中有主题,手中有题目;②在报道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上,要有过人之举,力求使所写稿件在更大范围内有指导意义;③注重对新闻报道的策划,驻站记者的策划应当是超前的、高起点的、有地方特色的;④要注意上下的"互动",有了编辑部的支持,记者写稿也就有了底气。  相似文献   

14.
陈富强 《新闻窗》2005,(2):42-43
驻站记者,是指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其能力素质与媒体的政治、业务、纪律、作风建设紧密相联。驻站记者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编制在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另一方面,长年驻外,许多工作的开展要依靠所驻地区,必须尊重当地党委和政府。因此,驻站记者在工作环境、采写方式、通联协调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倡导写“现场短新闻”已经有好几年了.这种形式已被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所欢迎.它的出现和流行,对于推进新闻改革,促进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改进文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作为驻站记者,长期在基层,相对来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机会要多一些.这在客观上为采写反映时代生活的现场短新闻提供了条件.近几年来,我不时以此文体作些尝试,从中领略到,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过程,是对记者思想、作风、业务能力的检验,也是培养、提高记者综合素质不可多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也考验着驻站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名优秀的驻站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出现"灯下黑"、业务水平下降、失去相对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驻站记者作为报社新闻触角的延伸,是媒体体现全面性、及时性的重要力量,是新闻作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企业报的驻站记者,因为远离中心,不可能像编辑部的记者那样随时获得新闻线索、采写到重大新闻。尤其是企业报,因受报纸规模、受众及所在区域等因素的制约,重大新闻资源少、视野受限。但是,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形势下,加强省级新闻单位驻站记者队伍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独特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悉心考察选拔,配齐备足力量省级新闻单位驻站记者是一个新闻单位乃至整个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驻站记者远  相似文献   

19.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毛浓曦 《今传媒》2007,(6):50-50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驻站搞新闻工作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仅是说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需要克服,更大的挑战实际在于新闻资源的匮乏,也就是说报道什么、如何报道成了驻站记者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