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无论他的知识多么渊博,经验多么丰富,思虑多么周密,都难免在教学活动中碰到偶发事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无论是教师方面的,还是学生方面的,无论其性质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我们都必须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要以"冷处理"为主,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要寻找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尽快导入正常教学中.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复杂、先进,都无法替代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艺术仍然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生动直观性等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中,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多么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实现校长办学理念的天使。校长要管好学校,关键在于赢得教师的心。所谓"为政之本莫若得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关于如何管理教师,各种教育报刊杂志讨论的文章很多,  相似文献   

4.
杨红光 《教书育人》2012,(15):138-139
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性课程,大学体育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讲述时间比较多,如果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一味填鸭式的教学,结果往往是刚上过运动技术课的学生在枯燥的理论课堂上昏昏欲睡。那么,无论你的语言多么生动,内容多么丰富,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了。要想顺利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多么艰难,教师都不应越俎代庖,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潜心挖掘文本的阅读价值,才能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徐丽娟 《新疆教育》2012,(14):16-16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我觉得作为一个高中政治教师,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深深反思。  相似文献   

7.
薛剑刚 《教师》2010,(31):45-47
当前.从教育行政到教师培训机构.再到参加培训的教师本身.都在抱怨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为什么培训会缺少实效性呢?这可能涉及到管理、激励机制、培训体系、课程内容、培训者素质、培训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缺失。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离不开培训.但如果这种培训是外在的、被动的。就肯定会缺少实效性。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条件多么好、课程资源多么丰富。如果学习者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效果也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教师对教材多么熟悉,或是对学生多么了解;无论教师用传统的备课方式,还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备课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备课,教师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准备好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才能从容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科教学的几点看法程千帆一、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又确乎是历久弥新的道理。因为不论是从大学教育的性质看,不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讲,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国家的教学水平越高,人民的总体文化素质越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逐渐从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形式。然而,无论教育和社会生产是否脱离,人们都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产生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思想和方法。"实践教学"作为术语从20世纪80年代才被提出和使用。我国传统教育中,蕴涵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思想,出现了练习、实验、实习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一项改革完全脱离实践的方式,无论有多么智慧都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新课改也不例外,只有立足于课堂实践,紧紧抓住课堂这个抓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智慧,注重研究学生需要,把课堂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就语文课来说,在教学中要注重言语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和丰富个人的言语水平,提高言语智慧。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  相似文献   

12.
傅飞跃 《考试周刊》2012,(48):141-141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无论你是多么有经验的老教师,也无论你课前多么精心地备课,多么详细地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总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对于职中化学学科来说,大量的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增加了课堂的不确定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在化学课堂中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尤其是具体的情景是难以预见的,因而在教学中常会产生许多生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好的发展,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的探索和思考。怎样来衡量一节课的有效性呢?对于教师来说,一节课无论设计得多么精巧,讲得多么兴趣盎然,最终的教学效果还应取决于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任何脱  相似文献   

14.
创设有效、高质、创新的课堂,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理想与追求。理想无论多么高远,但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据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普遍采取"学案型"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希望能为相关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众多教师不懈探索的问题。那么,就高中生物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呢?一、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备课的成果。要想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那么如何有效备课呢?备课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首先,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创设有效、高质、创新的课堂,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理想与追求。理想无论多么高远,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到课堂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学案型"的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学有效性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即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原因分析谈几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但好的语文教学的标志就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所以,无论语文教学的形式有多么新,它的灵魂是不能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人格引领道德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厚德博学影响学生,以躬身实践感染学生,以传承文明引领学生。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19.
1.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是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师,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比如高一化学(人教版)绪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教学与课件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似乎整天围着课件转,不是制作就是演示,为此,花费了他们不少的时间。还有的教师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使课件成为影片,让学生成为观众,教师充当放映员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师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优秀的课件能按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课件自身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或教师,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