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开始,这个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教学。据我了解,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基本都是3-5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乐是他们的天性。结合幼儿的特点,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的不二之选,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融入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增进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提倡游戏精神,促进幼儿课程改革,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下,对于幼儿的性格塑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毛春燕 《小学生》2011,(4):51-52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学只能事倍功半。例如幼儿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气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了孩子上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严重挫伤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那么这一违背教学规律的根源何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虞永平 《辽宁教育》2012,(18):24-25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必须深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真正解决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幼儿园教育违背(主要是超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无视或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学习小学生的内容,让幼儿以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我认为,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观念的原因。在世界的华人社会,甚至包括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大众意识中,不同程度地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一种"重成就、重学业、重知识"的倾向,从小背书包、学写字、做算式在东亚文化中是常见的,很多公众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龄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方面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式的标准,并在印发通知中讲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由教育部专门发文来禁止,可见“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当前已有多么地普遍和严重。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对于学龄前幼儿的教育,不顾及幼儿年龄段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也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只是片面地强调知识的学习,甚至直接组织幼儿参加考试,使得幼儿教育实际上成了小学教育向前的延伸。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连尚未跨入校门的幼儿也背上了学业的负担乃至考试的枷锁。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揠苗助长”这样的寓言,可似乎这无碍于现在中国的家长们普遍对孩子施行着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实并不是大家不懂得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提前给幼儿传授小学知识,用小学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习得知识技能。《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游戏活动对每个人虽说都有普遍意义,但对儿童却有特殊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幼儿园在不断推进课程的生活化、园本化、游戏化,在这一实践教育进程中不难看出,有的幼儿园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如何让幼儿对所学感兴趣,做到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本期问题:如何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中做到教师和家长步调一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主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的强化训练以及防止成人化、小学化倾向。可是,家长却对我们大班还没有进行识字、写字以及算数的学习不太理解。作为一个大班老师,我该如何做好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的  相似文献   

9.
赖瑛 《中国教师》2013,(Z2):87-87
近些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违背了幼儿的教育规律,最终会伤害到年幼的孩子,因此是个很严峻很迫切的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教学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它主要表现是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中不结合此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只生硬的向幼儿灌输知识,没有配套的教具演示,也没有相应的配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教学以及各种色彩图案等等;课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幼儿园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出现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0.
课程游戏化是顺应幼儿发展的幼儿教育教学趋势,它注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完成学习,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更好地避免小学化的侵蚀,用游戏守护幼儿纯净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霍芳丽 《生活教育》2015,(1):107-108
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有别于小学化的教育,它是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游戏生活化就是了解幼儿在生活化的音乐游戏下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教育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增强他们良好的情感素质。  相似文献   

12.
幼儿对游戏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接受规则、产生创造力并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快乐。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设计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智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则更多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以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为目的。然而现阶段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游戏的有效开展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社会竞争与家长忧虑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在"万般皆下品,  相似文献   

13.
“教学游戏化”是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之一。运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注意,发展幼儿智力。“教学游戏化”,形式是游戏,实质还是教学活动,幼儿是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知识、练本领,从教的方面说,达到一定的目的,完成一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游戏动手动脑来进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游戏化、故事化、生活化、操作化的活动中,感受事物的各种关系,使他们亲历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给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在3-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也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因为游戏能给幼儿以快乐,并让幼儿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提高听觉敏感性、萌发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让他们能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并使幼儿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听觉游戏是以丰富的幼儿对声音的听  相似文献   

17.
幼儿不能对事物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正确的领悟,幼师在实施知识渗透的时候要谨记该现象。幼师在实施数学知识教育时,可以将游戏渗透到教学中,提升数学知识传输的趣味性,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游戏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现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让幼儿接受知识,同时更能体会愉悦的情感。为此,结合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提出几点提升数学游戏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对幼儿数学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灵魂,也是他们的活动方式,更会幼儿学习的手段,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形式基础,确定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在推行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应将教育、游戏自然的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课程游戏化是顺应幼儿发展的教学趋势,它主要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小学生有课本,教师也有课本,即有教材。而幼儿却没有课本,他们不识字,他们的学习媒介是具体事物,是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搭积木,捏橡皮泥,玩娃娃家游戏等各种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离开了具体事物,离开幼儿和游戏材料的相互作用,幼儿就不可能获得发展,这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和游戏材料就是幼儿的“教材”。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知识划分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教育活动评价重点考查内容也有这样的一点: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他们有吸引力。幼儿如果没有充分活动的空间,就会制约幼儿思维的发展,创造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让幼儿在看看、摸摸、玩玩、做做、想想中获取大量感知,并通过亲身实践,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造,幼儿就会自然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