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学习,是主体参与的体验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建构性学习。课程设计要重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再建构。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视角探析基于儿童原有经验的数学学习意义、价值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教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等,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获得综合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是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及开放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丰盈数学活动经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凸显数学活动经验;强化反思体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加强综合与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正日益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而"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一、概念解读1.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模式,以大众化、儿童化、生活化的题材为例题背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一、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小学数学新…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数学学习与学科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学科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积极关联现实生活与数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的经验,同时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顾雪莲在《初中数学生活化学习方式探讨》一文中提出,应正确理解数学生活化命题.确立数学生活化命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数学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存在.数学问题不但包含了大量的猜测与设想成分,而且存在直观认识与经验积累的元素.从知识与经验的角度把握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自主探索是指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探索场景,以体验、感悟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从本质上看,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自然生长。在基于PBL的课堂上,儿童能够进行深度学习,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更多的学习可能性,继而提升学习力和反思力。探索一条PBL与儿童相遇的最佳路径,也将成为儿童数学学习有意义的寻绎之旅。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复习——新课——练习”这样“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情感的培养,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让学生在最佳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利用生活经验 ,引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认真钻研教材 ,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提炼出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利用学生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引发一种学习的需要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的实践生…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缔造符合实际的数学环境,使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作用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积极性。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问题(一)现实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脱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将所学知识与生  相似文献   

13.
姚俊兰 《山东教育》2021,(11):26-27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纯粹的数学知识,不是靠教师讲解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培育发展起来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得到的,是感悟的结果,是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综合素养的养成。学生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思考,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因此,教学活动中真正宝贵的东西是学生的经历、状态、体验、感悟,是思想、思维,是眼光、见解。  相似文献   

14.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新知,以生活经验的借助,解决数学问题,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贯彻这一理念,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一、学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需要开始,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数学、理解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促进其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巧妙对接;找准学习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原有学习和活动经验;组织有效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断优化、提升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走进广阔的生活空间,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以促进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靳颖 《教学与管理》2013,(12):55-56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她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自主探索,在获得深刻数学理解的同时,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孕育良好的学科情怀。如何实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真境界?下面以《奇妙的图形密铺》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善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相似文献   

19.
李向华 《宁夏教育》2007,(11):34-34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资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的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从心理层面看,它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和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从信息观角度看,阅读是将外界的数学材料引起的生理感觉,通过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20.
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触发点,也是引发和推动学生持续探究性数学学习的有效载体。文章在阐述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的内涵与教学价值的基础上,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探讨了基于核心问题驱动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