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探讨并阐述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中的圣经文化原型。通过对小说的探析研究,发现小说的人物、主题及叙述模式都与圣经有着紧密联系,作者在文中构建出的“失乐园”与“耶酥牺牲救赎”的圣经原型能牵动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读者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文学理论视角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解读。从小说的整体着眼,小说的情节符合"太阳-英雄"模式;小说中的时间安排对应了弗莱的原型季节模式;从小说的内容着眼,本文从圣经故事中找寻小说中"追逐"和"放逐"的两个原型母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循环论是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框架,它把文学类型和自然界春夏秋冬的交替对应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鲜的视角。菲茨杰拉德是受弗莱影响较深的一位作家,他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充分体现了文学循环论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小说的结构原型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文学循环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循环论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不朽之作,也是美国历史上"喧嚣时代"的一部精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它都堪称一部完美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探析"美国梦"的神话原型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神话原型,从而揭示作品中蕴涵幻灭感和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这一时代为历史背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处于那个时代中的各类人物的千姿百态。小说的情节设置被作者赋予了深刻含义,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这一作品,可以发现其所隐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揭示美国梦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这一时代为历史背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处于那个时代中的各类人物的千姿百态。小说的情节设置被作者赋予了深刻含义,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这一作品,可以发现其所隐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揭示美国梦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深刻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风貌。单纯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忠于理想的盖茨比,由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差别,成为了那个冷漠的金钱社会的牺牲品。盖茨比的悲剧发人深思,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经典悲剧理论为指导,从盖茨比的性格设定和情节安排着手,浅析盖茨比这个角色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几十年来一直是文学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本文拟从加拿大文学评论家弗莱的悲剧叙述结构理论入手,对盖茨比一生中各个阶段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盖茨比悲剧一生的模式。这个模式与弗莱悲剧理论的六个相位紧密地契合在一起,进而证实了运用此理论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因为它反映了在爵士时代人们对象征财富与权力的美国梦的追求,书中F.S.菲茨杰拉德以精湛的写作技巧成功的塑造了主人公盖茨比的形象。本文以性格色彩理论为基础,再次审视盖茨比性格的优缺点,解析在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盖茨比人性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读者批评理论中不同读者模式为基础分析了盖茨比不同身份解读的过程。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由于不同的读者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对盖茨比可作诸如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不同阐释,我们提供了三种可能的综合的类型来说明对于盖茨比不同身份理解的转换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解读的视角,结合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原型和对文本的解读,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主角黛西的名字的内涵及其隐含的盖茨比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揭示小说细节安排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2.
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重新建构出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的共相,揭示艺术的本质。美国二十世纪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与古希腊神话当中的“潘多拉的盒子”有许多共同之处。而归结到本质上,两者都反映了欲望和灾难这个矛盾体。  相似文献   

13.
关于菲茨杰拉德以及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评论甚多,但是本文立足新的视点,从盖茨比自身的历史因素、性格缺点、人生态度和爱情观,结合时代特征以及该时代特征下社会对盖茨比的态度,运用文献检索法,分析盖茨比的悲剧性死亡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从而论证出盖茨比的悲剧性死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王洪欣 《海外英语》2012,(11):192-193
盖茨比从不参与各种豪华宴会的狂欢活动。他在这片喧哗与躁动中显得愈发的孤立与孤独。该文试从盖茨比的情感、精神、社会地位三方面分析他的孤独,并指出盖茨比的孤独是由他错误地价值观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拜金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许可 《海外英语》2013,(7X):202-203
在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男权意识下,黛西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被认为是盖茨比悲剧的罪魁祸首。该文从女性主义物化和他者理论出发,采用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说背景、叙述手法、情节、意象和人物五方面进行分析揭露了黛西在盖茨比美国梦中的受害者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盖茨比的双重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盖茨比的双重性格,揭示了盖茨比悲剧的实质以及“美国梦”与美国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盖茨比的悲剧是他本人的性格与他的追求之间矛盾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年轻人的共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盖茨比的形象反映了其曲折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美国人在"爵士时代"的崇拜金钱、道德沦丧以及"美国梦"的彻底破灭。从某种程度而言,小说主人公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化身。因此,将围绕"美国梦"对菲茨杰拉德及盖茨比的形象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拉康的主体理论为指导,从镜像阶段理论和欲望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盖茨比的人生历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0):14-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小说。盖茨比执著追求爱情,为爱不择手段,疯狂积累财富,却落得悲惨的结局。文章通过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社会背景揭示了盖茨比悲剧的阶级对立成因,揭示了金钱社会对人性道德的腐蚀和毁灭。  相似文献   

20.
作为"爵士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叙了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为了追求自己梦幻般的理想与爱情不惜付出一切,最终却落了个理想破灭、悲惨死去的下场。本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盖茨比的悲剧实际上是源于自我的迷失,最终导致个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