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弹性设计思想作为当前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领域,在当前提倡"绿色建筑"、"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加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弹性设计思想的研究、挖掘和阐释,提出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合适实用"的中庸思想、空间功能的可变发展、建筑空间的有机交融以及持续循环的建筑材料等多种建筑弹性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图书馆的主要建筑项目和相关文献,提出21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趋势是建设"生态友好"空间、儿童青少年空间、文化休闲空间和特殊人群空间,指出新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具有"平等"、"和谐"和"发展"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委办公大楼"领衔"的10座建筑,2011年8月24日统一聘请了一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洋管家"——施耐德电气。据了解,以上海市委办公大楼为代表的一批建筑聘请"洋管家"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除了意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建筑师在错综繁杂的建筑潮流中肩负责任重大,对于建筑的创作也将更为艰辛。困惑固然存在,然而,努力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是最为重要的。在"乐"与"艰辛"并肩的建筑创作之路上,中国青年建筑师会走得更远,会发展得更好,最终会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建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依据,检索高校图书馆建筑研究的文献。选择"哲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I"、"社会科学II"、"信息科技"四个专辑,检索2001-2011年间的有关研究文献题录,共检出385条。分析上述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作者群体结构和文献中反映的研究路向。另就引导本领域研究与高校图书馆建筑实践形成良性互动试做讨论。  相似文献   

6.
牛龙珍  邹倩 《报刊之友》2013,(8):131-132
在建筑学界,早有"建筑即媒介"的说法。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传播特性也更为明显。本文主要以城市地标性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以地标为代表的城市建筑的媒介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目前城市地标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10,(8):4-5
在首都北京西长安街军事博物馆的东侧,有一幢庄严肃穆的灰白色仿古建筑,建筑的正面高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这里就是解放军举办军事外交会议、欢迎外国军方领导人、举办高级将领晋升授衔仪式等活动的"八一大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国防部大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例论述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与室内装饰,以它凝固的视觉形式表达着她恒久不变的主题:公共图书馆是历史的、开放的、灵活的、平等的、舒适的所在;是"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外在体现。研究公共图书馆建筑与室内装饰的目的在于"开拓更加宽广的事业领域和更加专深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于福艳 《兰台世界》2014,(7):153-154
有着"国朝第一木工"之称的喻皓是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年的著名建筑工匠。在多年建筑实践中,他不仅勤于思考,而且善于向他人请教、学习,在建筑科学领域累积了大量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说起"三同",你立马会想到"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它的通解。"三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盛行,报纸常登、文件常用、人们常讲,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词儿,但是对于它的具体含义和产生始末大家可能并不十分清楚。笔者翻阅了很多的资料,能够查到的解释大部分是古人说的"同庚"、"同窗"、"同行",  相似文献   

11.
尹家琦 《信息系统工程》2010,(8):122-122,111
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本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建筑技术概论"为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思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预计课程设计特色等方面阐述了本课程的方案设计及实施。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中的动     
文章以建筑中的"动"为切入点,从建筑形态、空间、环境、文脉、真正的动的建筑等方面,探析建筑中的动态元素。从人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实际案例对这一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和思考。解析了动态建筑的基本精神——动态与自然;动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多文化、多维度、复杂动态的功能空间、回归自然的梦想;剖析了动态建筑思想的深层意味,以及在形体、功能、环境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最后,总结了多元时代下建筑设计的动态倾向,建筑作品中的动态思维,展望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城市的存在饱含历史要素,诠释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各个细节。然而在建筑"全球化"的浪潮下,城市发展趋于相似,城市特色几近消亡,这是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建筑的时间性、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两个方面的论述,系统地阐释了建筑对城市历史性表达的重要性,也给现代城市的发展做一概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在形成、变迁、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代表不同时期的建筑、街区、文物古迹、文献资源等,它们记录、讲述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城市记忆,就是"有形记忆"的"形象表达"和"无形记忆"的"抽象提炼"。城市记忆,不但通贯古今,纵向记录着绵延久远的历史文脉,而且妙趣横生,横向展示着丰厚广博的现实内蕴,  相似文献   

1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8):57-58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相若""、相如"都是"相当"的意思。"哀",任继愈注:"沉痛,悲愤。"后以"哀兵必胜"四字成文,指对抗双方兵力相当,受到欺压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胜利。  相似文献   

16.
"12319"城建服务热线是2002年在国家建设部倡导下开通的一条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经营发展紧密相联,涉及建设系统供水、供气、供热、市政、市容、城市交通、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建筑市场、建筑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太阳能利用的角度切入,以2009年"安徽省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竞赛为设计实例,来综合探讨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问题。重点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原理及其如何与建筑的结合,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以及设计院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月1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的"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开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家高冀生,我馆馆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长吕章申,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边兰春等出席开幕仪式。我馆副馆长陈履生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求大"、"求壮观"、"求标志"的倾向,结合高校普遍"差钱"的现状,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对其馆舍建筑提出了六条"平民化"建设的新主张,即:(1)选址便民化;(2)功能实用化;(3)规模适宜化;(4)装修生活化;(5)形象亲近化;(6)环境生态化。  相似文献   

20.
徽州文化在建筑领域曾出现过空前繁荣的局面,古徽州老房、老桥、老街、老巷以及居民生活等原生态信息,激起建筑师们极大的创作热情。在合肥滨湖新区内,徽州文化在"徽州文化城"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精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得以恰到好处的体现,就必须积极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