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北纬46°28′—49°25′,东经127°—130°50′。本市自南而北还包括铁力和嘉荫两县,海拔一般在90—600米之间。10℃以上积温平均为2000—2300℃,年降水量600—650毫米,年水面蒸发量500—580毫米,属于温带湿润气候。 由于气候因子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积温常常变化在1700—2500℃之间,5—6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0%,而7—8月降水量则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因此,造成本市内各种作物(水稻、玉米、谷子、大豆和春小麦)单产的大幅度年际变化,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乌拉特后旗气象站观测资料,对乌拉特后旗迁站前后1974年—2020年近47 a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乌拉特后旗新站较旧站年平均气温偏高4.1℃,其中春季升幅最大,冬季升幅最小,3月升幅最大,1月升幅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对年平均气温升幅的贡献最大。(2)新站较旧站年平均降水量偏多10.6 mm,年降水日数偏少16.4 d,降水强度新站强于旧站;平均降水量四季均增加,降水日数相反;新旧站降水量最多分别出现在6月、7月,降水日数均在7月最多。(3)旧站出现最多的风向为WSW,新站为NE;旧站风速明显大于新站,西风风速的贡献最大,春季旧站的风速偏大最明显。(4)新、旧站其余要素差异较大,其中,暴雨日数、雾日数新站较旧站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3.
一、北京水资源概况 1.北京水资源的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平衡。 1956~1978年平均面降水深630毫米,总降水量106亿米~3,其中山区降水量65.5亿米~3,平原降水量40.5亿米~3。北京年际降水变化大,最大年降水多达1406毫米,最小年降水仅168.5毫米,而且还经常出现连丰、连枯情况,持续时间一般为2~3年。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也  相似文献   

4.
王敏  彭英超  陈晶 《青海科技》2022,(3):126-132
利用青海省黄南州暴雨预警信号30个指标站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指标站建站以来黄南州6月~9月降水分布特征。得出黄南汛期乡镇降水的年、月时空分布气候背景,年平均降水量达336.7 mm,最多的为河南宁木特乡达526.6 mm,最少的为泽库王家乡256.3 mm。制作出暴雨指标站汛期年、月平均降水量以及不同等级降水量分布图。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南部多于北部,极值时空分布差异较大,2018年河南赛尔龙降水量达766.7 mm,为年极大值。RR≥10 mm、RR≥25 mm和RR≥50 mm日数7月和8月占总日数的58.5%、75.3%和92.3%,日最大降水量42%测站出现在2018年,尖扎措周乡日最大降水量94.8 mm,为日极大值。研究结果可为黄南地区乡镇降水的预报预警及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苏省各基本站、一般站的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11-2018年暴洪的1小时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时最大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易产生暴洪;通过分析暴洪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际变化等表明:暴洪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夏季发生率最高,7月、8月和6月是暴洪最多发的月份;在空间分布上,长江以北地区较长江以南地区多发;不同季节下的暴洪发生率在空间分布上又有着显著的差异,即春季苏北、苏中、苏南各有一个高发中心,夏季时西北地区为绝对高发区,秋季时西北、苏南均为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赤峰市14个气象站1961~201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赤峰市大田作物适播期(4月21日~6月10日)降水量、抓苗雨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五十年适播期降水量在13.1mm~142.4mm之间,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13倍;降水量年际波动大,降水变率高达36%~51%,空间分布南多北少;抓苗雨日期最早出现在4月21日,最晚在7月1日以后,年际波动大,从南至北逐渐推迟;赤峰市北部适播期未出现抓苗雨的年份占28%,南部占12%,说明赤峰市春季农业干旱风险大,北部地区比南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利用定日气象站(站号55664)的气象资料,选取的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出现的月份这四个变量,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定日站年降水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可用方程Y=15.639X+2424.1进行拟合;而定日站的降水日数整体却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0.1808x+64.67进行拟合;定日站的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1.7262X+243.2进行拟合。7月和8月是西藏出现极端降水概率最大的月份,其概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乃东地区1980~2011年近31年的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大风日数,日照时数以及1960~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旬平均气温,应用了气候学及统计学中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乃东地区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乃东51年年平均气温8.8℃,最热的月份出现在6月,平均为16.1℃,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为-0.17℃;乃东地区年平均气温51年变化总趋势是上升的;年平均温度存在12年周期变化趋势;乃东地区冬季较长,无夏季,冬季长度有减小的趋势,春秋连季达6月。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的占样本数的90.4%,7个月以上的占样本数的的48%。生长季(≥0℃)长达6~7个月。乃东的年总降水量为389mm,乃东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其中7月最多,达114.9mm;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和12月,分别为0.5mm和0.1mm;春季(3~5月)的降水量为45.4mm,占全年的11.6%,夏季(6~8月)的降水量为274mm,占全年的70.4%,秋季(9~11月)的降水量为68.4mm,占全年的17.6%,冬季(12~2月)的降水量为1.7mm,仅占全年的0.4%;年总降水量存在13年的周期变化趋势。乃东多年平均年总日照时数为2934.8小时,阳光充足。乃东多年平均风速为2.3m/s。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乃东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2.2%,各月之间相对湿度变化较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为当地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兴县气象观测站1958-2012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暴雨日数、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近55年来新兴县气温与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兴县1958-2012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系数为0.0077℃/10a。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夏季,春季上升最慢。高温天气7月最多:低温天气1月最多。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最少。新兴县的降水月分布为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  相似文献   

10.
格央  尼珍 《西藏科技》2009,(4):50-52
2008年6月份以来,西藏大部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过程频繁,各地区普遍提前进入雨季。部分地方还出现了雷暴、冰雹、洪涝、泥石流、稿虫害等灾害。 本文利用2008年6月1日~2008年7月20日西藏地区各个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6~7月西藏地区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沿江一线、南部边缘地区、东部和藏北四个区域的6月1日~7月20日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与2008年同期降水日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6月1日~7月20日全区除阿里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部和加查降水偏少3成外,其余大部降水量均偏多;6月份,改则、中扎、拉孜、隆子月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最高值。狮泉河月平均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极值;2008我区除林芝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降水日数偏少1~6天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值偏多,改则、拉孜、日喀则、江孜、泽当、定日、隆子比历年平均值偏多10天以上,其中,改则和拉孜偏多15天。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3,(9):60-65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相似文献   

12.
孙彭龄 《科技通报》1991,7(3):178-179
1990年从全国范围来看是个风调雨顺年,农业获得了丰收。然而对浙江省来说是个重灾之年,多灾之年。旱、涝灾害同时出现,东涝西旱。东部地区连续抗台防涝,西部地区持续抗高温干旱。干旱和台风给浙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元。 1.高温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1990年全省梅雨不明显,7月5日起就进入盛夏天气,本省大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都在36—38℃,西部的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有27个市(县)日最高气温高达39—40℃,其中鄞县39℃,丽水4l℃,嵊县40℃,嘉兴38℃,龙泉39℃,均接近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晴热高温天气不但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杭州从6月20日至7月28日就有25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本省的西南大部分地区7、8月持续出现了晴热高温天气,均为历史上所少见。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27日晚至6月30日,凌云县8个乡镇普降大到暴雨,降雨量在150毫米以上就有7个.仅28日0时至6时7个小时,逻楼镇东和村的雨量达347.7毫米.凌云遭遇自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凌云县下甲乡、伶站瑶族乡、逻楼镇等乡镇遇特大暴雨,全县因暴雨有23处发生地质灾害,40处发生内涝.该县有关部门统计,截至7月4日,全县8个乡镇95个村92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两亿多元.为探讨本次局地强降水产生的原因,笔者利用环流形势场,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分析了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对进一步做好大暴雨的预警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中旬初(10-12日),郑州地区连续出现了两个区域性暴雨日,这是我区入汛以来的第二场暴雨,也是汛期中影响范围最广、降水量相对最大的一场暴雨。15-17日,全区又出现中雨以上降水,新郑16日出现暴雨。本文利用实时高空资料、T213预报场的有关资料,结合单站的一些特理量特征,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2012年全年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2012年全年平均温度为3.5℃,大幅低于历年平均温度(历年年平均温度6.9℃),较2011年(4.0℃)也偏低。2)8月29日"布拉万"台风过境哈尔滨机场,造成日降水量达124.6mm,为机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的日降水量最高值。此外,2012年年降水日数为157天,同样也打破了机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3)2012年,多项高影响天气数据,包括年低能见度(小于1公里)日数、连续雷暴日数、年降雪日数等均打破了机场有观测数据以来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浦安 《科学生活》2008,(7):63-67
小暑与养生小暑是指太阳到达黄经105°的那一天,时值公历7月7日或8日(今年是7日)。"暑"是火热的意思,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但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小暑也是伞年降水量最多的节气,并常出现大雨、雷击、风雹和龙卷风,"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农谚,便说明了这段时间雨量之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集通铁路沿线自动气象站降水量实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近30年铁路沿线的降水量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各站降水量月均值在春、夏、秋三季节上变化趋势一致,3个季节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7月、9月。各站降水量在冬季有一定的差异:铁路东段除巴林左旗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月外,其余站最大值均在12月出现;铁路西段除锡林浩特降水量出现在12月外,其余站最大值均出现在2月。(2)近30年铁路全线降水量总体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现象。全线降水均有减少的趋势,且东段减少的趋势比西段更明显。(3)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集通铁路沿线东段降水量出现2次突变,均为由少到多。西段线路仅在21世纪初集通铁路沿线东段降水量出现了一次又少到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资源科学》2011,33(5):958-965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季略有减少趋势;西北地区总体上降水日数为单峰型,7月为峰值,集中出现在5月-9月;西北地区日最大降水量12.8~203.3mm,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在陕西西南部的佛坪、陇中的临洮、青海北部的德令哈和天山的巴仑台各有一个高值中心。年最大日降水量普遍有增加趋势,除天山以外,大多数地方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11,(16):42-44
温带北起热带,气温比起热带要低些,夏季虽有高过30℃之时,但持续时间较短,冬季较寒冷,四季分明,雨量比热带少得多。北京位于温带地区,年降水量不过600-800毫米;比北京纬度高的地区,降水量更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武川县气象自动站观测的(1963~2017年)降水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法对武川县55年来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在时间尺度上有一定的变化特征,55年武川县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并有明显的的季节性分布,春季夏季降水明显增多,秋季冬季降水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