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职业体能导向型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有了新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社会职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在新时期职业体能导向下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礼仪教学缺失的现象,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目的在于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在我国单独设立的时间较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雷同,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还没有形成。该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岗位实践操作性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性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必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计时,把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课、体育运动专项技能选修课和职业实用身体能力必修课三大类。在职业实用身体能力体育必修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各类似岗位群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能力进行分类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它与学科专业、就业工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以其鲜明的专业服务性特点区别于普通体育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实行实用性的体育教学,迅速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已成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体育是终身体育实施的基础和重点,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体育礼仪教育,造成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体育礼仪文化教育进行研究,针对传统体育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礼仪教育的三种发展模式,旨在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表象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研究表象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采用运动表象问卷(SIQ)评定高职院校学生的表象能力。与同类研究相比,旨在寻求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表象训练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术动作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形体的塑造和礼仪的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形体训练与礼仪教育相结合,融合到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成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将形体课程的内容与礼仪教育的内容有机整合,构建出系统完善、目标明确、内容详细的形体礼仪课程,将形体训练的操作性与礼仪教育的理论性相结合,使得形体课程摆脱单纯的练习形式,赋予其人文教育气息。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形体塑造和礼仪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拓展体育课的课程价值。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教学实验和问卷等研究方法,构建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大学形体礼仪课程体系,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并实施的形体礼仪课程是可行的,并能在高校教学实践中进行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为适应当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契合时代需求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体现职业特色以及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建立体育课程科学化教学网络,丰富体育课程选修体系以及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素质拓展训练是集求生、刺激、娱乐于一体的极限运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内容有其必要。高职院校对课程改革的支持、体育专业师资力量的保障与学生对该项目的接纳为素质拓展训练进入体育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在具体教学中,文章提出加强教学安全意识、提高任课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与相互合作能力、合理设置拓展训练内容三项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理解高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认为高职体育教育不应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应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有效培养学生顺利从业所需的职业体能,将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改革体育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体育教学体系、职业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旨在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当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职业体能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实施符合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体能教学,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身体健康素质,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体能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阐述职业体能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分析高职院校创新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结合体育教学的工作实践,提出创新职业体能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育在当代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体育教育的质量好坏息息相关,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是当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职业需求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满足各类型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对职业需求视阈下高职体育课程模块内容分析,然后从模块设计围绕职业性、课程建设注重全面性以及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三个方面对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最后从高职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总结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若干策略,旨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以满足当下社会及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良好的礼仪是高职学生精神美德的主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学校精神”的凝聚。礼仪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更是高职院校特色办校、树立品牌的根本措施。研究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良好的礼仪是高职学生精神美德的主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学校精神"的凝聚。礼仪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更是高职院校特色办校、树立品牌的根本措施。研究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对其相关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反映在体能方面,不同职业也有着各具行业特色的专业化体能需求。因此,围绕当前社会的职业体能需求开展高职体育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在体育领域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方向。文章首先明确了高职体育教学以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现实意义,进而针对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提出了职业体能需求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掌握礼仪规范有助于学生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能更好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员工的礼仪素养越来越被企业重视,而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却没能足够重视礼仪类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礼仪常识的缺失并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透过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在高职院校各专业加强礼仪类课程开设,并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拓展训练的内涵、分类、价值进行阐释。论证了高职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在目标、原理、过程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理性分析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对推进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