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具有民族凝聚力、精神激励等教育功能;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熏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素养的高职学生,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高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精心统筹校企双方资源,着力有序推进"理论平台、实践平台、文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校企双方实际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浙东文化中博纳兼容、励志图强、开拓务实、主体自觉、知行合一的独特品性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开展文化建设,要善于传承、活化并创新这些资源,构筑人文教育平台,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4.
一、将科技教育与德育相整合,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应提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结合.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德育中,应当体现科学教育;应把科技活动和培养学生人生观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索、分析、质疑、交流、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活动要本土化,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科技环境、人文、社会资源条件,防止为创新而创新.一方面要营造一种科学的气氛;另一方面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能在科学上作出成就,为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唐斐 《陕西教育》2021,(1):46-47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此要求下,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性灌输,又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精神的渗透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成果、道德标准、精神文化、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创新大学教育教学方法、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心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情操、开拓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五重维度探索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之径,激活大学语文教育生机,升华大学生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李江 《文教资料》2013,(18):56-57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要将党建文化建设融入国防生社团建设,培养新质的社团文化精神,让国防生社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党建工作创新、人文精神培育、政治理论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平台。  相似文献   

7.
上海世博会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多元文化的和谐共荣三个方面体现了人类追求和谐的主题。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谐精神培育成为后世博时代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高校应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充分利用世博资源,强化和谐意识;提供实践平台,养成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理解教育,培养国际视野和宽容意识;改革教育评价标准,加强合作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人类文化为文化基础的视野下,对数学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了论述;阐明了数学人文精神是联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纽带;提出了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开设数学文化课程是开展人文教育、促进数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井会利 《文教资料》2012,(14):113-114
高职培养的是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有意无意淡化了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进行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文章针对高职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教育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时代的需要,认识国情、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和实施博雅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应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高职院校突出办学特色、凝聚社会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和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最需要为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辱大学精神理念.高职院校在发展实践中,应合理定位,努力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并努力加强相关教育.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有利于大学精神培育的各类载体.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使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弱化人文教育,造成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精神人格”不够健全,对家庭、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因此,借助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传统文化强化高职学生责任意识为视角,探讨如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维度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音乐课堂的主旋律。为此,人文精神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广大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把握音乐教育的本质,努力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将科技教育与德育相整合.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应提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结合。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德育中,应当体现科学教育;应把科技活动和培养学生人生观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索、分析、质疑、交流、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活动要本土化,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科技环境、人文、社会资源条件,防止为创新而创新。一方面要营造一种科学的气氛;另一方面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能在科学上作出成就,为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以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展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大学生创业受到现实条件、教育体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对高校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教材配备及教学方法不合理,实践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对此进行深刻反思,文章提出要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志明 《陕西教育》2007,(12):112-1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两翼,通过培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重的丰富人类文化内蕴的教育培养医护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教育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育及校园文化等有益活动之中,培养医护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通专结合,达到提升人性与人力的相互统一,必将成为高职医护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健全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措施,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秀红 《职教通讯》2015,(11):18-21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围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畅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有效性;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20.
绿色教育: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当前,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秉承绿色教育理念,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彰显绿色教育特色,以绿色教育引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入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把"三个一切"的办学思想,落实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求知的公平机会和发挥潜能的实践平台;把包含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德育教育,融合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之中;把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传统,内化为广大师生"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