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办学体制,是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上形成了一种政府包揽加“条块分割”的格局。所谓政府包揽,即清一色的、纯粹的“公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一概由政府举办,也统统由政府投入;所谓“条块分割”,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政府统筹、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下简称“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后,各地党委和政府在发挥社会力量办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积极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级管理”的体制已弊端凸显,成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羁绊,亟需进行改革。200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相似文献   

3.
浅析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此相应,毕业生体制也逐步由“计划”走入“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带动了人们就业观念方方面面的转变,也引发了长期居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导地位的“政府”职责的微妙变化。于是,围绕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明 《教育科学》2003,19(5):1-4
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政府管理模式也要由政府控制模式向政府监督模式转变。为实现此转变,有必要实行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从模糊的政府角色定位到清晰的政府角色定位、从直接行政控制为主到间接宏观调控为主、从中央集权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从规制性调控到保障性调控、从单向性调节到多维性调节等一系列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只有市场经济与政府的行为问题,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之前,斯密等人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质上是要求政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扫清障碍,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并显示出种种“失灵”时,凯恩斯及其后续者着重强调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是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成为各国政府施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国提出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由此可见,我国义务教育在责任主体上突出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反映出我国义务教育地方政府供给的特征。应该说,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地方政府供给  相似文献   

7.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核心是财政投入体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公立学校基本上是由政府直接管理,包括干部的任免、资源的配置等,都是政府说了算,从而压抑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先后推行了基础教育地方化政策和“校长负责制”。这些改革对于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健全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搞活办学机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前者主要是政府体制以内的职责权限逐级下移,没有涉及政府与学校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政府的管理职能在转变。其中政治职能变化不大,而经济管理职能则大大弱化。但弱化并不等于不管,原因是市场自身客观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失灵现象,使政府必须伸出其“看得见的手”去干预和调控。政府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应强化管理的职能,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世纪最后二十年中,中国一直在进行着一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经济体制转型。然而,由于对市场经济中政府功能在理论上缺乏清楚的认识,中国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时,往往处于左右摇摆之中,政府干预错位的现象屡屡可见。基于此,本文运用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功能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图探讨合理的政策取向。 论文主要内容有:阐述市场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微观与宏观功能;分析中国在体制转型时期政府功能转换的成败得失,并对中国最为突出的政府“权限” 和“规模” 双膨胀的病疾及其对政府功能的损害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功能合理确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调整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由向农民收费转向了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教育责任由农民转向了各级政府,在各级政府责任中体现以县为主。这一系列重大调整与转变给农村义务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作用,但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办教育的责任,加大统筹力度,“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视野下转制学校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视野,审视“转制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正确区分教育产品与服务提供方面的社会公共性事务与专业性业务,将转制学校交由非营利的组织机构去经营,并由其选聘的校长管理,形成“社会办学、校长治校、政府监督”的“政事分开”、“政校分离”的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4.
赵艳 《考试周刊》2012,(82):171-172
学前教育由过去的忽视到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幼儿园体制的不稳定。学前教育转制过程中存在转制目标不明确、政府投入的体制缺陷等问题,作者通过对幼儿园“公转私”、“私转公”具体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幼儿园体制转换方面的共性问题.以期体现政府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性、补偿性和干预性责任。  相似文献   

15.
受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全球政府治道变革影响下的中国政府改革正在进入由“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时期。与此同时,信息化成为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电子政务则是推动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主导因素。鉴于二者皆有变革传统政府治理模式“重塑政务”的要求,本文将从理念产生、体制变革、管理转变三大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板块入手.揭示推进电子政府与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体制下,政府的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导致政府课程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型。这使得幼儿 教师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了新课程活动状态中的“研究者”、“开发者”,即由原课程的“忠实”角色转向了新课程的“创生” 角色。由此,适应新角色成为了幼儿教师在新课程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对原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从近几年的实施效果看,目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投入问题并没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局部地区的状况仍在继续恶化,“以县为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不能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如何有效运行、“以县为主”后各级政府责权如何划分,  相似文献   

18.
对分散型义务教育筹资体制的反思: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分散”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筹资体制的主要特征,该特征的制度基础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多渠道筹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强调调动地方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积极性,其实质是政府教育投资责任由中央向地方的分  相似文献   

19.
“自扫门前雪”赞樊作礼“自扫门前雪”过去常常被当作自私自利、缺乏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的写照,现在仔细体味一下,“自扫门前雪”倒有予以肯定并加以提倡的必要。企业靠政府,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态势,没有钱找政府,没有材料找政府,没有活干找政府,没有钱长工...  相似文献   

20.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长沙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培训市场化,首先要“四化”:培训观念市场化、培训体制市场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评估市场化。 一、树立市场化的培训观念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培训方面也形成了一套不利于培训市场化的旧观念。这些观念反映在培训单位身上主要是:培训是单纯的政府行为即由政府给钱,由政府调人、由政府定内容(培训内容)。表现在社会上则主要是:培训是单纯的义务即只能少收钱、最好不收钱、强调不赚钱。 近几年来,我们作为培训单位,在研究借鉴国外培训思想、观念和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