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平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卓有贡献。王安石出生于小官僚家庭,父亲王益系进士,曾做过几任州县官吏。少年时代的王安石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主要学习孔孟之道,"故道必尊先,言必称孔孟。"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任地方行政官员18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  相似文献   

2.
重读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个诗人;王安石是一个词人;王安石是一个散文家;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王安石是一个怪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其父王益为祥符八年(1004年)进士,一生只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但他却“自任以世之重也”。王安石也说:“盖先君所存,尝欲大润泽于天下,一物枯槁,以为身羞”。乃父乃子,自视与云平,由于王益在故乡临川“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君子安贫乐道?不务正业?出生平贱?)所以当他游宦四方时都是奉亲携眷而行,因此王安石在出道之前就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十三岁那年…  相似文献   

3.
宋诗四首     
宋诗四首支佩尧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①。遥知不是雪②,为有暗香来③。〔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在任江浙诸省地方官吏时,就显示出不平凡的政治才能。宋神宗时,任宰相,积极...  相似文献   

4.
<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县盐卒岭人。其生卒时间为公元1021—1086年。他在进士及第做过十多年的地方官、深谙北宋内忧外患的重重困境,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入内阁参知政事,第二年任宰相。立下了从改革求扭转宋朝颓败政局的壮志和决心。对内:他  相似文献   

5.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后用此名),封荆国公。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新法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相似文献   

6.
章惇(1035一1105年),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累官银青光禄大夫”。章悖性“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再举甲科”,与苏轼、苏辙、吕惠卿、程颢等同是一榜及第的进士。初“调商洛(县)令”,后“召试馆职”,撰修国史。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章惇深得王安石器重,任“编修三司条例官”,为变法领导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王安石罢相后,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升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神宗崩、哲宗嗣位后,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在这期间,使他有机会了解了一些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并提出了改变朝政的主张。公元1058年,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如不改弦易辙,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相似文献   

9.
张雷 《教育艺术》2002,(8):44-46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他发动了北宋中叶那场闻名中外的变法运动 ,旨在解决北宋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和攻击 ,“士大夫诚多不悦” ,甚至“士夫沸腾” ,同时 ,也遇到了泥古守旧的思维方式、因循苟且的社会风俗等方面的阻力 ,加之天灾频仍 ,宋神宗发生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推行改革 ,王安石不仅对改革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而且配合改革 ,做了大量的变法教育工作 ,提出了一些深刻独到的见解 ,有很多卓有成…  相似文献   

10.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永丰乡人。他从23岁在朱仁宗庆历二年 (1042年)与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登进士及第后,历任地方和中央官职,一直到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升任尚书左丞兼枢密院事、右仆射兼中书尚书,当了宰相,掌握全国行政大权为止,先后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任职,是一位终生从政的封建官吏。他从政稳重、精明、廉正。虽然没有王安石那种大胆的改革精神,但也是一位忠君爱国、廉洁正直和富于远见的著名贤相。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他:“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  相似文献   

11.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6):I0002-I0002
一、生平介绍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字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后人称伊川先生。祖籍安徽徽州。后徙居河南洛阳,出身官僚世家。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同受业于周敦颐,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于26岁中进士,历任县主簿、县令、监察御史里行等地方和中央的官吏。  相似文献   

13.
八股文     
《现代语文》2006,(6):105-105
中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体,又称时、制义或制艺,八股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体并无规格。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  相似文献   

14.
伟大导师列宁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十一世纪,是中国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的时候。王安石(公元1019—1086年)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曾两次作宰相,实行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他的变法,削弱了大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所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变法发生于北宋熙宁年间,是我国十一世纪中叶的一次著名政洽改革。它是北宋封建统治阶级对其社会统治实行自我调节的历史尝试,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陷于失败。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价值并没有因其失败而致湮没,它一直是历史学家热烈探讨的课题。“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王安石变法时离北宋开国已经有一百零九年。当时,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北宋社会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足以振兴自强的重要关头。王安石针对“因循苟且”的时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嘉佑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中也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瀛、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7.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乌台诗案”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中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卒于常州。谥文忠。他一生坎坷,  相似文献   

18.
《梦溪笔谈》系宋,沈括所撰。沈括,字存中,生于宋天圣九年(1031年),卒于绍圣二年(1095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宋仁宗嘉韦占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迫隐居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实践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撰《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领域里卓有建树,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出色的改革家。他在积极推行“变法”的同时,对北宋的教育与科举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元丰兴学”。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家财政极端窘迫,人民生活异常艰难,边患日益严重。面对当时积  相似文献   

20.
名家寄语     
《快乐阅读》2011,(24):1-1
高克勤,1962年生于上海,江苏吴江人。198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任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秘书长,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编撰有《北宋散文》、《宋诗精华录》、《王安石诗文选评》、《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等著作十余种。刘半农,1891年生,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以字行,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