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区域的地方高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通过GDP和人口加权的泰尔指数,对全国东、中、西、东北地区和各省区1999-2009年地方高校政府投入的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方高校政府投入的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较小,相对于人口分布而言较大;省际间差异均大于区域间差异,此状况以GDP加权的泰尔指数更为显著;东部地区的差异对全国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小;我国地方高校的政府投入差异处于起伏变化状态,具有缓慢的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是高校队伍中的主力军,其科技创新水平是评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发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年度间波动态势,但总体增长趋势不明显,且地区间科技创新水平及结构的差异性较为突出。文章采用σ-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差异进行收敛性检验发现,不同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年度间均未呈现总体收敛的趋势,仅在部分年度收敛;全国总体及各地区均不存在明显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β-绝对收敛态势,地区间的差距在逐渐变大;所有地区的地方高校科研效率均呈现β-条件收敛的趋势,地区间分化呈现均衡态势。据此,文章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发与合作、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实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是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适当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就业弹性高、就业效应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去生产领域,去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放低沿海地区的就业门槛。  相似文献   

4.
由于学校所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其他内外部环境间的差别,不同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选取西部大城市之一的西安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汉中的高校为例,对两地高校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出发达地区高校和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共性特点和局部差异,并提出应因校制宜地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学的目标设定要有层次性、改革内容要有序列性、教学方法要有适应性、教学模式要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99-2012年的136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校际、省际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省际分布与高校层级分布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强正相关。最后,提出加大对博士生培养弱势地区、弱势高校的投入与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明代福建进士的地域分布研究可以发现,福建各府(州)间的进士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山区,地区差异显著,出现了明显的地域性集聚现象。并且各府(州)内部县一级进士的分布也存在这种地区差异。这种差异是当时福建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与教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极不均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过大的FDI差异不利于我国外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分析我国外资区域差异的现状,探寻导致FDI差异产生的因素,对于缩小地区间FDI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运用Theil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FDI区域差异的事实及其影响因素,发现FDI的地区差异主要由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引起,但地带内贡献有扩大的趋势。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FDI集聚效应、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度以及政策优势等对FDI区位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是导致FDI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时间推移,优惠政策对吸引FDI的力度在减弱,而FDI空间集聚效应对于扩大FDI区域差距方面的作用在增强。要想缩小FDI区域差异,中央政府应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引导FDI在三大区域合理流动,各地区应致力于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劳动力素质、扩大对外开放,缩小地区间的引资差异。  相似文献   

8.
央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原则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央属高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加之招生名额分配缺乏明确、合理的依据和有力的统筹,导致不同地区学生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差异悬殊,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不满。本文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直观地描述了目前在分省配额制之下,我国各省考生就读央属高校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央属高校入学机会均衡化的基本原则,并在对多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后,提出了可以大幅度改进招生名额分配的公平性且具有较强现实操作性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密度分布、不平等指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单位19962012年的就业性别差异演化和特征进行分析。核密度分析表明我国就业性别差异呈现明显的三段式分布特征,且密度分布呈逐年发散的演化趋势;极值比、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等不平等指数分析表明,就业性别差异的地区间差异和行业间差异正逐渐增大,在各地区之间、各行业之间的分布离散程度均呈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0.
“极点“对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既有东西部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有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具有明显的"孔雀东南飞"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分化和区域模式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区域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社会单位。因此,能否发挥区域模式的规模效应,这是区域模式是否先进、合理的最基本的标准。要发挥区域模式的规模效应,并使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幅射性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优化区域结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诸侯经济、短期行为、区域孤立”等主要障碍。此外,成立区域性行政组织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区域选择和编排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区域地理教学的内容,更是决定其教育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但就目前而言,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仍是摆在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充分比较新课程不同版本初中地理实验教科书中区域选择和区域编排的基础上,得出了体现均衡性、突出典型性、强调综合性、关注探究性、考虑基础性和实现连续性等区域地理内容的编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日趋繁荣的区域教育研究不断推动着区域教育学的发展,加速着区域教育学的成熟化进程,然而各种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使作为初创学科的区域教育学身陷困境、举步维艰,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状态。为认清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之所在,我们有必要对其所处的困境及其原因予以反思,寻求走出当前困境的途径,以使区域教育学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和合法性危机,逐步确立区域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最终获得学科身份的共识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区域非均衡分布的特征,这又成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差异的现状,指出政府政策、区域成本、经济集聚程度和区域开放程度是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从资本形成、出口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两大主要思潮,两者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很大的负面的作用,他们主张,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淡化、限制消极因素,抑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排他性、区域性或集团性。本文认为虽然两者产生与发展有各自特殊的原因,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客观冲突,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面对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应该尽快学会两腿走路,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地域性综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只体现在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还体现在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中国百年左右历史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地方性大学应该积极地从地域文化精神中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创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应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具有的资历性社会、新二元社会结构以及单位文化等社会自性对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资历性的社会自性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危机预瞀系统、信息沟通方面产生了阻碍作用;新二元社会结构中的传统计划体制和市场化体制共同作用于社会突发事件的治理;单位文化的自性对管理体系的整合以及危机意识产生了消极功能。合理利用东北社会自性来进行积极的、高绩效的社会突发事件治理是政府和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基础上,在改量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在内容上,它强调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带动西部内陆地区共同发展。江泽民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则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区域文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对明清文学的区域特色重视不够.今后,在明清区域文学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在流派意识、主题取向、文学主张、审美情趣、意象或意境或人物形象、文学渊源等多方面继续深化与开拓,而且应进一步强化区域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努力把握不同区域文学流派或群体的文化心态与审美特征,以不同区域文学的特色以及作家的个性色彩来展示明清文学的多样性,丰富性,进而更加充分地显示明清区域文学特定的历史价值、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