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儒道释三家的心灵体证和学术理解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国书法是书家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书法创作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是书家体味自然,感物动情,将其主观意念下的宇宙生命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挥运于纸端,书法作品成为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生命精神的凝结.  相似文献   

3.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艺术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从书法艺术的对象-汉字的结构特征来看,汉字的线构象形是华夏初民对自然万象的抽象,是在面对变动不居,杂乱无章的自然而产生的恐惧中营造出来的灵魂避难之所,从书法审美意境的生成过程来看,书法艺术是书家们在生命贯注其中的笔墨挥洒中营造的自然幻象,是他们在自我和自然之间架起的一道心灵往返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汉代书法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的追求,“力”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7.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人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古代文人书法的元素和风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当代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古代文人书法缺失现象,提出加强古代文人书法传承和融合、增强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教育和文化自觉等解决方法。同时,分析当代书法艺术家采用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以及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2,(1):53-63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其过程皆为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即是书法意象画面的显现。从创作来看,受制于材料性能、空间环境以及表现能力、情绪变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书家胸中之象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势赋形,势随情生,及至物化于纸上之时,文本所呈现之画面已非书家胸中之象。对欣赏而言,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受到人生阅历、文化素养、生命感悟、时空流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面对同样的文本画面,不同审美主体、不同时空,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不同的书法文本对审美主体的意象画面显现亦起引导、制约作用,故同样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书法文本画面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书家的继承发扬,如今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样使选修书法的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本文从书法的构成美、意境美、感受美的条件对书法选修课的学习进行论述,让学生明确掌握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而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感受书法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姚鼐是"桐城三祖"之一,诗文成就影响深远,书法造诣精深。其书法平和简净,萧疏澹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书卷气是其书法艺术的内质,这种内质又呈现出"妙"与"逸"的表征。姚鼐书法书卷气与其学养胸次和山水情怀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汉字肩负着丰富的化负载,字形潜在着先天的艺术因素,并由此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书法始终以汉字为依托,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艺术性渐趋突出。书法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镕铸了书家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是中华民族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国书法已臻艺术的由自境界,并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益为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架构中核心地位的形成是文化长期选择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及审美取向上的原因,又有人文、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参与。其中,书法艺术的“表情”效用、实用性以及传统书法主流创作群体的身份特殊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三者的结合扩大了书法的文化影响力,促成了书法的核心美学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书法艺术贵在创新与个性张扬.对前人的艺术理论,他认为应该根据自己时代的审美标准来重新验证和评价在书法创作上,他主张重神轻形;对于书家自身,他崇尚个性张扬.这些是他能倡导出一代尚意书风的原由所在.  相似文献   

16.
林纾是中国近代一位少见的通才型文人,古文、翻译、绘画、书法均是其擅长的领域。林纾的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宋人尚意书风影响,具有正大、温醇、流美的文化意趣,充满书卷气和抒情性。林纾书法审美趣尚、书法论述和书法实践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裕钊所书《论学手札》是其晚年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时的行书代表作。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论学手札》到处充溢着骨气、金石气、书卷气和跌宕之气,很好地体现了张裕钊所倡导的“气之既昌,则无之而不舍”的从艺治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书家辈出,群星灿烂,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中,中国古代钱币书法成为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的绚丽的花朵,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效果。通过对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钱币书法认识,了解各历史时期钱币的书法艺术,认识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连接"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桥梁,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主要材料具有涤荡性情的审美功能,以书法入美育不仅满足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格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解析美育与艺术的关系,将书法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解读书法的审美功能,并分析了当今大学教育中书法教育的地位,为书法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