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纸张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发明与书写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汉时期,纸张发明并初步使用于书写领域;魏晋时期,纸张与简帛并用,并逐渐取代简帛,完成纸简替代;南北朝时期,纸张书写普及.魏晋南北朝诗歌文本传播的兴盛与纸张书写逐渐普及的历史进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唐以前之子部名家类著作,有两次高峰:一为先秦公孙龙子辨坚白同异,见<汉书·艺文志>;一乃魏晋时期识鉴人伦之作,见<隋书·经籍志>.汉魏之际,学术大变迁,以致二者虽均为名家,却大不相同.此前的研究重先秦而轻魏晋,为数不多的魏晋名家研究又都集中于<人物志>,忽略了魏晋诸名家类著作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子部名家类著作之书名、作者、亡佚、辑佚情况,并通过比较今存之<人物志>与辑佚所得之<士纬>,找出魏晋名家在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对《世说新语》的解读。提到魏晋时期,我们随即想到的关键词是"魏晋风度",或称之为"魏晋精神"、"魏晋情怀"。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唐朝的盛大开放、宋朝的清丽内向完全不同,魏晋时期以率性洒脱、玄远放旷著称,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时尚和审美追求。在这种背景下,魏晋终成中国历史上最另类最奇异的绝版时代,当然也成为最受争议的一个时代。本文摘自该书序言,有删节。  相似文献   

4.
冯律稳 《兰台世界》2016,(6):134-136
魏晋是我国古典园林大发展的时期,筑山理水和亭台楼榭都已具备,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并行发展。魏晋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这些外在形态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园林精神在这一时期经受了淬炼,走向了成熟。本文将对魏晋时期园林精神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海群 《兰台世界》2017,(16):105-109
魏晋时期,服饰的形制、风格有了重大的改变。本文在全面研究魏晋时期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魏晋时期服饰的发展轨迹和方向。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诸多原因,得出魏晋时期影响服饰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战乱、动荡的社会形态是政治因素;魏晋玄学是思想文化因素;社会大众心理变化是内在因素;胡人服饰的融入是外部动力;名人效应是偶然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而魏晋六朝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集主要有明代张溥编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近人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主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这一时期诗歌的历代选本也不下百部,仅笔者所寓目的今人选本就达十余种。然因种种原故,诸选本虽各有千秋,但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近读到沈文凡教授主编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7.
王毓 《档案管理》1999,(6):38-39
魏晋时代,思想界是相当"活跃"的.不过这种"活跃"是充满着消极和悲观主义色彩的.学者们曾把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玄学、清谈、佛老以及儒道刑名之学比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战国时代,这是不准确的.战国时代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带来的政治思想上的风风雨雨,而魏晋时代思想界的"活跃",不是什么"百家争鸣",则恰恰是黑暗的封建统治的反映,是充满着灰暗色彩和消极颓废情调的悲鸣.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虽为我国聚散离合的历史长河中的散离期,但是它在出版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欲从朝廷对出版的重视程度、当时的出版水平、出书的数量、品种等几个方面勾勒其时的出版状况,为这方面的研究抛砖引玉。朝廷:巨视书们出版魏晋时期,不少皇帝、重臣皆雅好典籍,重视书籍出版。魏文帝曾有"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的话留于后世。魏文帝还亲自著书,号日《皇览》。有的皇帝甚至还亲自讲解经书,(晋书·穆帝纪》记载:在永和十二年二月及升平元年三月,晋穆帝两次皆讲解过《孝经》…  相似文献   

9.
建安时期"文学的自觉"说的观点,对中国学界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是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公牍文是一类实用性文牍。魏晋时期,处于文学自觉时代背景下,公牍文的审美特征日益显著,逐渐摆脱汉代散体行文方式,开始较为普遍出之以四六,注重声律与藻饰用典,无韵之笔渐次向有韵之文靠拢。可以说,魏晋公牍句式上整饬成对的趋势、字词上音韵和谐的现象,以及多类修辞手法、文雅意象之运用,强化了古代公牍的文学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为其至南朝达到美文化小高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杜龙鼎 《出版广角》2015,(17):180-181
五四时期是西诗汉译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西诗汉译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文化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诗汉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期刊这一重要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期刊文化。《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期刊,以之管窥西诗汉译与期刊文化的关系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李嘉佑贬谪时期的诗歌为考察对象,认为其诗作既有大历诗歌之共性,也有诗人的个性。他的贬谪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深深愁情,无言的"惆怅",仕隐之间的纠结,以及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李嘉佑贬谪时期的诗歌为考察对象,认为其诗作既有大历诗歌之共性,也有诗人的个性.他的贬谪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深深愁情,无言的“惆怅”,仕隐之间的纠结,以及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4.
黑土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孙延风某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总是先于对这一文学现象的批评,在中国尤其如此。譬如说先秦时代已有辉煌灿烂的文学,但到魏晋时期才有纯正的文学观念的确立。处于这样的文化格局中,对于龙江戏剧,研究者便很少问津,更无人从理论的高度探幽寻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对比正史等传世文献中的户口统计材料与出土文书、简牍中的户籍档案材料,可得知魏晋北朝时期的家庭规模比秦汉时期有扩大的趋势,户均人口在2-7人之间变动,那种认为魏晋北朝时期的家庭规模始终是五口之家而无太大变化的观点是与史实不符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音乐艺术文化也同样处于转折阶段。郭茂倩是这一音乐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多年音乐和诗歌研究,编撰而成了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17.
吴嵩粱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吴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战国时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创始人,著有《庄子》一书。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庄学清静无为自由逍遥的主张对当时士人影响较大,对魏晋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盛唐时代是自魏晋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各种思想在冲突与沟通中,百川入海般地汇入到中国文化体系中,为唐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不仅是诗歌与文学艺术的盛世,也是体育活动的盛世,唐代百姓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在舒适的城市环境中,在不断变革着的思想氛围里,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热心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所以唐代不仅恢复了许多差不多失传的体育项目,如魏晋时期角抵、相扑等,同时又有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唐代发扬光大,其中畋猎、马术、拔河、击剑、划船、各种球类活动等都十分盛行,从皇上到百姓,从军队到地方,唐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人数众多,这不仅在客观上提高了各项体育项目的技能,更会产生出许多体育竞技方面的创意.  相似文献   

20.
西方宝主说,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流行的四天子说中的一说,起源于印度,魏晋时期传播到中国。唐代,西方宝主说在《大唐西域记》和《释迦方志》中仍有记述",宝主"形象出现泛化趋势,这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