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权的相对义务的切实履行对于大学生实现就业至关重要.而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权的相对义务主体.政府促进就业,高校指导就业,用人单位公平招聘和守约,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就业权的相对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日渐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着多种复杂和深层次的原因,对大学生就业权缺乏持续有效关注、对就业权的法律保障不够重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的内容和现状,进而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三种类型。造成这种现象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4.
保护平等就业权与反对就业歧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平等意味着反对歧视,歧视也就意味着一种不平等。通过剖析当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受损的现象,发现在就业歧视中法律保护的缺失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关法律法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护产生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就业歧视现象突出,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缺位,政府、社会和学校就业促进工作力度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就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极为被动,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针对毕业生就业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措施,以期在制度上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和户籍歧视是最严重的三个方面。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不仅是由法律、劳动力市场、政府监管、传统观念等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且还与大学生自身有关,我们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寻找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小孟  肖池平 《教育探索》2008,(11):128-129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分留恋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教育指向存在问题;二是制度保障存在缺陷;三是政府调控力度不足;四是高校作用发挥不够;五是大学生个人心态游离不定。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宽就业渠道;二要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三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优化其就业心态;四要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弱势地位及回流生源地“扎堆”就业等现象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促进其融入主流社会就业、增强其对主流社会的认同感、实现其平等就业权的社会整合目标严重偏离。法律社会整合功能的重构要求通过实施以配额制的临时法律措施,辅以相应激励机制,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帮扶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多元社会支持法律政策体系,保障其获得必要的公平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女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但在跨出校门就业的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本文从社会的文化根源、用人单位的经济成本、政府的政策法规和高校女生的自身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并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我国全部劳动的比例非常低,但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难。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高等教育的计划经济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资竞争模式和工作竞争模式、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了工资机制失灵、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政府制定就业和人才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就业市场化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反映。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问题。就业市场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市场化的产物。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有一般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也有不同于社会就业市场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内涵、运行机制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就业难"成为社会主要问题的形势下,研究"就业主力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今法律对大学生就业权的保障存在漏洞,应该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立法。高校应结合社会形势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完善就业权保障,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及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就业权益经常遭到侵害,这有悖于法治社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遭遇的歧视现象、合同陷阱等,阐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内容和法律保护对策,以促进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毕业生为了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不诚信现象,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且还严重影响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形象、声望和名誉,并影响到学校和用人单位供求双方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进一步合作.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我们要分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大学生就业促进法律体系,这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一定保障作用,但也存在政策文件多、法律规定少、主体职责不清、规定过于原则等问题。目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应该考虑由国务院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条例》。立法中要注意处理好政府责任、高校职责、就业工作转型及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执法检查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和个人预期的不完善性,大学毕业生可能遭受失业或从事和学历不相匹配的职业,而后者的工资收入往往比预期的低。把风险概念引入就业观念中,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才拥有了实际意义。大学生作为风险承担主体,应该客观评价风险市场环境和个人风险偏好,具备预见和应对就业风险的能力;同时学校及社会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应对中也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调整专业和产品多样化经营以及提供真实可靠的市场需求信息等;而政府则应尽快打破就业市场分割局面,取消人才市场保护,加快市场流动性,拓展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范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成本也日益增加,通过重点研究了就业成本的构成和内容,给出了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的原因——中国特色的供求失衡、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大学生就业成本虚高的根源。大学生就业成本是"交易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各类成本之间必然存在替代关系,通过建立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寻求降低成本的对策,有利于社会总成本的降低,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