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7,(11A):64-64
《成长需要——在高三与大一之间》这本书一直被摆放在我们院学生管理办公室的书架上,几个新生辅导员经常会放在手边翻翻,园为我们面对的正是与书中主角相类似的一群,我们希望从书中能取到一些真经。人们总是说,人人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一番。事实也的确如此,社会各界都在对教育指手画脚。另外,“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句口号这几年来不绝干耳。但是,令我困惑的是我却很少在正式场合中听到学生这个教育主体来对教育评头论足。本书中的多篇访谈记录稍稍弥补了我的遗憾,让我看到了学生眼中的高中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每个学者都想写好一本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每个教师都想把课上好,带出一批好学生。但是,要写好书和教好课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甚至要花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探索。这是我在写《教育原理》一书和上教育原理这门课时深切地感受到的。《教育原理》第一版的编写及主要观点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来约稿,希望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写一本《教育原理》,我也就欣然同意。我对这本书有两点期望:一是这是一本学术专著,要比较系统地论述我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二是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教育专业研究生用的教学参考书。目标决定了本书的写作风格。第…  相似文献   

3.
顾晨 《小学生时空》2006,(11):45-46
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小男孩,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那是因为我经常在昏暗的地方偷偷地看书才造成的。正如萨迪所说:没有求知欲望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所以,近几年,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了。最近,我又迷上了一本叫作《哈利·波特》的书。因为同学们都说这本书里面的情节十分吸引人,于是,我也想一睹这本书的风采,好奇心使我读了这本书。同学们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书中的情节扣人心弦,十分吸引人。里面有勇敢的哈利·波特,忠厚善良的男孩罗恩,聪明伶俐的女孩赫敏,当然同学中还有趾高气扬、一心与哈利作对的男孩德拉利·马尔福。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  相似文献   

4.
每个班级都是一本"书",这本书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记忆里;这本书中记录着我们所遇到过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我时常会翻阅这本书,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亲切和快乐。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班级图书馆广西恭城县一小吴超萍我每接一个班,都发动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到学校,组成班级图书馆。我用细算帐的方法向学生说明用自己的一本书或少数书可以换看几十本书。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后,纷纷把自己的书拿来,这就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食粮。到假期时,学生们都觉...  相似文献   

6.
《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作者通过日记的形式写了意大利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名叫安利柯。这本书展现给我们的是两个世纪以前的生活。书里有师生、邻里、父母家人之间的感情,有对故土祖国深深的眷恋。《爱的教育》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真实。书中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相似文献   

7.
利用课余时间,我仔细地翻阅了《外国儿童音乐教育》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国外儿童音乐教育的经验方法与各种理论依据。这些孩子学习音乐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方法的系统过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甚至明确提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具体音乐知识与相关音乐技能等,可以说让我大开眼界,音乐教育在国外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主课教学,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兴趣也很大。书中在介绍如何进行旋律教学的有效性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8.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9.
翻开3月2日晓锟同学的日记,他这样写道:下午放学前,我拿起同学的一本书——《通稿2003》,这本书是韩寒著的。我家也有他的另一本书,《像少年啦,飞驰》。他写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出自真心。我心中所不敢说出的话,他都大胆地说,真心地谈。在他的书中,我找到了真我,没有令我感到半点虚假。我随意地翻开了那本书,若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第九页吧。“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最厉害的一招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我觉得这话其实是很可笑的,首先连个未成年人都教育不了,居然要去教育成年人,而且我觉得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  相似文献   

10.
拿到这本书已是学期末,我只能在繁忙工作的间隙断断续续读它。黄晓星先生的《迈向个性的教育》是中国大陆第一本系统介绍华德福教育的书,见到它之前,我对华德福教育一无所知。华德福教育的很多设想和做法如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教育的艺术化、让学生学会合作等等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很大的契合面,与笔者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也是“所见略同”,所以读这本书便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评头论足的份,而学生绝对没有对教师评头论足的“权”,否则便为“犯上”,不管教师的行为对否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形成。 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为了确保学生的权益,应该把对教师业务德行评头论足的“权”交给学生,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即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或期末下发“学生评教一览表”。让全体学生打分。内容应涉及教师上课…  相似文献   

12.
朱永新 《新教师》2019,(6):10-11
收到新教育元老储昌楼校长转来的许偲艺的书稿。昌楼告诉我,这是时凤英准备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个序言。结婚赠书,似乎是我们新教育人的一道特有的风景。前年,同样在昆山的新教育人高子阳,在女儿结婚时,也是赠送了一本书。子阳还把这本书的稿费捐赠给了新教育基金会。  相似文献   

13.
暑假,我有缘与《我们是属鼠班》这本书见面了,书里的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正这学期,我无意中读到雷玲编著的《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本书,书中18位名师的教育生涯让我对名师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当我们听到:吕型伟、钱梦龙、于永正、窦桂梅——这样一个个如  相似文献   

15.
<正>不经意间,我想到了另一种"形象代言人"——书籍形象代言人。那天,学生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看的是什么书?能借我看看吗?"几天后,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孩子对这本书达到了如痴如醉爱不释手的程度,着实叫他惊讶。我不禁陷入思索,如果学生对每本经过老师之手的书,都这么喜欢的话,  相似文献   

16.
《河北自学考试》2011,(4):34-34
"王总编辑"你好!我叫刘金伟,是一名高三学生。学校为我们订阅了《考试与招生》一书。这本书对我学习很有帮助。如'报考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教育方法因人而异,但好的教育必定是有感情的教育。我最近阅读特级教师吴非的著作《致青年教师》,对此深有感触。该书初版于2010年6月,五年中印刷21次,销售15万册,最近再次重版。我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这是一本有情感温度的书。"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确实如此,这本书里都是一些平常  相似文献   

19.
推荐书目:《突破》迈克尔·富兰、彼得·希尔、卡梅尔·克瑞沃拉著孙静萍刘继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突破》这本书,我在多种场合都曾提到过。这本只有百余页的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预见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值得教育工作者经常阅读学习。这本书写于八年前(英语版2006年出版),作者已在书中明确提出"转型"的概念,对于整个教育发展形势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作者认为实现转型就需要突破,并论述了突破的内涵和途径,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尤其是书中分析的很多情况和当  相似文献   

20.
潘婷 《福建教育》2014,(1):120-121
最近我阅读了吉诺特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收获良多。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是由~个个小的教育故事组成的,其中的事例读起来很熟悉,正是我们生活中经历过的或者是正在上演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需要说话的技巧,才能有效地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