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继电视读报节目之后,电视读网节目、电视博客节目悄然出现在荧屏上,一时间似有从“看电视”变成“读电视”的趋势。这到底是预示电视节目发展方向的一种现象,还是说明电视媒体竞争乏力的一种表现?“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彼此独立存在。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和发展的时候,它就会长年累月地和程度不同地影响一切其他现存形式的发展,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而不是相继进化和取代”。①罗杰·菲德勒这句话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意味深长。旧媒体的沉淀积累和新媒体的崛起,使电视媒体的…  相似文献   

3.
朱天  李沫  张森 《声屏世界》2003,(9):10-11
所谓现场庆典,是指从一个时事故事出发,全方位提供其独特潜能的一种叙事方式。它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一种仪式,一个“盛大”的节日。而在进入电视媒介的传播范围之后,现场庆典又被赋予了一种引申的含义。通过这种含义,它唤起了受众对相关事件的普遍性参与、分享甚至”礼拜”的热情。虽然这种节目样式脱胎于新闻的现场直播,在多维层面上集中体现了电视传播特性,但它却又不等同于通常概念下的新闻现场直播,而是建构在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形式上的一种“变形”。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5.
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规定的特定时空的“假定”情境下,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交流的传播方式。要做到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必须找到一种恰当的“表演”形式,而在诸多的“表演”形式中,注重播音、主持的自然美,无疑是提升节目整体美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脱口秀栏目结构形态和叙事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晚80后脱口秀》作为一档晚间播出的脱口秀节目,其受众定位、播出时间的特殊性使其在叙事形态上呈现出与同类节目相比比较大的差异,文章从节目碎片化叙事、节目叙事策略、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叙事氛围多个层面分析了节目在叙事形态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扬形式:优化电视节目的可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形式对于优化处于电视台灵魂地位的新闻纪实类节目与观点阐述类节目的可能意义何在?“内容为王,形式是金”的整合是电视节目创优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形式选择”与“形式阅读”阶段,对以时序形式传播的电视节目来说,节目内容对节目形式有着生死存亡般的依赖;电视语言是节目构成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集合,它犹如一个容器,承载了电视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用语言符号学原理研究声画构成关系,并建立节目语用模型,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选择,而是对科学方法的发现与认定,是电视从业者驾御电视语言能力提高与完善的标志;时间控制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形式空间,电视节目制作人要确立时间形式生存现和强化时间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8.
吴玉兰 《新闻界》2001,(5):65-66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TALK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几个特约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预先设定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口头言谈是谈话节目的呈现形态,对设定论题的诚恳探讨以及探讨中思想的交流与争锋是节目的基本形态。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东方直播…  相似文献   

9.
真人秀与“现场追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场追述是真人秀节目特有的一种叙事手段,即利用节目的参与者在事后追述节目中曾经发生的事件,并穿插在事件进行当中讲述故事.现场追述的出现,解决了真人秀节目真实和虚构紧密结合的矛盾,将记录叙事和虚拟叙事的特点结合起来.从理论上看,通过画外音完成叙事的真人秀节目其实是在坚守着传统的"电影模式"话语方式,而由现场追述完成的真人秀叙事则是一种将"电影模式"和"艺术语言模式"结合在一起的话语方式.现场追述在电视史上的创新价值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有电视特色的个性化采访活动。它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把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活动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和参与感。它既突破了以往电视新闻那种画面加解说的模式,也突破了以往新闻“结论式”报道的传统,而把采访与报道同步结合起来,采访过程就是“进行式”报道。 随着电视节目播出形式的多样化,记者、主持人通过现场提问作现场采访,在各类节目中普遍出现。“采访在电视中无处不在”,这句国际电视界用于概  相似文献   

11.
“作文电视”是继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主要在青少年节目中播出,因此被称之为电视文学家族的新成员。“作文电视”将它的作者定位于在校就读的中学生,将焦点对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观察思考后所做出的判断、点点滴滴的体会与真情实感,因而具有鲜明的青春色彩和农郁的校园气息。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视角,构成了“作文电视”明显区  相似文献   

12.
电视评论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电视形式,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节目为发端,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电视观众,并带动了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式,电视评论的特点何在呢?笔者以为就是形象性.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外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具体说来,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文字通…  相似文献   

13.
惠慧 《声屏世界》2017,(3):42-43
自20世纪90年代起,真人秀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当下户外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炙手可热的收视王牌.一档成功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必定有着考究的叙事结构和巧妙的叙事策略.因此,本文通过对真人秀节目中叙事视角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当下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叙事视角的特点,并对同类型节目的创新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技巧和叙事品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5.
电视综艺类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主题的完整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由于它受众的广泛性和形式上的假定性、仪式化,以及收视率的相对居高不下,大多已成为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了电视文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现在对这类电视台的“宠儿”、王牌节目,观众反而有些不满意了,啧有烦言,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挑剔、指责、批评…  相似文献   

16.
电视字幕新闻是电视独有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在不干扰节目正常播放的情况下.在画面上“叠流”出字幕来播报最新的新闻.它利用的是人们多渠道接收的能力.既避免了因中断节目带来的心理破坏.又保证了信息完整及时传输。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各地》等专栏节目里,“我”(有的称为“我们”、“记者”)出现的次数和形式越来越多了。“我”在节目里出现,是节目摄制者的一种积极探索。人们(包括作者和观众)对客观介绍式的传统手法,不能满足,要求根据电视宣传的特点,把其它艺术形式中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手法,直接间接地化成有声有色的“我”,与观众见面,从而活跃节目的形式,使之更加真实、自然。不少节目在这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诚然,艺术创作中的主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或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在英语中它被写作“Talk Show”,谐音是“脱口秀”,反映了这类节目的一个特点,即通过口才来令观众折服。从世界范围看,它保持了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势头。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首先在《实话实说》栏目得以尝试。这一节目在全国打响后,地方台亦纷起仿效,央视也相继又推出几档谈话节目。有人说,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预示着电视的成熟,甚至看不看电视谈话节目,也反映出观众水平的高低。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电视谈话节目很容…  相似文献   

19.
何波 《视听纵横》2002,(1):64-66
所谓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精神、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从80年代中国早期较单一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开始,它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恢复和建设、电视传播水平的提高,以及传播规模的扩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具体节目形态以及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成熟。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法制节目的近200家电视台中,电视法制节目纷纷进入了播出的黄金时段,湖南电视台甚至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法制专业频道。  相似文献   

20.
电视在表现形式上与报纸、广播不同,它是一个声画结合的大众传媒,它无非要用生动的画面来表达内容、传递信息。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困惑,对于人们的情感、意识、观众和理性思考方面的内容很难用画面来阐述,无法体现电视的特征。为此,广大电视工作者努力在节目形式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近年来我们看到在中央台、上海台的一些栏目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式——谈话类综艺节目。它充分利用多种艺术形式,使谈话节目实现了电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