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应是基于全面发展观的,然而,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着教师专业伦理标准建构相对滞后的不足。以道德理想主义、教师中心、集体本位和人情本位为价值取向,具有宏大叙述特征的中国传统“神圣伦理”和“红色伦理”已经不适合当代语境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对比分析,考量各自价值取向的差异,以资对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当代转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应是基于全面发展观的,然而,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着教师专业伦理标准建构相对滞后的不足.以道德理想主义、教师中心、集体本位和人情本位为价值取向,具有宏大叙述特征的中国传统"神圣伦理"和"红色伦理"已经不适合当代语境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对比分析,考量各自价值取向的差异,以资对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当代转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师组织,是指由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所组成的长期性职业团体.世界主要国家的教师组织有悠久的历史,一般具有专业主义和工会主义的双重取向.各国的教师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大都订立了一套完善的专业伦理规范.教师专业化发展依赖于一定的专业团体--教师组织,教师组织所订立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组织所具有的专业主义倾向使教师组织具有较强的伦理性,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约束、激励和引导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解读“教师专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是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伦理与道德的分野,并针对传统师德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师专业伦理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方面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之间所具有的独特关系,又决定了教师专业伦理与其他专业伦理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伦理过渡非常必要。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并突出“教育”、“专业”和“服务”三个核心理念,通过强化教育服务的自主与自律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品质等,努力形成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达成: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廓清教师专业的内涵、标准及其达成状况,关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计。专业即专门性职业,成熟专业的标准是: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服务的理念和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需要持续的学习与进步,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拿上述标准检视,当前教师专业正处在迈向成熟专业的途中。中国的教师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处在低中级阶段。新世纪的中国教师教育,需要以教师专业化为改革取向,比照着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从理念意识、政策体制、教师个体三个层面予以整合策划,进行全面、协调、优良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尺度,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提供参照性指导,更好地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发展价值.为此,在欧美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基础上,日本教育界也一直不断探究本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本文以战后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历史(早期、现代)为研究背景,并结合信州大学案例,就其在专业视角、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上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师伦理研究兴起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呈现专业、实践、规范以及实证、跨学科四大取向。随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日益关注,教师伦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进展、新成果,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包括:道德两难下的教师伦理研究、关怀伦理视域下的教师伦理研究、批判教育学视域下的教师伦理研究以及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教师伦理研究,不同研究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专业化构成的核心维度。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定位应从教师专业伦理生活和教育实践、从专业伦理的塑造和提升去思考与定位。在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上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亲属伦理取向是中国传统法律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用代体、德主刑辅”的法律理念,“义务本位、皇权至上”的立法原则,“有罪推定、论心定罪”的司法模式以及“无讼是求、调处息争”的法律价值取向上。这种亲属伦理取向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发展需以教师为本位。然而在现实中,工具取向、制度取向和技术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严重偏离了教师本位。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思潮,肯定个人的价值,从实现路径、保障、目标和归宿为教师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从事学习专业、学科专业及教授专业过程中所结成的基本关系与应该遵守的基本精神、规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素养。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应基于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与伦理学理论,从纵横两向搭建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建构的分析框架。教师专业伦理的知识体系具有强整体性,由教师学习专业伦理、教师学科专业伦理、教师教授专业伦理三个核心知识单元构成,每个知识单元又包括伦理精神、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及伦理素养四个基本维度。全面构建以“全专业属性”为导向的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体系,能在提高我国师德建设实效性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依据这些趋势可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简单的判断:(1)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通过“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实现:后者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2)从工会主义转向专业主义。“工会主义”是通过专业组织谋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支持的价值取向:“专业主义”是通过订立科学严格的专业标准.提高“人职”门槛.提升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廷福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71-75,83
完善的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美国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以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激励教师,使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的经验,通过凸显专业伦理的专业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主与合作等,促进中国传统师德向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中,中国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形成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必须满足市场、社会对教师“伦理道德”的新要求;教师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祟高的化使命和开放的化视野。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取向,是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教师以专业知觉、专业情意和专业自我,去发现、体验、创生和实现专业实践丰富而深蕴的生活意义。所谓生活意义,是指事物或对象对人的生命存在、对人生过程以及对人的价值生命实现具有的内在价值。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主体间性和伦理性,是其生活意义内在源泉。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专业合作和行动研究,实现专业实践的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标准。针对现今师范生教育中专业伦理素养的严重缺失,本研究深度剖析了师范生专业伦理建设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传统师范生培养理念、増强专业伦理课程设置、丰富专业伦理实践环节、创设专业伦理教育氛围等措施构建师范生专业伦理一体化建设体系,以提高专业伦理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深化师生幸福感和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18.
张震  江林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5):66-68,88
家族企业的繁衍,在东西方各有其伦理动因,分属不同的文化。其伦理动因在家族企业的存在、发展之中,无论是作用的范围还是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在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现代价值的探讨中,涉及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之比较就在所难免。不能以“叛离家庭”(或“以家为本”)与否,作为衡量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的唯一标准和作为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的判别标准。以“家为本位”特征的作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繁衍主要伦理动因的儒家家族主义,并不一定就不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而只具有否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做支撑,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化无疑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论述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几种教师教育模式:“能力本位”模式与“标准本位”模式、良师辅导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相似教育模式”。并对教师教育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案例教学中的教师专业伦理,集中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上。在教育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伦理具体表现在:案例开发以契合学生为本,案例对话以尊重学生为本,案例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