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升 《历史档案》2020,(1):113-119
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年间碧云馆活字印本《鹖冠子》三卷,是编修《四库全书》本及聚珍本《鹖冠子》所用之底本,该书前附有馆臣所拟的一则提要稿。这则提要稿比较特殊,以往从未被学者视为《四库》提要稿,因此,本文拟对该提要稿之写作过程及作用作初步考述。一《四库》底本《鹖冠子》《鹖冠子》三卷,三册,宋陆佃(1042—1102)撰解,故又称《鹖冠子解》,明碧云馆活字印本,每半页10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注大字低一格。板心上刊"宁"字,下刊"活字板""弘治年"或"碧云馆"。共计133叶。书中有较多朱笔在原书上的校改痕迹,也有一些朱笔签条,偶有墨笔签条。这些校改与签条均应出自四库馆臣之手。  相似文献   

2.
《史通》自唐代成书以来,现存主要有明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刻本和万历五年(1577)张之象刻本两大刻本系统。明嘉靖十四年,陆深据旧蜀本重新校刻《史通》,稍为精善,其后遂出现大量翻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史通》一部,实为嘉靖时四川地区翻陆深刻本;"嘉靖十五年陆深蜀中刻本]"、"顾广圻校跋嘉靖十五年陆深蜀中刻本"两部,实均为明嘉靖间吴越地区翻陆深刻本,皆非陆深刻本。  相似文献   

3.
宋赵汝愚辑,明弘治三年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每半叶九行十七字,小字双行字同,上下黑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中镌“奏议”及卷次。版框高24.1cm,宽16.1cm。《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诏令奏议著录。  相似文献   

4.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为二十卷。明嘉靖三年,蜀人金献民得唐庚诗若干,重编为一种七卷本诗集。明崇祯十三年,徐(?)改编为《诗集》十卷、《文集》十四卷。雍正三年,归安汪亮采据徐氏体系统抄本用活字刊印。  相似文献   

5.
明正德刻本乃《世说新语》在明代的最早刊本,今存世稀罕,乏人关注。本文首次对正德本的版式行款、刊刻者赵俊生平及其底本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认为正德本乃以元初刘应登刊本翻刻而成,但所据为刘氏刊本的后印本,版本情况不佳,故书叶之中留存有诸多墨钉和文字脱漏之处。此外,论文还通过版本比对,考定民国藏书家袁寒云旧藏元刻本《世说新语》,实即明正德翻元刻本。  相似文献   

6.
明代沈津所辑《欣赏编》是一部以玩赏、游艺为主题的丛书,有明正德间沈津刊本、明嘉靖三十年汪云程刊本,以及明万历八年茅一相刊本。茅一相本系沈津本之重刻本,茅本刊成后版片屡经剜改,不同时期的印本面貌有所不同。茅一相又有《欣赏续编》十种十卷,所收多为明人作品。明末重编《说郛》的编刻者为了凑足《说郛》“二千余家”之数,曾选择《欣赏编》及《欣赏续编》的部分子目,作为重编《说郛》及《说郛续》子目的底本。明末《重订欣赏编》为书贾使用重编《说郛》系统版片编印的丛书,假托茅一相重订,为书坊射利之产物。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玉台新咏》赵氏覆宋本、明通行本与唐写本《玉台新咏》残卷对校研究,论证赵氏覆宋本与唐写本多合,说明赵氏覆宋本最合于徐陵旧貌。后世刻本均有改动,但明通行本改动多于赵氏本,其改动的依据主要来自《文选》,尤其是李善注本《文选》。  相似文献   

9.
明代嘉靖间刊行的《雍熙乐府》是今存最早选入《西厢记》曲文的曲集,且选入《西厢记》全部21套曲文。其所选《西厢记》曲文与今存《西厢记》最早的完整刻本弘治岳刻本基本可说是一脉相承,因而对探寻《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有一定作用。它对明刊《西厢记》的后出刊本也有着重大影响,部分曲文还成了后出刊本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风月锦囊》是重刊于明嘉靖癸丑年(三十二年;1553)的一部戏曲总集。今存西班牙爱斯高里亚圣劳伦佐图书馆。内题云:"汝水云崖徐文昭编辑,书林詹氏进贤堂梓行。"其中收录有《琵琶记》文字。由于此本为今存最早的《琵琶记》的刻本,以渊源论,仅晚于陆抄本之底本,即原刊于弘治间的《元本蔡伯(?)琵琶记》,故其价值尤为引人注目。锦本所摘《琵琶记》,其目录作"一卷蔡伯皆";内文正题作"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伯皆一卷"。可知此集原属"全  相似文献   

11.
除《顺宗实录》完整无缺外,唐代各帝实录的留存充其量不过片断而已,其中《昭宗实录》篇幅最巨,达千余字;此段文字在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莆阳黄御史集》之《附录》,系黄滔十世孙黄处权于南宋庆元年间从北宋宋敏求所撰《唐昭宗实录》辑入,以记其先祖科举之事;此段文字所含的三则诏敕自然为唐人所撰,理应收入《全唐文补编》、《唐大诏令集补编》等辑佚类书中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宋朱熹集传《诗经集传》,明嘉靖间刻本,有清代著名藏书家丁丙批点及藏印。宋王应麟撰集、(清)卢文弨增校《诗考》,清嘉庆间抄稿本,有清范家相、徐鲲、冯桂芬批校。  相似文献   

13.
《欣赏编》为明代弘治至正德间沈津所编丛书,现知共有三个版本。最早为正德本,其次为嘉靖本,再有万历本。正德本已佚,嘉靖本与万历本收书有部分不同。《中国善本古籍总目》著录《欣赏编》有瑕疵。此书《四库全书》存目,未全文收录,所作《欣赏编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此采进本为万历茅一相刻《欣赏续编》。  相似文献   

14.
何歆字子敬,博罗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土,徽州知府。刻书: 《篁墩程先生文集》九十三卷《拾遗》一卷 (明)程敏政撰明正德二年(1507)刊。(见:②、③、⑤、⑦)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仙屏书屋初集》,是清代道光年间翟金生泥活字印本中的一部。它对于证明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籍版本鉴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泥活字,是宋代毕升,于庆历(1041—1048)年间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最早发明的活字。这是世界印刷史上最早的一项伟大技术变革性的发明。这一发明,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其方法大致为:用胶泥制作并刻成单字,将单字入火进行烧结,使之变硬,然后将烧成的活字依韵排在字盘内,  相似文献   

16.
《文献》一九九六年第三期刊载何忠礼先生《<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朱熹部分补正》一文,以其在日本讲学时亲自检视所得,纠正了《版本目录》中将日本正德元年(1711)所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著录为"明正德本"的错误,正谬之功不小。国内学者未见原本,大约容易出现此类既可笑而又难免的疏失。但是《补正》又说,日本静嘉堂文库等藏有明成化十九年(1483)刻本《晦庵先生朱文  相似文献   

17.
按:卷数当补录为:十九卷。当录为:王昂。《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录是志为十九卷,明嘉靖间王昂纂修.并称“见一八0二年旧目和一八0八年旧目。原藏两部,其中一部卷五地(‘地当‘至’之误)十六舆地、人物志,今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卷十至十一,今藏上海图书馆。”万历《吉安府志》卷七选举第33页“明正德八年”下载:王昂.吉水人“解元.佥事,修壬午(当为嘉靖壬午年,即嘉靖元年)郡志。”据此,版本项当录为:明嘉靖元年刻本。  相似文献   

18.
《中州集》是元遗山编辑的金代诗歌总集,以独特的诗学意义与史学价值受到后人关注。目前,存世较早的版本有元至大三年平水曹氏进德斋递修本、明弘治九年李翰刻本。比较易见的则有诵芬室董氏影元本、汲古阁毛氏明刊本,等等。这些版本均为十卷,或附《中州乐府》一卷。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这样的版本反映了《中州集》的原貌。  相似文献   

19.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4):F0002-F0002
漫塘刘先生文集二十二卷宋刘宰撰明木活字印本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瘦,江苏金坛人。宋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历任州县官,有政声,后辞官隐居30年,于书无所不读。卒于宋嘉熙三年(1239),享年74岁,谥文清。曾有《漫塘文集》、《语录》行世,今《语录》不存。  相似文献   

20.
《朱子实纪》12卷,明戴铣辑。明正德八年鲍雄刻本。戴铣字宝之,婺源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后调南京户科,以疏弹太监下诏狱,卒于廷杖之下。世宗立,赠光禄少卿,事迹《明史》有传。著有《朱子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