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是《词五首》,其中第3首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阔场景,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但书中213页所插的图画,却与课文下面的注解不符,令人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点梳理。(一)《送行》1.生字词。笨拙拘谨尴尬滑稽饯行掺杂凄怆邂逅不谙世故吝惜溢于言表局促不安嘈杂熙攘神采奕奕不可思议3.作者简介。比尔博姆(1872~1956),英国漫画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马克斯·比尔博姆文集》等。  相似文献   

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4.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尤”而不是“九”。我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查字典求证,果然,在“九”字部里查不到“尴尬”,在“尢”字部里却查到了。难怪以前在电脑上用“五笔字型”打不出这个词,最后只得求助“智能ABC”。看来,备课时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如果不是这次看得仔细,课堂上一定会出洋相的。  相似文献   

5.
读了《江苏教育》2003年11A中谈利娟老师的《谁能帮我解除尴尬》一文,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谈老师在文章中诉说了她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尴尬:为课堂纪律的“滑坡”尴尬;为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布白”而落得同学们“无动于衷”尴尬;为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四处碰壁而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宦闽近三年,在位皇帝主要是宋光宗赵.赵之昏庸,皇后李氏之歹毒,遂注定了辛氏"欲飞还敛",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对《稼轩词》中的名篇《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蔡义江、蔡国黄将此二词分别系于辛氏做闽宪和帅闽之时,既属新见,亦颇为精当可从.所谓三山情缘,主要是回顾辛氏当年对别称"三山"的福州之西湖的进一步开发和美化榕城的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7.
古文观止     
<正>有档节目叫《汉字英雄》。什么时候,认字也变英雄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杭州大热,因为最终产生的冠亚军,在杭州的同一所中学。多家媒体的地毯式采访,把他们小学、幼儿园的事迹都挖出来了,像两个真正的英雄人物。我为这些孩子高兴,在全民把英语看得比汉语重的今天。但是我又看见了后续新闻,说总决赛中,存在明显误判,并因此影响到了冠亚军的名次。争议的那个词是啥?"鸡枞菌"。"鸡枞菌"是啥?是一种蘑菇的学名。出这种题,连主持人都念错,不是孩子的尴尬,不是主持人的尴尬,是主办者的尴尬了。当下弘扬汉文化,很热闹,有穿汉服,有  相似文献   

8.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首先来看一则教学故事。一位工作20多年,教了好多次《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老师,没想到再次执教时却出现了被学生“考倒”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安排四个方面来理解课文。学生侃侃而谈自己体会出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的感悟点之多、语言表达之流畅、思维之敏捷不禁令我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0.
雅正说是张炎面对尴尬的宋末词坛所作出的尴尬的理论总结 ,这一理论并不十分契合宋末元初的词界实际。无论是就词坛的走向及生存环境而言 ,还是从词的的文体特色及音律来看 ;无论是就词人的创作及理论研究而言 ,还是从雅正说的影响及作用来看 ,词界已全面呈现出与雅正说不可调和的尴尬局面 ,雅正说已丧失了纲领性的意义及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看了《谁能帮我解除尴尬》(《江苏教育》2003.11A)以后,我为教师的改革热情而高兴,也为教师的尴尬而尴尬。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怎样为教师解除尴尬呢?想说说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故乡,在远方     
小时候,看齐豫《橄榄树》的MV,印象总不是很深刻,只零星记得画面上一个白衣女子不停地行走、寻找。时光荏苒,长大后,读了三毛的故事,再听这首歌,感情便厚重得多,而"我的故乡在远方"一句在齐豫空灵的歌声中更显醇厚,让人惆怅。从小到大,对"故乡"这一词的感觉总是尴尬的,不亲不疏。不亲是因为从未真正背井离乡过,不能深刻地体会"故乡"一词的含义;而  相似文献   

13.
《词系》的编写虽以《词律》为蓝本,并为《词律》拾遗补缺、纠谬驳讹,但秦(?)于体例多有新创,“专以时代为序”,所收词调、词体规模远胜前人,甚至超过了《词律》与《钦定词谱》,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谱。此外, 《词系》就词有衬字,词中俳体,以及三声并叶为词、四声并叶为曲等许多词史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对词学研究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14.
"大人"一词出现何时?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大人"不见于甲骨文,《尚书·商书》中也没有见到。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大人"一词的是《周易》。在《周易》中,"大人"一词共出现了29次,其中《易经》(卦爻辞)出现了12次,《易传》(或称《十翼》)出现了17  相似文献   

15.
《词律订》是戈载的论律之作,惜已散佚。《词律订》一书是否完成在清代即存有不少争议。秦巘《词系》引录不少《词律订》内容,依据《词系凡例》推断《词律订》业已完成。《词律订》以订定万树《词律》为主要内容,间论及韵,与《词林正韵》可参互考订。《宋七家词选》是戈载撰写《词律订》过程中编订的,两书可互为补充。对戈载校定《词律》之评价应避免偏颇,既要认识到其贡献,也要察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04年第8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尴尬的启示》,读后让我产生了一些感触,想一抒为快,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谈周济的寄托理论曹保合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在《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词辨》一书是周济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仿张惠言编《词选》例,在宝山令田钧家教其子学词时编的一部词的选集。二十年后...  相似文献   

18.
陈廷焯(1853——1892)是晚清词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白雨斋词话》则是常州词派的重要理论著作.陈廷焯早年酷爱杜诗,十七八岁以后接触词学,先是崇尚浙西词派的理论,并借鉴朱彝尊、汪森编选《词综》的经验,依据浙派“情空”、“醇雅”的原则,编选了词选《云韶集》(本刊,现存稿本),并对所选的词,进行了品评,即《词坛丛话》.陈二十三岁时,会见了一位亲戚,即常州词派后期的中坚人物庄棫,经过庄的循循诱导,观点转变,眼膺常州派词论,并将自己以前所填之词付之一炬。他又借鉴张惠言编《词选》的经验,依据比兴、寄托的原则,编选了一本词选《词则》,在这个基础上,写成了《白雨斋词话》.  相似文献   

19.
谈老师在《谁能帮我解除尴尬》一文中所说的尴尬应该说是许多老师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遇到的尴尬。这种尴尬不解决,一定会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如何解决?我觉得深入思考、研究下面四个问题,也许能找到一把钥  相似文献   

20.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