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介绍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介绍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介绍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介绍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木兰 《化学教学》2005,(10):17-19
在阐述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具体介绍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较多理论交叉点的生物学科,该怎样开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呢? 一、重视人文精神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除了包含生态学、农学等与生物学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外,还含有丰富的经济学、人类学和人文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渊源。可持续发展观不是单纯的环保理论,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要深挖各知识点蕴涵的人文精神,以通俗易懂的同语向学生揭示出来,使他们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思考未来,学会不仅关怀自己,还会关怀与自己生命密切相关的其他生命体,逐步确立人、自…  相似文献   

7.
本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透视了可持续发展观存在的整体性残缺。可持续发展观的整体性残缺主要体现在:在时间维度上重视现实和未来而对过去反思不够;在空间维度上重视环境问题忽视社会问题、重视各国“自扫门前雪”忽视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必须既备教材、教法,更备学生、学法。教师应在备课中确立基于学生发展的备课观,把握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学生全面发展观、学生差异发展观、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和全体学生发展观。同时,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备课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备课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必须既备教材、教法,更备学生、学法。教师应在备课中确立基于学生发展的备课观,把握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学生全面发展观、学生差异发展观、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和全体学生发展观。同时,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备课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备课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人类的发展观亦由传统的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转变。发展绿色物流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目标就是实现物流系统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和平衡.使得社会经济、物流产业、生态环境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教育应与之相协调,课程改革、专业设置等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弘扬民族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观从哲学层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理性抉择的结果;它摆脱了单纯经济增长模式,注重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把人类社会置于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观重在可持续性上,它把局部和整体、现实和未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处处显示出辩证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的不同,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是一次社会文化的根本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三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其实现则依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关于人类社会特别是现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摒弃了单纬度的发展观,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跨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发展与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整体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教育应与之相协调,课程改革、专业设置等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弘扬民族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下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突出,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对学生认知层面的提高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树立职业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这对建立在人地关系研究基础上的地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根据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 ,提出在教学中开展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内容 ,探索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溶入素质教育中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研究与教育基地等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来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明确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并在其引导下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从各方面实施核心素养目标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