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究竞是什么?是感觉?是感情?是生活?……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拥有学习的“幸福感”,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职责。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是感觉?是感情?是生活?……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拥有学习的“幸福感”,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职责.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刘昕 《教学与管理》2010,(12):26-27
21世纪,是追求幸福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追求幸福的教育.用幸福的教育价值观来完善教育,给老师一份幸福的生活,给学生一个幸福的人生,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的乐园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有生命的东西,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活即教育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接受新的教育."这一思想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率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有效而快乐的探索,真正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了一个快乐的语文天地.  相似文献   

4.
吴瑞英 《广西教育》2005,(4A):40-41
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地。如何抓住学生喜爱艺术的心理,把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增加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魅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规范。当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变味的语文,与目的困惑有关。语文教育的理想是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精神;终极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现实的语文教育目的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语文还要通过言语的交流和生活的交往培养发展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生涯中,笔者曾有个疑惑,为什么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会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就是只言片语……究其原因,进而摸索,发现学生不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生活与课堂分离开去。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鉴于此,笔者把近几年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方法写出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一、走入社会,让学生感悟生活教育起源于生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生活”。教育的终点也是生活。那么,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育,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也应…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学校应该是学生幸福的家园。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情与景让学生体味幸福。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会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和情境创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学生爱学语文,想学语文,在快乐中得到真善美的享受。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堪忧,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力求创新,多出成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语文教育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挑战:有些学生把语文当成宣泄情感的战场,这种情况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我们可以先看一则例子:《学习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9.
作者曾在班级里做过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是否觉得幸福?幸福的源泉是什么?或者造成不幸的根源是什么?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幸福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家庭,而认为自己的幸福来源于学校的寥寥无几。学校教育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幸福教育观,实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向幸福本位的转化,把幸福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都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幸福,这对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在班级里做过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是否觉得幸福?幸福的源泉是什么?或者造成不幸的根源是什么?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幸福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家庭,而认为自己的幸福来源于学校的寥寥无几。学校教育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幸福教育观,实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向幸福本位的转化,把幸福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都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幸福,这对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育来源于生活","整个社会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因此,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习作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习作教学的康庄大道. 一、生活中感悟作文 学生写作时会碰到的种种困难,如无话可写,也没兴趣去写;没鲜活的思想展现,也没有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凡此种种都给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兴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把写作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使写作有明确的意图和内容,就能使学生保持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内引:把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课文是课本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13.
时金芳 《教育科学》2003,19(6):21-24
思考语文教学策略,必须正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策略的目标是放在如何获取知识还是如何运用知识;教学中着力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致力于解决某类问题;把生活引进语文学习还是把语文学习当成生活。语文教育是树人的教育,教学策略应充分发挥其树人效应。为此,要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研究语文教育到底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成长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策略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品、评、悟、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追求幸福。一、构建诗意课堂,享受学习幸福创办著名的夏山学校的20世纪英国教育家尼尔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语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语文教育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挑战:有些学生把语文当成宣泄情感的战场,这种情况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我们可以先看一则例子:《学习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6.
休闲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融在一起,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休闲教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以至生活学习的整个环境中享受学习的愉悦,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体验幸福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让教育个性化,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世丽 《学周刊C版》2011,(12):137-137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面对隐痛重重的语文教育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与生活     
案例一:观察生活一年级《识字2》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太小鸟下早牙上)你在生活中见过他们吗?在哪里见到的?生:太子奶的“太”。(师鼓掌)生:小吃店的“小”。(竖大拇指表扬)生:牙膏的“牙”。生:小班的“小”生:上岛咖啡的“上”。(鼓掌表扬)……“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衡量一堂课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学生与教师有多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这既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力,更应该关注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呢?一、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联系生活去阅读素…  相似文献   

20.
韩宗远 《小学生》2012,(11):59-59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标准。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一、开源掘流,帮助学生搜集与整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没有写作的素材。我们应设法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使学生在广泛的生活环境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