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上海市市东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07年,学校提出“人文德育,百花齐放”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把“人文德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精神内涵,作为一切教育的起点和核心价值,同时也作为评估一切教育行为的根本。百花齐放是教育形态和教育行为的多元化,是人文精神引导下的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没有人文德育,百花齐放就会失去其价值引导;而没有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
<正>"要做学问先学做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什么是德育?一切与"德"相关的行为教育、养成教育都可以视作为德育,它将人的内心修养通过行动展现于外,在法律与环境的约束下,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并上升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素质、素养。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们的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以生为本,倡导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德育必然会选择人文关怀,这是以生为本,完善学生价值取向的必由之路。德育必  相似文献   

3.
"绿色德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名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绿色德育"重体现、重情感、重行为训练.在几年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环境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4.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能就德育抓德育,不搞"门面"德育,不搞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德育,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生动活泼地把德育工作搞好。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加强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高校素质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更应强调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其永恒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者要树立人文教育意识;作为被教育者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营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班级小环境及人文校园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杨滨瑜 《中国德育》2014,(17):66-68
正郑州市第107中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始建于1972年,近四十年风雨沧桑,铸就了学校的辉煌,也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生本"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价值感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学校把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和生本德育课程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两个抓手,努力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灵魂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7.
德育低效状态一直是困扰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德育方式上的误区.在"大德育"理论框架下,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与"主行主义"两种偏向,忽视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道德教育只有坚持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金家莲 《贵州教育》2007,(11):12-13
近几年,在德育工作中,我在努力做好一件事:构建快乐的德育理念.通过德育行为让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展.其核心是:以人文关怀为主线,让德育充满快乐、充满阳光.具体做法就用爱弹奏好德育工作中的"快乐三部曲".  相似文献   

9.
北安三中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27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120名教职员工,是北安市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构建人文德育课程,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推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实施有效德育,为实现学校人文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有效德育总体思路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重"的教育战略,整合德育资源,完善人文德育环境,开发和建设人文德育课程,强化人文德育常规,开展人文德育科研,创新德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享受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实现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先进德育文化是指在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下,培养学生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修养的一切文化的总称.先进德育文化是在对传统德育文化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借鉴基础上,创新重塑而成的.德育文化的建构应确立知识、能力、精神融合渗透的教学体系,并开展信念、情感、行为有机结合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唯成绩论"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唯成绩论"不仅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目标相背离.在此情况下,学校、家庭、社会需在厘清"唯成绩论"泥潭困境产生的背后驱动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改变自我学习动机,提高班级德育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育人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德育注重灌输和说教,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育形势,也不合乎人才成长规律;充满人文精神的人文德育是引领学生完善自我、追求崇高精神境界、追求生命价值的德育选择。学校只有摆脱德育短视行为和德育功利主义,举起人文主义大旗,坚持人文德育人本化、人文德育生活化、人文德育课程化,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校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调整思路,反复实践,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路子,创设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新型德育模式."德育为先",即德育是一切课程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育人"是德育的第一要务,也是德育评价的根本旨归.一直以来,作为一种德育评价方式,道德"育分"因其"有效"在各中小学广泛流行.过度依赖"育分"来实现"育人",会造成道德本体价值的扭曲、学生道德自我的缺失、教师育人责任的弱化以及教育本身的道德性被遮蔽等诸多道德风险.究其根源,乃工具理性、科学主义及管理主义在德育领域内共同作用所致.坚持"道德人"培养这一根本的价值旨归,注重过程和方法上的道德可接受性,以系统化思维重新认识德育评价,是当前德育评价超越困境、提升实效的不二之途.  相似文献   

15.
教育包含教学和育人.康德曾说,"良好的教育乃是孕育世间一切善的根源".但令人忧虑的是,在当前我国部分学校教育中,德育已经沦落为智育的"婢女",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倾向严重违背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同时也严重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德育的"婢女化",是当前教育界必须清醒反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一、德育技术化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整个社会对教育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教学活动越来越技术化,就连塑造学生灵魂的德育活动"技术化"痕迹也越来越明显,德育仿佛成了一项纯粹的技术性活动,失去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德育技术化的现实表现主要有德育目标操作化、德育过程程式化和德育评价数量化。1.德育目标操作化借鉴朱永新、任新民《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  相似文献   

17.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诉求,也是基础教育的难题.上海市七宝中学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指导思想,多年来致力于学校德育规律以及如何运用人文教育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探索.2002年,学校以"运用人文教育增强中学德育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题申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并获得批准.课题以促进人文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增强德育的有效性为目标,努力丰富我国中学德育理论,在实践中探索与课程和教学改革相适应、具有推广意义的德育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被赋予更多的关注。综观我国当前的德育状况,存在着德育理念重"塑造"轻"引导"、德育内容重绝对价值标准轻实现路径等问题。新时代新阶段需要在德育内容上用人文情怀和辩证思维润泽核心价值,德育形式上注重内省反思、对话内化,德育途径上着力成长、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所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育人先育心"的办学思想,积极打造"心灵建筑"的教育品牌和建心文化,确立了"建设人生、筑梦天下"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雕梁画栋"的学校精神,高度关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学生积极的未来人生建设.提出了中职德育实践的新模式——德育"心"模式,即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规范、品德养成、人生价值观教育同积极心理素质发展教育结合起来,在满足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以"心"促"德",以"德"育"心"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一、人文教育理念的提出 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倡导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学校如何真正拥有自己的品牌,是每个学校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从开办之初,我们就确立以"人文教育"为总课题,以"基于人文主导下的现代小绅士小淑女培养工程"研究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切入口,从"行为疏导"、"睿智人生"、"文化探寻"、"活力校园"四大方面统领教育实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