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里,教师常常会提及一个词——后进生,这些学生大都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升学希望.可以说,后进生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英雄"的产物,也是教育评价偏离人性发展轨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逐步明确自身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诉求,发现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冲突,引导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共识,走向教育教学文化的转型.对此,学校开始突破"唯分数"文化,建设"唯学生"课程,实践"伦理性"关怀,走向"引导式"教学,完成教学文化的重构.这一转型过程中,遭遇价值立场难以调和、教学模式相互抵牾、教学评价生硬嫁接及教学生态异质封闭等冲突,但冲突之外也逐渐达成诸多教育共识.进入新时期,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需要继续进行价值观重塑、认识论改造和方法论优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发展要有一个美好愿景或目标追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发展学生"六大素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须更新教育理念.以"精致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要求."精致教育"从五个维度展开:以实施"精致课堂"为核心推进"精致教学";以"家校合作"为抓手落实"精致德育";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开展"精致教研";以"社团活动"为形式打造"精致社团";以"责任担当"为内涵实现"精致管理".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变异现象对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学校体育变异现象的产生.通过总结与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学校体育出现诸如"唯体育健康论"、"技术淡化论"、"学生绝对主体论"、"安全极端论"、"降低难度论"等观点和倾向.这些观点和倾向的出现,使学校体育在理论构架上、实践操作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现象,导致了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被泛化、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被弱化、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逐渐被边缘化,这无疑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及竞争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目标的不当定位、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对学生依据成绩人为分类等不公平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心理成长,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使学校人际关系紧张.为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行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丽霞 《小学生》2012,(9):38-38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更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黄金时间。如何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提升自己,是当前亟需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而在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小学教育方式方法中,普遍体现的是一种过度关心和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孰不知,这种心理,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幸福,甚至是发明与创造。问题一:教育唯分数高低论成败近期媒体报道的"绿领巾"、"特制校服"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高分学生戴红领巾,低分学生就戴绿领巾;优秀生穿特制的校服与其它学生以示区分。由于学生被学校贴上了标签,成绩一  相似文献   

8.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曾经的报班补课、"鸡娃""牛娃"、唯分数和唯升学等现象助推了社会焦虑,也让立德树人渐行渐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本...  相似文献   

10.
项纯 《今日教育》2015,(1):32-34
"把改变教育领域内部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的学生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标准,与改变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的人才评价标准相协同,从评价观念、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制度多个层面进行整体协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奥数"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数学教育活动--数学奥林匹克."奥数"金牌显示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优秀成绩和华夏子孙卓越的数学才智.但是,数学奥林匹克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它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化和规模化的存在,主要是受到多种内在因素,如数学竞赛的教育观念、教育传统和文化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钳制.因此,"为数学奥林匹克'松绑'"会相当不容易,而废除"奥数"也不符合数学教育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54):37-3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标准的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仅限于传授知识的藩篱,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突破唯成绩论、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教学误区,把目标和导向牢牢咬定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和教学实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基层学校、基层教师的重视,成为新时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不二之选。改革,必然引起"阵痛"。在新旧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的转换时期,本文紧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析现阶段正在经历的"痛",并由此引发的一些"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的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时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是很难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我以为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三"缺"与两"不缺"的典型弊端.  相似文献   

14.
学校在"不求快、但求远"的"致远教育"引领下,践行"知行并进、弘正致远"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升学校生命格调与品质的生活课程体系,培育"有梦想、能自主、会生活"的蓬勃少年。1.立足育人本质,构建生活课程体系学校基于教育价值和学校"致远文化",吸收和运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成果,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标生"即定向招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学校招生.指标生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平等化,无论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高低,各初中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高中.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群体里,"指标生"在学习成绩、知识面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学生在原来的初中也曾经是人中龙凤,他们的成绩在班级乃至级部都是名列前茅的.可是进入高中后,在新班级往往排名比较靠后.这种落差让"指标生"在心理上很难接受.山东省实验中学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帮助"指标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逃课的情况.2009年我校对学生"厌学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厌学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解决措施时,着重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偏差进行分析,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侧重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赚钱,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留在家里,形成"留守一族"."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学习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不少"留守学生"成了烫手的山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多年对"留守学生"的帮扶教育实践,我想就"留守学生"的帮扶对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韩学东 《班主任》2001,(9):11-12
一、德、智、体综合量化考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虽然都强调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一到期末,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按考试成绩排起学生的名次来.有的学校甚至只按"主科"成绩来给学生排队,将"全面发展"的伪装彻底掀开,唯智育"一枝独秀"!即使有学生因违纪刚受过学校处分,但只要其成绩优秀,为了本班荣誉,班主任也会将他(她)上报为"三好学生".在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为了老师和学校的声誉,那怕该生平时表现再恶劣,但只要他(她)有被录取的希望,学校也不会在其档案中留下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9.
小班化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物的逻辑"渗透于、充斥于小班化教学的各个领域,严重地阻碍着它的深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为:实践领域的"唯成绩决定论"、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通过对小班化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内在动力和价值诉求的人性根源的揭示可知:"人是目的"是小班化教学的灵根所在与命脉所系.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之友》2011,(5):47-48
去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其中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