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徽州的建筑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村落作为徽州区域社会居民活动的中心,其所显现的风水文化,蕴含的民居文化理念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和宗族文化观念,体现出徽州区域社会文化的意蕴,也为我们从侧面管窥徽州社会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居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徽州建筑在技艺层面代表了明清民间建筑的最高水平,在因地制宜创建诗意人居环境,以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民居建筑,发掘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三雕”艺术审美情趣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徽州古建筑陈列”对此作了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单体和群体形态的调研,结合其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建造技术对徽州地区人居环境的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民族性进行研究.从而对徽州民居的更新与整合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是用以装饰徽州民居门楣、屋檐、墙角等建筑外观节点的壁画总称.其装饰艺术追求整体与局部的和谐、构图与色彩的制宜;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内涵深刻.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更是因为受到当地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洗礼,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气质,值得当今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州民居在村落选址、民居建筑和装饰细部的处理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揭示徽州居居所具有的环境美、建筑美、装饰美的特点,加深对徽州文化的理解,而且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锟 《华章》2010,(35)
石头,坚硬清冷,是没有生命的,然而我们民间艺术工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以刀代笔,使它产生了艺术活力,成了有功能有价值的艺术品,这就是徽州石雕.古徽州民居中的石雕,承载了明清文人多少的情怀,寄托了当时徽商多少的盼望."一生痴情处,无梦到徽州".古徽州的一切都在述说着一种情怀,一类文化,一段历史.古徽州的石雕,在这么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生长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徽州三雕的人文背景、题材技艺、象征符号及其在新农村民居装饰中的继承和发展.新农村民居装饰从濒临灭绝的徽州三雕艺术中吸取优秀的成果,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既使得徽州三雕这一优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又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徽州壁画民间彩绘的研究,深入了解它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其传统的工艺特色。从徽州壁画民间彩绘的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来探讨其艺术特征,并对其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意见。以黟县关麓村连体民居"八大家"为例,系统地记录、收集、整理、分析徽州壁画民居彩绘的相关资料,对前人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后续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为徽州民居壁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进一步为相关部门开展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和"是徽州古民居核心理念的折射,主要表现在民居与周围环境、民居与公共建筑、民居的结构、室内的装饰、多样性的统一、色彩选用等多方面的和谐。从成因上分析,主要是儒家文化的温柔敦厚、道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徽商和气生财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徽州古村落民居的外部环境规划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与优点,更没有涉及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以及周边绿化环境、水环境的营造理念和规划思想。因此,将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规划艺术应用到新农村民居建设,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规划艺术中的优秀成果,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徽州学概论》一书问世是历史的呼唤:崛起的徽州文化需要这样的《概论》。《徽州学概论》之《通论》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分论》之人文技艺,满目琳琅,是一部介绍徽州文化的提纲挈领、得其要旨、堪作渡海之筏和登山之杖、嘉惠学人的值得一读之书。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家"这一概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型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中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审美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不同,在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建筑选材、修建方式、外观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通过对比北京四合院和安徽黟县民居,探讨中国传统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在建筑形制、修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最终得出两地民居在艺术风格上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文化与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徽州文化是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物质基础、文化原型、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明清徽州民俗体育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现徽州制度文化的亲情伦理、丰富徽州行为文化的内容、孕育徽州心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徽州明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程氏三宅体现了徽州民居较高的建筑技艺。从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了程氏三宅在建筑布局与建筑性质上的特点,以及其在装饰、彩绘、楹联匾额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同时对程氏三宅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对徽州古民居保护及现代徽派建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2,(1):76-83
徽州月梁是徽州传统民居的大木构件,其既具有结构性,又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是徽州传统民居中极具在地性特色的重要构件。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田野调查和纹样绘制,探析徽州明清月梁的起源,并将其演变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为进一步探讨徽州明清月梁的渊源和演变提供理论依据。据史料考证,徽州月梁是由中原移民在三次大迁徙中带入徽州并得以保留发展。从明初到清末,徽州月梁的形制和纹样表现出从古拙到繁丽转变之趋势,明前中期古拙质朴,明末清初秀气绮丽,清代中后期则繁华富丽,各具特色,整体呈现出由简入繁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旅外徽州人报刊是指创刊于安徽省外,报刊发起人为徽州籍人士的报刊。旅外徽州人报刊中留下的徽州印象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和变革徽州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