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冷漠是一种具备道德认识的前提下在特殊的情境中选择“不作为”的道德现象,在现今社会,道德冷漠呈现日益普遍化的趋势,本文试图分析道德冷漠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其纠正对策.  相似文献   

2.
"道德冷漠是主体在涉及道德问题时对客体表现出的冷漠、不关心状态。近年,道德冷漠在现代中国社会频现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中"熟人社会"观念、社会公德的缺失、道德失范现象的现实误导等。从而对道德冷漠的内涵及本质进行探讨,针对产生的主要原因探寻其改善途径,以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道德冷漠是一种道德麻木,是道德主体利益冲突的产物。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道德冷漠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对整个道德领域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人们道德敏感的丧失,还会导致道德情感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调控的弱化等等。道德冷漠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影响与教育的冷漠。要扭转道德冷漠的问题不但要建立健全道德奖惩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建设,还要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继续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冷漠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社会负面现象。从理性选择论的视角来看,道德冷漠是在恶劣的社会处境中个体对预期效益和预期代价进行理性计算的结果。高校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抵制道德冷漠、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在情境中”、“助人自助”、“增权赋能”价值视角,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能够创新高校道德教育理念和工作模式,预防和减少道德冷漠风气的滋长。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冷漠症”,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其实质是一种道德冷漠,具体表现为道德的敏感度降低、个体对于道德受助的期望感低、公众对道德行为的怀疑和不尊重、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查找城市“冷漠症”的发病原理,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城市“冷漠症”的治理,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唐涛 《中国德育》2008,(7):92-92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呈现的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具有相当的聚合性与持久性。道德冷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甚至彼此排斥和否定。以往对道德冷漠现象的分析范式缺乏对个体内在体验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利益驱动使个体呈现出道德冷漠。道德冷漠将道德参与者割裂为独立的个体,忽略了人际交往的交互性与集结性。关怀伦理既突出对人的感性层面的关怀,更强调对人的内在关系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能有效消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以关怀伦理为视角探讨道德冷漠的消解,需要对道德动机移置,伦理关系共建,真实心理满足和关怀行为强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道德冷漠"现象折射出了经济文化强盛背后的瑕疵,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侧重点,稳固兴盛的政治环境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个和谐而安全的社会环境更是关乎着千家万户,"跌倒的老人你扶不扶?"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涉及社会的整体诚信和善良,社会的丑恶现象应当也必须被人们唾弃,当我们把造成这些"道德冷漠"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认真剖析后,会发现,社会对正义感的需求出现了空前的危机,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诉求,使之面临如何抵制不良社会风尚的严峻考验。在这个背景下,只有积极引导理想与现实脱节的人格走上正轨,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大环境,才能摆脱道德匮乏的窘境,去唤醒休眠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冷漠是个体在具备道德认识的前提下而于特殊的情境中选择“不作为”的一种道德现象,鉴于道德冷漠的日益普遍化趋势,本文试通过解析道德冷漠的行为选择及心理自调节机制,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道德冷漠的个体心理成因,从而重构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宋晔  魏亚平 《中国德育》2013,(14):20-23
校园道德冷漠是校园领域中的非健康状态,校园道德冷漠对学生在校园中的成长极为不利。除社会根源外,道德教育的定位错误和个体心理问题也是造成道德冷漠的原因。同情能够帮助个体理解他人的情绪体验,能够帮助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同时也能促成道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或者社会利益,需要支出,而这种支出就可以视为一种道德行为的成本.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要进行成本一利益的权衡。本文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让人们明白守德是有用的,选择道德的行为不仅是善的、应当的,同时也是最明智的,并应对那些为牺牲自我利益的道德行为给予激励补偿。  相似文献   

12.
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对机会成本有不同的理解,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建议重新界定经济成本的概念解决这一问题。章最后还对零机会成本和负机会成本的两种特殊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或者社会利益,需要支出,而这种支出就可以视为一种道德行为的成本。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要进行成本-利益的权衡。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让人们明白守德是有用的,选择道德的行为不仅是善的、应当的,同时也是最明智的,并应对那些为牺牲自我利益的道德行为给予激励补偿。  相似文献   

14.
以女性应届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接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成本作为研究问题。由分析得知,女性应届本科生读硕士研究生所付出的个人成本不论在直接成本还是机会成本上都是巨大的。特别在非货币机会成本方面,女性为了接受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将比男性面临更多的尴尬。因此,女性读研一定要慎重,避免过高的代价没有换来预期的回报。  相似文献   

15.
汪雪 《天中学刊》2005,20(3):43-45
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一种恒久常新的社会矛盾现象,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一个现实性极强的问题.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折关头,面临着巨大进步机遇与代价的双重挑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艰难抉择.要使这场关及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就必须使变革过程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必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特征予以自觉的、明确的理论把握.这是做出科学与合理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涉及的一些成本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只有加强制度成本建议,抓好机会成本以及重视培养成本,高校才能科学高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易成本概念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由此提出合作成本的概念。合作成本解释了经济活动中因时间导致不同结果的现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