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干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2.
杨树达继承乾嘉学派"声近义通"之旨,又接受西方语源学理论,从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音义关系理论,即造字时有通借、用字时有通假、形声字声符含义等。基于以上音义关系的理论,杨树达进行了大量的训诂实践。但其训诂实践也存在臆说个别形声字的声符含义、拘泥于"右文说"等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梁波 《华章》2012,(20)
“右文说”主张声符表义,声符细致地隐含着字义的具体内容,本文就“右文说”的源流进行了略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意功能的分析;二是以《释名》为代表的声训方式;三是从杨泉《物理论》与顾野王《玉篇》求证;四是从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与王安石《字说》来论证.文章指出了“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从文字学角度阐发了“右文说”的学术价值和源流,同时还指出“右文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右文说”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言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右文”即是形声字的声符(因其多在右边,故称右文);所谓“右文说”,就是认为形声字的声符兼有表义作用的一种理论。对于“右文说”的研究,在沈兼士先生之前多是一些感想式  相似文献   

5.
“右文说“的文字学研究之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学者提出“右文说”本是基于文字学领域的,但自清代至今,“右文”研究的重心却落在了训诂学上。文字学上的“右文”研究和训诂学上的“右文”研究应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形声字声符兼义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汉字“六书”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研究当代的训诂学,同源词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之探讨,滥觞于晋人杨泉的《物理论》与宋人王圣美的“右文说”,发展于清代乾嘉学派段玉裁、王念孙诸大师及现代之章太炎、沈兼士诸大家。其中,以沈兼士成就最为卓著。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文,首次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了前人“右文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治右文的基本要求,概括了治右文的七种表式。沈氏的右文理论,是对“右文说”理论研究的革新,是形声字声符兼义学说的里程碑。然而,沈先生也遗留下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些规律性的东西尚待揭示。如“为什么声符有的表义,有的不表义”等。本文试就一两个规律性问题,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7.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右文说"理论不单单是训诂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它还是文字学需要予以关注,深入探索的问题。很多训诂学著作引用"右文说",细致地探究"右文说"对于训诂学的借鉴之处,但是对于它在文字学领域的研究优势却没有充分明确的认识。本文将围绕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站在文字学的范畴着重分析"右文说"对于汉字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右文说”存在着容易以偏概全以及束缚于字形两大缺陷。段玉裁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形声字符表音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将传统的“右文说”改造成利用谐声偏旁系联同源词的利器。在《说文解字注》中,只要音近义通,不只声符相同的字可以系联到一起,就是声符不同但读音相近的形声字也可以系联到一起,运用右文说研究同源词取得了远远超出前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宋人王子韶创“右文说”,认为“古之字、,皆从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此后,王观国、戴侗、黄生等人都支持这一说法。至清代小学大倡,认声音通训诂,右文说又得到进一发展,但颇有过激偏颇之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从某之字多有某某义”,“凡从某之字皆有某某义”。前一说近乎事实,后一说则过于武断。黄承吉在《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中则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  相似文献   

11.
颜延之《幼诰》与《纂要》都是小学类著作。史籍所称诂幼、诰幼、诘幼文、告幼童文等多种异名,当以幼诰为是。《幼诰》盖为童蒙而作,主要是音注和训释,音注有直音、反切,训释有互训、推源、义界,祖述《说文》。《纂要》的训释,用甲曰乙或甲谓之乙的格式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祖述《尔雅》。在四部分类法中,《纂要》应当归入经部.小学类。  相似文献   

12.
《说解字》(以下简称《说》)的示部字在语义方面有五类:神祇类、祭祀类、祈祷类、人对神祇态度类、其他类,表现我国古代神化中人与神的相互关系。在语义上,示部字间的同义关系非常明显,反义关系亦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将李注所引《说文》的释义情况与大徐本《说文》作一比较,以对《说文》学以及文选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并且通过分析研究,最终认为大徐与李注所用的《说文》当为同一版本或较为接近的版本,我们完全可以用李注所引《说文》资料去印证今天的大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玉篇》是《说文》和隋唐以后字书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的考察去探讨两者在释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唐时期李阳冰曾刊定《说文》。就徐铉《说文解字》和徐锴《说文系传》中所引李阳冰之说,可以对李之刊定分为刊定字形、别立新解、刊定字形兼别立新解等若干类,分析其对《说文》的刊改情况。通过量化分析可知李阳冰之刊定主要是定为会意字,其次为象形字;李阳冰对有些字的刊定突破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法;徐锴、徐铉对李阳冰有些字的刊改是肯定的,但同时又极力维护了许说。  相似文献   

17.
陈瑑的《说文引经考证》是《说文》学中的重要著作,前人评价其仅概括为“凡《说文》之引经与今经本字同者,概不复述,其不同之字,或证通假,或明其错误,共计五百二十二条”,这是很不够的。陈瑑在《说文引经考证》中广泛引用时人的研究成果多达百余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嘉时期对《说文》引经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他还阐发《说文》的体例,对《说文》版本的校勘也多有评说,这些都是书中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胡秉虔的《说文管见》是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的重要著作,传布较广,影响深远。书中重视《说文解字》体例的阐发;重视汉字的孳乳分化;运用多种方法对词义进行考释;全面地对《说文系传》进行了研究。胡氏所论,多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9.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汉字历史发展的角度浅析了《说文解字》的前十则省声字,从中可以看出省声不是一种造字的方法而是一种用字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说文解字》对省声字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待《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时要采取谨慎态度,在具体分析其形声字时,要采取历时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