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导入】 师:(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寄情于山水的话,那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痴情于山水。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3.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西湖雪景的一篇文质优美的小品文。笔者通过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的实践和对作品的分析,认为《湖心亭看雪》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的方法深入文本,拓展文本。一.难点切入法《湖心亭看雪》是作者记西湖雪景的小品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引人玩味、耐  相似文献   

4.
谢建丽 《现代语文》2011,(6):113-113
张岱是晚明文坛中的最后一位"殿军",他的小品散文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赏。《湖心亭看雪》当属此中佳构,捧读一遍,犹如尝肉一脔,意味隽永,历久难忘。这篇文章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奇"字,  相似文献   

5.
孙伟伟 《考试周刊》2023,(10):37-40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同时也被选入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小品圣手”之称的张岱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赋予作品以山水雅趣与故园深情,读完令人感到意蕴深长,回味无穷。文章拟从古代文学理论中审美范畴的“味”的品鉴出发,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初步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内容、情感、意境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小品文,篇幅短小,意蕴丰厚,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用空灵之笔点染了一幅水墨山水画,文字背后更彰显出张岱的精神世界。以人、景、情为切入点,逐步理解文本的丰厚意蕴,将《湖心亭看雪》分成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天人合一的审美之境和茕茕孑立的孤独之境三个选点教学,将文本的突破口聚焦于最佳的点上。以点入文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文字相对浅显的一篇古文,但是作者作为明朝遗老,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的文字狱已鸣锣开场,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文本的情感表达深沉、朦胧,给学生的情感解读带来很大障碍。另外,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擅长"细琐处见真情",这同样造成情感解读的障碍。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解读《湖心亭看雪》的情感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10.
《湖心亭看雪》字字弥漫着孤独的情愫,崇祯五年时的张岱经历的是时空和人情上的孤独,体味到的是人生的况味;写作《湖心亭看雪》时则感受到的是命运和宗教式的孤独.以孤独为核心,从五个层面围绕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微妙情感进行解读,还原作者两种精神状态下不同层次的孤独感,从而体悟张岱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1.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随笔小品文集《陶庵梦忆》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笔墨鲜活,情致深厚,蕴涵着丰富的情韵和深刻的内涵。同时,它对张岱晚年的境况、人格以及对宇宙生命的思考都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中的课文,笔者翻阅众多教学笔记和教学设计后发现,大部分教者往往都是抓住文中的“痴”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分析张岱对于雪景的痴迷和看雪背后的“痴情”,而略处理了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独”。笔者认为,“独”字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用笔极简却意蕴无。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此小品的文跟是一个“痴”字。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张岱的“痴”和湖中人的“痴”。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短短不到200字却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文笔清新、浑然天成。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一个"痴"字画龙点睛,让众多语文教师在教授此篇时作为重点来突破主人公张岱的形象,而笔者认为这个"痴"字不仅仅指的是张岱一人,《湖心亭看雪》共三个"痴"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张岱是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作品往往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精炼简洁,意境幽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了"一"字的妙用,一是"一"字在诗词中的妙用,从比较和鉴赏的角度,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诗人——南唐后主李煜、清王士祯、清陈沆、元朝徐再思、清朝女诗人何佩玉、清词人纳兰性德、现代诗人流沙河——在"一"字诗词的写作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以此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二部分以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简单谈"一"字在文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7.
师:惜墨如金是写作的一种境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湖心亭看雪》就只有短短140来个字。我们要通过精读,努力走进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张岱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纷纷扬扬,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思。落雪无声,雪落有意。雪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冬意,也撩拨着文人的情思。咱们一起阅读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吴淞的《南方的雪》和峻青的《第一场雪》,每个同学都画出并赏析了自己心目中的雪景。今天,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文题和作者)  相似文献   

19.
庞芳 《快乐阅读》2012,(21):125
张岱的小品文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其有关西湖的小品文对后世的的影响也非常大。其《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佳作更是中国散文史上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专门写西湖的散文中传达出张岱个人的生命体验,其间的悲凉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种西湖情结更是"其梦也真""其梦也幻"。张岱的西湖情结是他思想和其所生命历程的一种写照。张岱的西湖情结的传达上升到的审美的高度,其艺术手法非常巧妙。  相似文献   

20.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作家张岱的一篇写景短文。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今天.就让我们荡舟西湖,欣赏雪后西湖美景,触摸作者内心微妙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