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列出画史上"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诗文集的7个主要版本.明天顺荆溪蹇刻七卷本《倪云林先生诗集》,为倪云林诗文集之祖本;清康熙城书室刻十二卷本《清閟阁全集》,为倪云林诗文集最完善之本.而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云林画谱》为倪瓒所作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2.
苏轼词今行世之完本,以元延祐七年(1320)叶曾云间南阜草堂所刻《东坡乐府》(以下简称元本)为最早,其后则有明毛晋汲古阁本(以下简称毛本)。清王运鹏四印斋本,乃出元本。自近人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以下简称朱本)出,苏词始有编年之本。后龙榆生校笺《东坡乐府》(以下简称龙注本),基本上即依朱氏编年。今又有澳门学者曹树铭校编《东坡词》(以下简称曹注本),编年虽据朱、龙二本,想校补颇多。凡此,对研究苏词者均甚有裨益。然诸家编年,间亦有未安者。今就其中四首之系年,斟酌各本,较量诸说,略抒愚见,乞教时贤。  相似文献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存在三种文本形态,即手写本、石刻(刻帖)和刊刻本。清人朱彝尊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条所载黄庭坚手写本确定《赤壁怀古》文本,时人颇有微词;当代一些学者以现存苏轼、黄庭坚书《赤壁怀古》石刻(刻帖)为校勘依据,然书迹皆系伪作;南宋曾慥刊本《东坡乐府》和傅幹《注坡词》以辗转抄录的方式流传下来,可资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刊本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所引东坡《赤壁怀古》文本颇具校勘价值,然这则材料一直未被学界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东坡全集f别一咨)/苏轼了,工:沼苏东J皮集(!。士,分装6册)//苏轼了商务厂汀书污(上海)出版,1负3只东坡七集(4:卷)/苏轼了宝华吮刻木,;。cs苏东坡集(l。卷,分3册)/苏轼沪两务印书馆出走)19:33苏东坡集(3册)/苏轼了商务印书馆出版,”58苏东坡全集‘上下册影印本)/苏轼了中因书店(北下)出版,19:6苏软文集(l一6卷)/苏轼著,孔凡礼点灰了中华书局(北京)出版,:。80.;;苏轼苏辙集拾遗一一《永乐大典》诗文辑佚之三/雍贵明了文学评论,工洲1.;苏著作书目及苏砰书‘目/林语堂,苏东坡传,远景出版公司(台北)出版苏研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井二堂了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5.
苏轼到湖州,据《苏东坡集》(七集)诗文所载,参以其他资料,算起来,不下五次.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熙宁四年十一月,苏武通判杭州.次年十二月,受转运司差遣,赴湖相度堤岸利害.这在《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画鱼歌》、《吴中田妇叹》、《和邵同年戏赠票收秀才三首》、《游道场山何山》、《赠孙莘老七绝》等诗及《墨妙亭记》中均有所反映.据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记载,在赴湖后,“是岁又作送杜子方诗,及腊月游孤山访惠思二僧有诗”.从行文来看,似乎苏轼于“腊月”即返杭.但在《苏东坡集·前集》卷四和王十朋撰《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相似文献   

6.
根据苏轼诗文可靠性程度的高低,指出收入《东坡七集·续集》中的与子安兄和杨元素两信提到的“城中”均为“郡中”所讹;苏轼躬耕的故营地应在黄州宋城之北黄冈山南段今十八坡顶至十三坡顶一线东侧坡上(所谓东坡);雪堂故址则在十三坡顶东侧的穆家街暗沟之北,今穆家街与贾家街交汇处。  相似文献   

7.
彭莎 《华章》2012,(13)
元朱德润有《存复斋文集》以及《存复斋续集》传世,《存复斋文集》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成化十一年项璁刻本,后世流传的版本皆源于此.然《存复斋续集》则是后来涵芬楼重印《存复斋文集》时意外发现.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存复斋文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及《存复斋续集》的成书进行探讨,兼论此文集的集外佚文情况.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一篇文章,内容无异,在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先生点校)《苏轼文集》卷十二中题为《雪堂记》。而在一九八一年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注释的《东坡志林》中和中华书局出版的(王松龄生先点校)《东坡志林》中竟题为《雪堂问潘邻老》。孰是孰非?不能不辨.一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坡七集”不载。但是,同书所附宋人王宗稷撰《东坡先生年谱》“(元丰)五年壬戌”条下曾提到过它:“《雪堂问》云:……”.这个《雪堂问》到了明朝人赵开美的手里.就改为《雪堂问潘邠老》,出现在他刊刻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卷四中了.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范浚《香溪集》,宋、元、明、清均有刊刻。南宋本为初刊本,后世刻本大多源于此本,惜今不存。元刻本由宋残本拼合而成,基本保留了宋本原貌。明成化唐韶刻本在元刻本基础上递修而成,万历本沿袭成化本刊刻。清乾隆七年范文焕刻本为另一系统。《四库全书》本、《金华丛书》本源于成化本,阙佚、讹误较多。民国《四部丛刊》本翻刻范文焕本,存世较多,较为精善。  相似文献   

10.
近读苏东坡文集,方知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其妹。苏东坡为乳母所作之基志铭写道:“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八娘何人?据《苏诗总案》记载:“东坡姊八娘……不得志卒”,司马光在《苏主薄夫人墓志铭》中也曾提到:“幼女(即八娘)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可见,八娘乃苏东坡之姊。据苏东坡所言,他只有三个姐姐并无妹妹。大姐早亡,二姐和三姐也都在东坡年少时先  相似文献   

11.
凡是研究书法或爱好草书的人,都熟悉唐孙过庭所撰并以草书自书的《书谱》(残)。但长期以来,人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刻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真迹影印本流传。据记载:《书谱》刻本,最早是宋刘焘等人集摹的《淳熙秘阁续法帖》本,亦称太清楼刻本,后有薛绍彭刻本,再后有明人的《停云馆法帖》本和《玉烟堂帖》本。以上诸刻,据杨守敬《学书迩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张九龄<曲江集>湛序本与潘藏本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湛序本与潘藏本是同源本,与成化本关系最为密切,是成化本后刊刻年代最早的两个刻本.潘藏本直接从湛序本翻刻并改正了湛序本很多错误,是<曲江集>刘印错误最少的善刻.潘藏本不刻于广东,而应刻于福建.潘藏本非成化九年癸巳(1473)原刻,而是明嘉靖中期复刘本.  相似文献   

13.
《元氏长庆集》唐本百卷已亡,佚篇尚存于《唐粹》、《苑英华》、《才调集》中。宋代重编为六十卷本,有闽、蜀、浙刻。今蜀刻已亡,只存闽、浙两种宋本。有称为残宋本蜀刻的,实是闽本之误。明代各个重刻本都出自浙本,亦无出自蜀刻之书。  相似文献   

14.
一、以作者的名字或字、号命名_如《诸葛亮集》、《陶渊明集》、《李太白全集》(李白字太白)、《苏东坡全集》(苏武号称东坡居士)、《王昌龄集》。二、以籍贯或有关的地名命名。如王安石是临川人,他的文集便叫《临川先生文集》;柳宗元是河东人,他的又集便叫《柳河东集》;李贺是福昌县百村人,他的文集便叫《昌谷集人三、以官职命名。如明朝。学家家康当过翰林学士,他的文集叫《宋学士文集》;杜甫曾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邮,他的文集叫《杜工部集人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他的文集便叫《王右丞集》四、以年号命名;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庄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宋以前曹植集的编撰状况予以考察。曾植作品生前曾自编成集,《前录》是曹植最早作品集。曹植晚年修订有全集目录,或许还有全集抄本。景初中明帝下诏编定的曹植集,是见诸记载最早的曹植总集。唐人韩仲卿给十卷本曹植集作序的故事纯属后人伪托,唐代并无曹植集十卷本。曾植集在隋唐时二本并出,三十卷本为旧本,二十卷本是在三十卷本基础上删并而成。宋人又在二十卷本的基础上辑校而成十卷本,这一版本经明清覆刻,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碑主韩仲卿即韩愈之父,碑文记载了韩仲卿以上仕唐五世及远祖韩茂,然其传本"七代祖茂"世次讹(刻碑者所误),后来谈韩愈先世者皆据李白此碑误本而又误改"七代祖茂"为"六代祖茂",使与仕唐五世承接无间,遂成北魏人生唐人之谬,其谬相沿至今。笔者发现《魏书·韩茂传》、《周书·韩褒传》、《旧唐书·韩瑗传》实相承接,由此揭示出"七代祖茂"之"七代"当是"十一代"之讹。  相似文献   

17.
近世流传的《庄子》文本,主要依据的是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而《庄子集释》又依据清光绪十年甲中黎庶昌刻《古逸丛书》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又据日本赐芦文库所藏南宋残本(今藏静嘉堂文库),及日本万治坊刻本《庄子注疏》三十三卷,参校《正统道藏》本《南华真经注疏》三十五卷,重刻而成,因《丛书》所据多为宋元旧本,且刻印精美,影响深远,然而此书讹误实多,影响恶劣,贻害至今而仍未得到彻底纠正,故不得不详加校勘,以绳愆纠缪。  相似文献   

18.
清代“同光本”《三丰全集》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李西月弟子朱道生重刊的“同光本”《三丰全集》因传世稀少,见者不多,然其价值远在“光绪本”与民国十五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之上,探讨其存世状况、版印特征、演变轨迹等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因版本递刻、内容增删、编者更替造成的学术疑案。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被贬黄州,游览赤壁,写作了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中外游人墨客,步东坡之后尘,发思古之幽情,登临赤壁,题词赋诗,绘画作曲,涌现了《赤壁怀古》《醉写赤壁赋》《赤壁图》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数以千计。“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中国古代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作家,他在诗、词、、赋、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卓有贡献。然而历代注苏诗蜂起,注苏词在宋人傅干《注坡词》之后,却鲜有传人。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开现代注苏词之先河,筚路蓝缕之功固不可没,惜其抄傅注而又骂傅注,增注部分其错处亦不在少数。20世纪后半期,苏词校注本不断涌现,先后有曹树铭《苏东坡词》,郑向恒《东坡乐府校订笺证》,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拙《东坡词编年笺证》,蔚然可观。邹同庆、王宗堂之《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虽于2002年9月始出,却显其出蓝之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