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五岳     
中华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五岳在我国自古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征,是中华文明在东、南、西、北、中发生的源址和发展的见证。唐玄宗封五岳为王,宋真宗封五岳为帝,明太祖尊五岳为神。五岳的出现是远古山神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东部,横跨泰安、济南两市,北距济南60千米,南离孔子故乡曲阜70千米。泰山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太平…  相似文献   

2.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 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 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五岳独尊”.泰山成了群山中的“珠穆朗玛”.  相似文献   

3.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地理来看,泰山主大主峰座北面南,次高群峰偃伏环卫,形成自然而巧妙的“群峰拱岱”的自然走势;古人从“天人合一”的观念看,“群峰拱岱”正与天上“众星拱北辰”遥相对应,北辰为“帝座”所在,泰山也应为“天帝”之居,因此泰山成为历代帝王拜谒封禅之圣地。“泰山北斗”成为天地间相匹配的圣迹伟观。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不少成语与山水有关。山水有情,由山水构成的成语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先说山。古人说“积土成山”。山,占代指山川,是五岳河海。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与成语有密切关系。泰山雄伟,登上泰  相似文献   

6.
妻子的父亲何以称“岳父”、“岳丈”、“丈人”呢?这是有来历的。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派遣张说为封禅使。张说得此美差,高兴至极,认为是升官发财、荣宗耀祖的极好的机会,因此在为登山去作准备时,就将自己的女婿郑镒带去,让他作修缮现场的监工。 所谓泰山封弹,是在玉皇顶筑土为坛祭天,报皇天之功;在山下辟场以祀地,谢后土之绩。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1,(3):52-52
人们常把功业卓著、德高望重而为众人所景仰的人称为“泰斗”。“泰斗”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被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都在泰山举行封禅或祭天大典。汉武帝曾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北斗,是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用的—种长柄的勺),故称为“北斗”。  相似文献   

9.
泰山的原始义为大山 ,但不能说泰山是大山的泛称而非专名 ,山东境内三个小泰山的存在 ,不能作为泰山山名“曾有过移动”的根据。费县上冶公社台子沟出土的徐子鼎乃随葬所用之“明器” ,且出土地点方位亦与祭泰山之礼不符 ;郑祭泰山的“汤沐邑”是否一定在费县城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即使城果在费县 ,也不能作为泰山即蒙山的证据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杜注“颛臾 ,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之“泰山” ,系郡名而非山名 ,且颛臾所主祭的若不是东蒙而是泰山 ,那么将置其宗主国鲁国于何地 ?而“许由故城”与“徐子城”是扯不上关系的 ,显然不能作为论证蒙山即泰山的依据 ;泰山之能成为“五岳之首” ,与封禅制度关系至为密切 ,梁玉绳“三代以前无封禅”之说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封泰山是中国古代极其隆重的典礼,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只是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举行。对于其他人来说,能够随从天子参加封泰山,被视为人生一大幸运。封泰山是在泰山顶端积土筑坛,燃柴燔燎。这种典礼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泰山?刘向解释说:“太山者,五岳之长,群神之主,故独封于泰山。”(《太平御览》卷536引《五经通义》)泰山何以成为五岳之长?刘向没有详论。从主峰高度来看,泰山在五岳之中并不居于首位。五岳主峰的高度分别是:泰山,1542米。  相似文献   

11.
你到过泰山吗 ?能给大家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泰山的主要景点吗 ?泰山书法石刻知多少 ?古老的泰山有哪些神话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到泰山封禅 ?他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 ?古今文学史上有哪些描写泰山的文学作品及作者 ?没有亲临泰山不要紧 ,高中语文第二册姚鼐《登泰山记》和第二册读本中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领略一番泰山风光 ,对泰山这座名山进行一番多角度的探究。1.泰山的历史意义泰安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境内有“五岳之首”泰山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相似文献   

12.
武则天金简     
自秦始皇、汉武帝以至唐宋各代,都有皇帝亲率臣僚到泰山举行封禅的故事.他们带着写的或刻的玉制简策(册),在泰山顶峰筑坛加土.在恭读"报天之德"的册文后,把简策捆起来,加盖"封泥"印,埋藏在祭坛的封土中.然后又到泰山下的小山梁父(甫)山设立坛场,举行"报地之功"的典礼.这种报天、报地的典礼,前者叫"封泰山",后者叫"禅梁父".简称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以前也有这种祭祀活动:"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并举出了无怀氏、虙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都举行过封禅,这无疑是当时的一种传说.至于《封禅书》记载的古代天子常到外地巡狩,祭祀五岳,则是真实可信的.祭祀的礼制大致相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封禅的目的是"王者受节易姓,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可见封禅  相似文献   

13.
高山仰止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名言出自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之口 ,颇具权威性 ,几乎成为中国名山的绝妙注脚。但我却感到有些迷惑。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赋予了诸多名山多彩的文化意象 ,像雁荡山、峨嵋山、五台山、天柱山、庐山……山山有绝妙 ,岂能“不看”。尤其是泰山 ,根植齐鲁 ,冠盖五岳 ,且不说历代封禅的规格与神圣 ,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能信手拈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五岳独尊”、“稳如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影响之深远 ,决不能等闲视之。马可…  相似文献   

14.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王莽政权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汉末期流行的“五德终始”说,视泰山为“易姓受命”之地。王莽利用这一社会思潮,成功取代了汉室政权,创建新朝。而封禅之说亦因之成为新莽王朝的廷议热点。新室君臣刻制封禅告天玉牒,准备筑坛岱巅告祀天地,但封坛难筑,新室不昌,新末社会大动荡的暴发,使泰山成为赤眉军的根据地,王莽政权也随即覆亡,其所拟议的封禅之举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5.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  相似文献   

16.
《诗经·鲁颂·閟宫》中言:"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特殊的构造,使得方圆数百公里内只有泰山山峰突起最为显著,形成"一山独尊"之景。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自古以来就有帝王封禅泰山,民众登山祈福的传统,可见泰山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围绕泰山的文献可谓车载斗量,关于泰山文化的论述贯穿了中国历史,本文旨在揭示泰山信仰文化之精髓,使更多的人了解泰山信仰文化,传播泰山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1,(6):52
人们常把功业卓著、德高望重而为众人所景仰的人称为"泰斗"。"泰斗"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被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都在泰山举行封禅或祭天大典。汉武帝曾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北斗,是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  相似文献   

18.
封禅多在泰山举行,有其自然的和历史文化的因素.汉武帝泰山封禅尤以其磅礴的气势、独具的风格引人注目.汉武帝泰山封禅,展示了西汉雄豪奔放、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雄放的西汉精神与雄伟、奇特的泰山风光相融合,才有了阔大的封禅典礼.在发展山水旅游特别是泰山旅游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泰山封禅文化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史令司马谈以顾问身份随行,中途因病洛阳,不能参与“大典”,遗憾至极,竟然抱恨而卒。临终时对其子司马迁哀叹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所引《史记》,只写篇名)。“封禅”系何等礼制,如此牵动人怀?秦皇、汉武汲汲于其事,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对此,本文试进一解,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6,(4):3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贾鲁《登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