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在本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军民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三打三防’训练。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三打”指的是打坦克、打飞机和打空降;“三防”指的是防原子、防化学和防生物武器。为了防止敌国坦克入侵,当时在国境线主要道路两侧构筑起反坦克路障,以阻止坦克通行。在新时期战略方针指引下,“三打”、“三防”内涵都有所变化。目前,对新时期“三打三防”的具体内容提法尚不完全一致,据《解放军报》报道,“三打”指打隐形目标、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三防”指防电子干扰、防精确打击、防侦察监视。“三打”实质上是“一打’,即…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反三”,是“不再教”的主要标志;如何促使“反三”,是“不再教”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从阅读的角度上说,如何通过“举”教材之“一”的例而达到“反”阅读其它文章之“三”的目的,是施教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锡铁山子弟学校卢吉明问:《愚公移山》中“荷担者三夫”的“三”一般都注为“三个”,是不是理解为“多”更好?这个“三”字解为“三个”是不够好,但依我看,也不是“多”的意思,而是指“少”,这句是说愚公手下只有不多的几个强劳力。  相似文献   

4.
少年鲁迅所读的私塾,名曰“三味书屋”,其“三味”为何呢? 对此,人们有不同理解。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寿洙邻则把“三味”理解成“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相似文献   

5.
三个概念的辨析石鹏飞“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经常连带提到的三个概念。然而,这三个概念不完全相同,有必要作些辨析。笔者认为:辨析三个概念的异同,有利于“正名”,“正名”则有利于“言顺”,“言顺”则有利于“事成”。①一、成人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6.
“三个一点”的辩证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是理解“三个一点”的基础,与“三个一点”是辩证的统一体。正确理解“三个一点”的思想,必须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其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心 陈景润说学子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三性 鲁迅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性:“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回 高士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三多 欧阳修治学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们商讨。”三余 三国魏明帝时的董遇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关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成大事者心经三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关注,而“三率”是其主要的显性衡量标准。本文从分析“三率”概念入手,探讨“三率”的现实意义和提高“三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诗里的“三生”不是“三世”,不“指祖孙三代”,而是佛家语,与“三生石”故事有关。“三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作者曹雪芹借用此语是取其“业报轮回”、“此身虽异性常存”等佛家思想意义,目的是为了刻画和讽刺贾雨村执著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刘晓龙 《语文知识》2006,(11):26-26
“三令五申”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后来演变为成语,形容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但“三令”是哪三“令”,“五申”是哪五“申”呢?宋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三令”“五申”的具体内容,它们原本是古代将士在军事行动中的守则。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07,(2A):69-70
20世纪90年代初期,崇明的部分学校开始“三园”教育探索。所谓“三园”,是指“校园”和农村地区特有的“庭园”和“田园”。“三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虽然,当时的“三园”教育主要还是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但已暗含了注重环境保护的绿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种种误解和疑问,围绕“三个有利于”是价值判断标准而非性质判断依据的中心论题展开,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如何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如何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三个问题。阐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两个务必”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和发展;“三个务必”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与工作作风、精神力量的高度统一;“三个务必”直接孕育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切实做到“三个务必”的路径也涵养其中。“三个务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我国文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把他们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教学的重心必须落在三种能力的培养之上。一、培养和提高“研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研读”能力,要点在于“思”和“问”。“思”的活动包括三个步骤:一是用大脑记忆中的知识和储存信息与读本中的新知和信息相比较;二是用大脑中的意识与读本中的信息相联系;三是用大脑中的意识“扫描”读本中的精华,去粗取精,不断向记忆输入新的知识和信息。“问”的活动也包括三个步骤:一是“问自己”,二是“问书文”,三是“问缝隙”。“问自己”就是将书文…  相似文献   

15.
实践标准属认识论范畴,“三个有利于”标准属价值论范畴,但二者之间是一种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实践标准涵盖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内容,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没有实践标准,就不可能有“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德坤 《新作文》2004,(11):21-22
“三例法”(有人称之为“三叠法”)作为一种作创新技法,起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歌词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两出阳关无故人。”“三例”是指选取三个媳型材料(事例、言语均可):“三叠”是指三个层面,或三个角度。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使用此法,使得章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蕴丰厚,脉络分明,层次井然。章因厚重而大气,因大气而“抢眼”。  相似文献   

17.
“三个务必”是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对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的新要求,是对全党的新告诫、新期盼。“三个务必”在坚持和发展“两个务必”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融入其中,从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精神力量这三个层面完善基本内涵。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践行“三个务必”的方向指引;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落实“三个务必”的作风保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和本领要求,是践行“三个务必”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三个务必”要从深入开展“三个务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以及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定力等进路展开,以增强全党贯彻落实新时代“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三个务必”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向纵深发展。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逻辑结构和实践进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三个务必”的深切要求向全党明确提出。“三个务必”是融会贯通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三个务必”的提出及其原因和指向,领悟“三个务必”的丰富内蕴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践行“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9.
搞好“三讲”教育是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举措;开展“三讲”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握“三讲”教育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三”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三思”而后就可以“行”,“三顾茅庐”就请出了诸葛亮,“孟母三迁”后选定了住址……可见,“三”表示了一种完美。当我们面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叙事散(也称回忆录)时,我们发现里蕴含着丰富的“三”。正是这些“三”,使作品熠熠生辉;把握了这些“三”,也就把握了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